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与蚌》是一篇精巧的小品,它巧妙设喻,美不胜收。比喻点明主旨文章紧紧抓住人与蚌的关系,巧妙设喻,言简意赅,喻事说理,给人以广泛、深沉的哲理思考。深刻阐述了厄运与不幸可以铸就辉煌的人生,可以成就光彩的事业。美丽有时会给人造成痛苦,  相似文献   

2.
句型属于英语语法中的句法范畴.英语语法分为词法和句法,句法是建立在词法基础上的高级语法形式.词法研究构词规则、词素分类和词类;句法研究词组构造规则、造句规则、词组类型和句型.  相似文献   

3.
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概念和原理,比较抽象和枯燥。如何使思想政治课生动、形象、引起被教育的兴趣,进而去深钻细研,产生良好的学习和教育效果,历来是研究和实践领域的课题。几年来,我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运用比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设喻,又叫讽喻,这是比喻修辞的一种扩大化的用法。一般比喻,大多是用一具体事物(或其动作性状),着眼于刻画另一种事物的形象、声音、气味、情景等,设喻则是借叙述一个故事,通过暗示、类比,说明某一事理,着眼于表述某一主张,着眼于用事物打比方;一般比喻,仅限于句子的范围,设喻则往往是一段话,甚至是一篇文章;一般比喻,喻意比较显豁,直接明快,在字面上为甲象乙,甲是乙,喻意能直接反映出来,设喻则从整个故事透露出喻意,不用比喻  相似文献   

5.
道家文化与哲学是中华文化传统最深邃博大的根源之一,它以崇尚自然的精神风骨、包罗万象的广阔胸怀而成为中华文化立足于世界的坚实基础。而在源远流长的道家文化与哲学的历史发展中,庄子的思想可称得上是道家思想之正脉,并且庄子之文以雄奇奔放、绚丽多姿的特色而被视为先秦诸子散文中的奇葩。  相似文献   

6.
中考作文中出色的比喻如一朵朵鲜花装扮着姹紫嫣红的苑圃。怎样培育这些花色迷眼、花香醉人的"喻花",让阅卷教师点头称妙呢?方法有四:一、标题设喻,一线串珠。"题好一半文"。宗璞的《紫藤萝瀑布》用比喻句做题目,启人联想,很有诗意。2007  相似文献   

7.
中考作文中出色的比喻如一朵朵鲜花装扮着姹紫嫣红的苑圃。怎样培育这些花色迷眼、花香醉人的"喻花",让阅卷教师点头称妙呢?方法有四:  相似文献   

8.
张峰 《语文天地》2008,(8):16-17
亚里士多德说"比喻是天才的标志"。比喻借丰富的联想将两种或多种不同的事物或现象的相似之点作比较,使被比的事物或现象的特点更加鲜明。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物虽胡越,合则肝胆",意思是事物虽然是北胡南越相隔遥远,  相似文献   

9.
师生关系就像互相咬合的齿轮。当新接一个班时,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处于一种初始阶段和游离状态,师生双方都不十分了解。在没有见到班主任之前,学生往往会揣摩班主任的长相、身高、穿着和脾气等,对老师怀着一种想接近又有点忐忑不安的心情。当与班主任见面后,学生会百般表现自己。以引起老师的注意。这时,师生之间的“齿轮”开始靠近了。可时间一长,学生会因一些小事与班主任意见不一,心里便会产生怨恨之情,“齿轮”会开始松动。此时,班主任需要及时进行合理的调整。班主任工作的最初阶段,扮演着主要角色,教师的性格爱好、言谈举…  相似文献   

10.
在那次著名的龟兔赛跑较量中,乌龟夺取了胜利。但故事并没有到此为止。  相似文献   

11.
设喻教学法就是通过创设比喻来进行教学。这种方法运用得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活跃和谐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能为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助于记忆;还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便于化难为易。总结其运用规律,大致有三要。  相似文献   

12.
秦岩 《初中生辅导》2009,(32):15-17
"愁"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最凄婉同时也最具感染力的情感,早已成为文学作品中常被描写的对象。在我国古典诗坛上、词史里就曾经涌现出了不少写愁的高手,他们为后世留  相似文献   

13.
供料议论文是考试常见题型。写这类议论文时,我们的眼睛和全部精力往往只专注于材料,写起来也只是稍作扩展地围着材料打转转。虽然说理言之凿凿,论事也头头是道,却总给人“雾里看花”终隔一层的感觉,说不到点子上。其实,就事论事很难将事情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须知“事物之变,纷纭杂出,若不可知,然而有至理存焉”。很多情况下是事不同而理却  相似文献   

14.
设喻教学法就是通过创设比喻来进行教学。这种方法运用得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活跃和谐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能为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助于记忆;还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便于化难为易。总结其运用规律,大致有三要。  相似文献   

15.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精讲课文,《教师教学用书》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这篇课文在写作上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先由用作设喻的事实写起,写了邹忌与徐公比美,妻、妾、客的赞美之辞以及邹忌对这些言辞的分析。这部分内容表面上看来似乎与讽谏无关,实际上是设喻说理的前提。接着写邹忌讽谏齐王,正面设喻来说明君  相似文献   

16.
王琴  央日 《文教资料》2006,(15):161-162
本文主要讨论了中英设喻的异同。从跨文化角度来看,中英设喻可分为两类:1.喻义相同,喻体相同。2.喻义相同,喻体不同。作者试图探索中英设喻存在异同的深层次原因。一方面,人类本身及其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存在很多共同点。于是不同文化的人对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可能有着相同的见解。这就决定了设喻中存在着文化重合。另一方面,虽然人类文化存在许多相似点,但是每一文化都有其独特之处,而不同的文化决定了不同的设喻方式。总之,中英设喻与思维方式,文化传统,宗教,神话,历史,文学,自然环境等紧密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7.
赵洪涛 《语文知识》2004,(12):28-28
大家熟知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但很少有人知道北宋诗人黄庭坚把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隐括成了《瑞鹤仙》词。全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成语是各民族人民长期以来语言使用的结晶,是语言演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髓,它蕴藏着极为细腻的文化传统及特有的生活习性.在英汉两种语言的成语中常采用比喻这种修辞格,并且其比喻情况相当复杂.文章就这两种语言中习用性比喻的设喻情形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亚里斯多德曾在《诗学》里说:“比喻是天才的标志。”这里“天才”的核心要求是新颖贴 切,不落俗套,别具一格。名著中的妙喻佳譬处处闪烁着创新思维的火花,令读者拍案叫绝。 一、就境设喻。本体与喻体在同一境内,喻由境生,意因喻深。请欣赏冯德英《苦菜花》中的 一段描写:“母亲眼前还是夹在草中的那棵还未开花的苦菜。苦菜虽苦,可是好吃,它是采野菜的 姑娘到处寻觅的一种菜。苦菜的根虽苦,开出的花儿,却是香的。母亲不自觉地用手把苦菜周围 的杂草薅了几把,她自己也不明白她这样做,究竟是为了让找野菜的女孩子能发现这棵鲜嫩的 苦菜,还是想让苦菜见着阳光,快些长成熟,开放出金黄色的花朵来?”这眼前可爱的苦菜花用来 比喻母亲周围热血男儿正在从事的革命斗争。母亲爱抚苦菜的举止,实是在抒写母亲对八路军、  相似文献   

20.
在所有的修辞格中,比喻的使用最为常见。比喻用得好,能把深奥曲折的道理讲得浅显易懂,把抽象隐晦的事物描绘得形象生动,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美的享受。但是,创造好的比喻并非易事,需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求点似不求全似。即所取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类属的事物,但它们之间又要存有“相似点”,方可构成比喻。如,“石拱桥的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