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散文是常见的一种文学体裁,它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指取材范围广泛,写法多样,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不散"指中心不散,内涵不散。"语言"是散文的"魂",作者把自身的情感都融入到了文章的字里行间,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赏析、想象、比较去细细琢磨和品味这些语言,进而发现散文之美,体验散文之情。  相似文献   

2.
"象外"的哲学渊源可以上溯到老、庄、《易传》,但是上述文献尚未提出"象外"概念。直到六朝,"象外"才进入哲学、佛学的理论视野,进而影响到文艺美学。魏晋玄学语境中的"象外"主要指"象外之意";佛学语境中的"象外"主要指"象外之谈"(象外的佛理),实际依然是"象外之意"。故而六朝玄佛均重"象外之意",而非后世司空图提出并以之知名的"象外之象"。六朝画论"象外"说的审美指向是"象外之精灵",意近于玄佛语境中的"象外之意"。直到唐代,"象外"才正式进入文论之中,这又反证六朝画论"象外"说具有首创之功。  相似文献   

3.
艺术未必属于人类所独有,而艺术必然是形象的,即使是音乐也是声音的形象。我们就是被形象包围着生活的。然而,并不是任何形象对任何人都是美的。这就是文学的形象的美的塑造的必要性,这就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形象欣赏的差异性。中国文学批评是实践的、感性的、欣赏的、具体的,因而中国文学批评中的"象"的问题也是在针对文学的实践、文学的欣赏和文学的具体讨论中逐步发展其含义的。而在它的萌芽时期又并不是就文学而言"象",但又不能说与文学毫无关系。请看中国经典中的"象"是什么?圣人有以见天下之皤,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  相似文献   

4.
一象多意论     
"意"与"象"两者,能由互动而形成"一意多象"与"一象多意"之两大类型。因此,特着眼于"一象多意",先探讨相关理论,以见其哲学意涵或心理基础,再针对其辞章表现,举"梅花意象"为例,略作说明,以见"意"与"象"互动之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诗学象似性是文学文本的一种美学特质,它来自于文本中形式、意义、情感和审美效果之间建立在相似关系基础上的融合,最终以符号形式反映现实世界与作者一读者观念世界的映照性相似或关联,其基本特征是(广义的)隐喻性.它主要有顺序象似、数量象似、距离象似、音韵象似、图形象似、环境象似、言语象似和角色象似等八种形式类型,有超越语言的象外之意,是作品艺术张力和魅力的主要源泉和读者对作品进行“具体化”的触发器,能引导读者感受象外之趣,获得更多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6.
文学述"道"、表"意",但必须经过"象"的中介。作为文学特质的"象"与图像之"像"之间同中有异。随着图像时代的到来,文学中的"像"元素与日俱增。文学的无形之"象"被大量改编成了有形之"像"。从无形之象到有形之像、再到符号之像,精神的因素逐渐减弱,主体重建的问题又一次摆在人们面前。  相似文献   

7.
在中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散文的阅读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那么,如何提高散文的阅读能力呢?一.抓住"文眼",揭示文章主旨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它的重要特点是"形散神聚"。散文的"眼"就是作者着力表现的中心点,文章结构的枢纽点,也就是所谓"神聚"之处。抓住了散文的"文眼",犹如拿到了进入散文这座艺术宫殿的钥匙。散文的思想、感情、结构等也就不难理解和掌握了。那么,怎么识别文眼呢?作者为了表达主旨,往往由一字或一句来突出主旨,布局谋  相似文献   

8.
“象外之象”说,系唐司空图在《与极浦书》中对诗歌意境所作的一个美学概括。他说:“戴容州(戴叙伦)云:‘诗家之景,如兰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岂容易可谈哉!”司空囹此说千余年来一直为诗家称道,是使诗以实化虚,表现动态美、含蓄美、空灵美,得“味外味”的要津。前一个“象”,当是指诗歌艺术形象中的实写部分,即具象,或者说是具体的描写;第二个“象”,当是指诗歌中由“具象”暗示或象征出来的只存在于想象中的虚幻部分,即虚象,或者说是“超以象外”的意境。台湾诗人余光中说…  相似文献   

9.
"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显著思维特征和古代文论的基本范畴之一。"象"字最初是指一种长鼻长牙的大型哺乳动物,后演变出形状、样貌、模仿、表现等抽象意义,进而衍生出意象、气象、形象、象征等核心文论概念和观物取象、立象尽意、得意忘象、境生象外等重要文论命题。  相似文献   

10.
《故都的秋》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郁达夫的散文代表作。作为一篇以写景状物来抒情的散文,教学的核心价值应该是"作者是怎样来写景抒情的"。因此,本文从抒情艺术的角度,探索《故都的秋》的语文核心教学价值。笔者认为,作者为了显示出自己在文本中的情感,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抒情艺术。一、摹绘写情《故都的秋》,作为写景抒情的散文,其主体部分是摹绘故都的秋景。文章采用"横式结构",从故都"秋晨之景"、"秋槐之景"、"秋蝉之景"、"秋雨之景"、"秋果之景"五个方面,紧扣"故都",和"秋"两个词语,表现了"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摹绘",作为一种修辞手法,是指"采用  相似文献   

11.
童庆炳不仅是当代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同时还是一位作家,其散文创作不仅继承了中国古典散文深于比兴取象之妙,更汲取了五四散文主抒情、重审美、尚性灵一脉之长,还兼具了当代学者散文的开阔视野与文化情怀,具有"志足"、"情信"、"辞巧"三大特点。在"生命"文学观的召唤下,童庆炳努力突破文学理论研究与文学创作实践之间的藩篱,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创作美学",对中国当代作家和当代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了解散文同学们觉得散文阅读难,根本原因是不清楚散文的"真面目"。散文是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也是一种自由、灵活地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它通过一个十分精粹、亲切的形式,表现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散文阅读属于记叙文的范围,是中考的重要考查内容之一。本专题主要就是帮助考生把握散文的特点,了解散文的分类,掌握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提高阅读散文的基本能力。  相似文献   

13.
意境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自从提出以来备受理论界关注,并给予了各种解读。"情"与"景"的交融即为较有代表性的一种。事实上,"虚"与"实"的创构也是意境艺术构成的重要内容。实境是指生动逼真表现出来的景、形、境,虚境是指由实境引发的想象的空间,它一方面是原有形象在联想中的延伸和扩大的"象外之象",另一方面是伴随着由具象引发的想象而产生的对情、神、意的体味和感悟的"象外之旨",虚中带实,实中带虚,体现的正是意境艺术构成的二元重生。  相似文献   

14.
徐红梅 《语文天地》2012,(18):36-37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凝"。散文之道,贵在"散",说到闲散处,不妨任其闲散;说到沉重处,不妨任其沉重。散文之散是"形散"",形散"源于"神凝"。所谓"神凝",是指文章的各种题材都围绕着"神"展开,"神"是贯串全文的主线。只要认真研究教材中的经典范文,并总结其中的散文写作方方法,然后仿照范文进行散文写作,完全可以完成中学教学关于散文写作的基本任务。一、以情传神感动人散文必须饱含作者的浓烈情感,才会深深感动读者。散文家杨朔的《荔枝蜜》是一篇构思  相似文献   

15.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文情并茂的文学题材。散文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谓"神不散",主要是说其要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散文的这一主要特点进行教学,帮助学生体会散文的真挚情感,揣摩散文优美、清新、流畅的语言。  相似文献   

16.
<正>一、案例背景散文是介于文章和文学之间的文类,它叙写"这一位"作者的所见、所闻,表达"这一位"作者在独特境遇中的所思、所感。王荣生教授指出:"阅读散文,自始至终都在散文的里面,我们阅读散文,是感受作者所见所闻,是体认作者所感所思。散文流露作者的心扉,读者以自己的心扉打量散文,阅读散文是心与心的碰撞、交感。"1散文是我国中学阅读教学的主导文类,散文教学教什么?怎么教?该如何立足文本特质与学生学情?这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散文的大国,散文也是中国文学的主要形式,古有“无韵即散”之分法,今天已成为与小说、戏剧、诗歌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散文的外延越来越窄,象报告文学、传记文学、杂文等已经从散文中分离出去,成为一种独立文体了。对散文内涵的界定,大多数人把它看作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而又富有文采的文学样式,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散文的大国,散文也是中国文学的主要形式,古有。无韵即散。之分法,今天已成为与小说,戏剧、诗歌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散文的外延越来越窄,象报告文学,传记文学、杂文等已经从散文中分离出去,成为一种独立文体了。对散文内涵的界定,大多数人把它看作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而又富有文采的文学样式,  相似文献   

19.
<正>文本是意义不确定,也未实现的言语成品,它在作者创作和读者理解中存在,文学文本尤其如此。文本结构的不确定性和空白点,即"闲笔"为读者阅读提供了丰富的想象和创新的空间。写作叙事学认为,空白往往会由闲笔来设色。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而"闲笔"是散文"形散"特点的最大体现。细致探究散文的"闲笔",能洞察  相似文献   

20.
【总体阅读思考】一、特写体裁有什么特点?它与散文、报告文学有何不同?萧乾的特写又有哪些特色? 二、本文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独到之处? 【阅读入门指津】一、特写这种体裁有两种含义:一是新闻体裁的一种,要求生动地、形象地描绘新闻事件中富有特征的片断,使读者获得较深刻的印象,同时注意及时、真实;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主要特点是描写有社会意义的人物和事件,具有高度的真实性,但在某些细节上容许恰当的想象或艺术加工。报告文学是指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经过适当的艺术加工,迅速及时地表现出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的一种文学体裁。这种体裁与文学形式的特写是十分接近的,有的特写与报告文学没什么区别。狭义散文的特点是,通过对某些片断的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其社会意义,它的篇幅一般不长,形式灵活,可抒情,可叙事,可议论,或兼而有之。实际上,报告文学也是散文的一种,有的特写划为散文也无不可。因此,对这几种文体,要细心揣摩其特点,才能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