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沈从文的中篇小说《边城》是一部以情感人的小说.老船夫与其外孙女翠翠间的挚爱亲情,令人感动不已.小说中所反映的天保、傩送之间的兄弟情也令人难忘.作家所描述的边城人民人际交往上的许多平凡事,都闪耀着人性美的光芒,散发着乡情的浓香.《边城》中翠翠与傩送之间纯美的爱情及其悲剧结局令人心生怜悯,具有一种悲哀之美.  相似文献   

2.
《边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它塑造了翠翠、老船夫、天保、傩送等众多的经典形象。这些人物以及围绕着他们展开的故事支撑起了《边城》独特的艺术世界。但是,这个世界里如果少了翠翠父母的故事,那将是不可想象的。  相似文献   

3.
《当代学生》2013,(12):28-29
《边城》是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发表于1934年。小说描写了山城茶峒码头团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与摆渡人的外孙女翠翠的曲折爱情故事。如诗如画的边城,演绎着人生,也演绎着生活。  相似文献   

4.
我国著名文学评论家李健吾先生认为,“《边城》是一首诗,是二老唱给翠翠的情歌”。的确,《边城》是一篇抒情味极浓的爱情小说,但这篇小说所表现的并不限于爱情,而是一种广泛的人情:除翠翠与二老傩送之间的爱情外,还有翠翠与爷爷之间的祖孙情、天保与傩送之间的手足情及边城普通人之间淳朴的友情等。作者写作《边城》,是“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凡夫俗子,被一件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有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的‘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以往的语文教学,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方式往往依赖老师的讲解,或空洞的说…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的《边城》是一篇令人悲哀的爱情故事,是一首健康自然的人生牧歌。《边城》向读者展示的是一幅生命跳动的画卷,一个人性纯美的世界。湘西有个名叫茶峒的地方,“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人家只有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女孩翠翠,纯朴美丽,善良可爱,15岁时,被掌水码头的船总顺顺家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同时爱上了。而翠翠只爱二佬傩送。大佬天保无法接受唱歌定情的方式,也不愿与弟弟去争,乘船外出逃避,  相似文献   

6.
《边城》是沈从文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边城》寄托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的作品中最能表现人性美的一部。这部小说以湘西小山城茶垌及附近乡村为背景,描写一个撑渡船的老人和他的外孙女翠翠的生活,以及翠翠与船总的儿子天保、傩送之间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生动地展现了边城人民的健康、优美、质朴的人情,赞美了边民淳良的心灵。  相似文献   

7.
《边城》是沈从文一部优秀的中篇小说,描绘了一个瑰丽而温馨的"边城"世界,一个充满"爱"与"美"的天国。小说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的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追求。那乡土气息浓郁的《边城》凝结了人类灵魂深处至真至善的美。  相似文献   

8.
初读《边城》一文让我们品味到质朴的“人生形式”,纯真的人情之美。可只要稍微深人地沉思一下,就不免会为文章表层的“美”而遗憾和伤感。年轻的天保驾船闯滩意外死亡,重情的傩送深感自责离家外出一去不返,豪爽的船老大因家庭的变故而变得狭隘冷漠,年老的祖父带着牵挂在深夜悄然离世,留下的只有纯情的翠翠一个人孤零零地默默守候。亲情不再,爱情破灭,这分明是一个悲剧,原来美丽的光环里面包涵的却是苦涩的泪水和殷红的鲜血,这似乎太沉重了,沉重得不知这份“人性之美”是否能够承载?[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边城》中无论是老船夫、翠翠、顺顺、天保大老、傩送二老等主角,还是杨马兵等乡邻朋友都淳朴、忠厚、善良、热心、重义轻利。然而,他们将这个近乎完美的爱情故事演绎成一个令人心酸的结局。这有其必然性,表现在:人与人之间缺乏沟通;傩送、翠翠爱情发展不同步;自然纯美背后的无助;命运导致的悲剧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边城》是一幕爱情的悲剧,看似文字轻松酣畅的流淌,实则笔墨浓晕幽幽的凝重,她的感人正是爱情悲剧的美丽。《边城》中的翠翠不知道大佬天保是因不能得到她的爱而忧愤出走后发生"水鸭子"被溺死的悲剧,她不知道二佬傩送离乡远行也是因为不能得到她  相似文献   

11.
苏教版教材必修三选了沈从文的《边城》,小说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的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追求以及与这追求相呼应的田园牧歌情调。这种情调若和动荡社会相比,简直就是一处脱离尘寰的“世外桃源”。在这处世外桃源中生活的人们充满了原始的内在的“爱”。  相似文献   

12.
《祝福》与《边城》(节选)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慢慢走,欣赏啊》专题第二板块的两篇小说。《祝福》写于1924年,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凄苦的命运,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边城》写于1934年,借翠翠与天保、傩送兄弟俩纯净凄美的爱情悲剧,展现了一幅古朴绚丽的湘西风俗画卷,表现了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两篇作品都是中国现代小说的经典之作,常读常新,但正如同这一板块的题目“永远新的旧故事”一样,因为阅历的局限,环境的变化,小说时间的久远,学生在理解和接受上存在着较大的难度。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的都市在湘西的映衬下萎靡而丑陋。《边城》所描绘的湘西牧歌式的生活,将人带入自然明净的世界。书中几乎每个人都闪耀着纯美至善的光辉。翠翠的纯情,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老船夫的开明,豁达,随遇而安、慷慨大方的顺顺、健康能干的天保、傩送等等。重读《边城》,再探寻人性的冲撞。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在给《边城》中的“翠翠的母亲”作注时说:“翠翠的母亲和一个军人相爱,有了翠翠以后,因结婚不成,两人先后殉情自杀。”《现代汉语词典》对“殉情”的解释是:“因恋爱受到阻碍而自杀。”可见,“殉情”本身就是一种自杀行为,“殉情自杀”语义重复,应去掉“自杀”。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在他的中篇小说《边城》中。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歌颂了原始、古朴的农村生活图式和淳朴、完美的人性。构筑了作者心目中田园牧歌式的理想乐园。同时在翠翠与天保、傩送之间的爱情悲歌中,通过一系列意象,表现出作者理想模式的坍塌。以期引起读者对现实社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读了《边城》,我感到了一种隐隐的悲伤。《边城》里所有的人都那么可爱,那么善良,然而清纯的翠翠,爽直的天保兄弟以及疼爱翠女的爷爷,却上演了一部悲剧。其实,那悲剧之所以形成就是因为他们都太善良了。  相似文献   

17.
李倩 《学语文》2004,(11):4-6
读了《边城》,我感到了一种隐隐的悲伤。《边城》里所有的人都那么可爱。那么善良,然而清纯的翠翠,爽直的天保兄弟以及疼爱翠女的爷爷,却上演了一部悲剧。其实,那悲剧之所以形成就是因为他们都太善良了。  相似文献   

18.
小说《边城》的主人公翠翠,是沈从文心目中的湘西苗族文化女神。翠翠“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然而,在人教版必修5的《边城》(节选)中,“从不动气”的翠翠却背‘三骂”。这“三骂”,是否有...  相似文献   

19.
《边城》所表现的自然、健康、优美的人生形式 ,是一种古朴而又清澈透明的 ,象征着“爱”与“美”的生活方式 ,表现着对人性与自然的尊重。而在沈从文这一用心弦弹奏的乐曲中 ,“自然的女儿”翠翠与顺顺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之间的恋情又构成了这一乐曲的主旋律。事实上 ,在《边城》中 ,与其说作家在歌咏一种圣洁凄美的爱情 ,倒不如说是借爱情歌咏一种晶莹透明的人生形式 :人活着不是为了满足种种物欲 ,不是为了做世俗的奴隶 ,而是为了追求一种建立在和谐人际关系上的 ,充满着爱与美的内心和谐。对这种理想人生形式的追求体现在边城人生活的…  相似文献   

20.
苏教版教材必修三选了沈从文的《边城》,小说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的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追求以及与这追求相呼应的田园牧歌情调。这种情调若和动荡社会相比,简直就是一处脱离尘寰的世外桃源。在这处世外桃源中生活的人们充满了原始的内在的爱。正因为这爱才使得湘西小城、酉水岸边茶峒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