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模范的力量是无穷的。近些年来,我国通过评选大量的道德模范、颂扬道德模范的崇高品德来提升社会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但是,中国式的道德模范却一直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雷锋的名字是激励数代中国人成长的精神力量,笔者借助这一道德模范的典型,对中国式道德模范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2.
无论是普通个人还是道德模范,都是“现实的人”,其道德的生成与涵养都离不开各自的“生活世界”,否则将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聚焦全国道德模范郭文标所处的物质生存环境、人文精神世界,以及内在向善的主观世界,对其道德的生成与涵养、美德的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提高大学生道德建设的实效性和长效性,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生活化、具体化,需要大家融入道德模范的生活世界,携手营造一个向善、为善的道德世界.  相似文献   

3.
《中国教工》2014,(2):21-21
教育部党组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把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深入开展学习宣传全国道德模范活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力道德支撑。  相似文献   

4.
从伦理的角度看,道德焦虑在本质上是一种道德情感,是人类对自身所处的道德困境进行反思时而产生的心理反应。"最美现象"反映了人民群众内心对社会风尚和社会道德的一种企盼和期许,它所折射出的"最美精神"具有一定的道德效应:营造"向善"的社会道德氛围,提升道德自信;彰显人的道德主体性,强化道德自律;引领社会主义的道德价值取向,增强道德自觉。道德效应是化解道德焦虑重要的、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道德模范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鑫 《文教资料》2009,(9):208-209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局面.各种教育手段、方法呼之欲出.本文阐述了当代大学生社会道德模范教育的作用,提出了高校学生工作者实施社会道德模范教育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6.
徐璐 《中国德育》2014,(6):12-14
大学生对"最美精神"有很高的认知度和认可度,"最美精神"对大学生日常行为影响很大,而且以"最美精神"为切入点开展德育可以弥补传统德育的不足,所以以"最美精神"为切入点落实立德树人工作是可行的。高校要将"最美现象"融入立德树人的培养体系中,将"最美精神"贯穿德育始终。  相似文献   

7.
自《品德与生活》教材更名为《道德与法治》以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就成了教学研讨的热点。法治教育,应与学生生活相结合,与学生的理解能力相适应,应创设常态化生活情境,如此方能培养既有道德情操又有法治精神的现代公民。  相似文献   

8.
与新媒体事件中官民对立的抗争性事件不同的是,“最美人物”的建构体现了官方话语与民间话语的协商.网民建构“最美人物”的立场多来自于社会关怀,而传统媒体则将“最美人物”纳入典型人物报道的框架.新媒体事件的参与性促使典型人物报道发生了变化,在宣传主流价值观的同时,也注重对人物本身和公共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全面加速转型,人们的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出现断裂,传统道德资源流失严重,道德信仰缺失,道德权威失落,社会道德整体滑坡,人们陷入"精神窄门"的现代性道德困境,伦理道德面临着艰难的生存境况。"最美现象"的出现不仅确证了社会道德资源、重塑了道德环境、唤醒了公众道德反省意识,而且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强大动力。"最美现象"不仅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道德资源保障和精神气质引领,也为公民道德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以示范效应推动社会道德共识的重塑。  相似文献   

10.
本文立足于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建设,通过对浙江"最美现象"的现状发展、历史传承与时代构建等多视角的研究,探讨如何构建有力促进"最美现象"发展的长效机制,为"最美现象"永驻浙江大地及在全国盛开提供必要的机制保证。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 3月11日,湖北电大邀请2007年“全国道德模范”、200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洪战辉同志作励志报告。  相似文献   

12.
当代嘉兴人的共同价值观乃"勤善和美",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在要求的体现,也是"红船精神"和嘉兴人文精神的时代传承,它不断与实践结合,涌现了大量的"嘉兴最美现象"。为了进一步将嘉兴人共同价值观内化为每个人的心灵追求和行动指南,打造更多"嘉兴最美现象",笔者试着从嘉兴最美现象的文化传承、精神实质、拓展渠道及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3.
李国君  邓彦 《下一代》2014,(7):14-14
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关系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关系家庭幸福、社会和谐。沈采小学和沈阳油区关工委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始终看得很重要、抓得很紧。今年以来,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少年儿童关心的事、喜欢的事人手,以"学道德模范、做最美少年、筑美好梦想为主题,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在孩子头脑中搞建设、树道德。引导他(她)们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最美少年。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和传承者。高校是社会文明的高地,优秀人格的塑造是大学教育的责任,道德教育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集中体现。因此,必须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生活化,把最美精神植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使最美精神成为高职院校学生优良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5.
近来,“最美妈妈”、“最美爷爷”、“最美女孩”、“最美教师”等感人事迹不断地激励着国人。与那些见死不救的道德冷漠者相比,他们身上彰显了人性的光辉,值得高度肯定。然而,客观地讲,他们中的很多人只是做了应该做、乐意做的事情,将其誉为“最美”,似乎有拔高之嫌。  相似文献   

16.
山东籍作家张炜小说中存在一个性情和遭际类似“火”的“父”系人物群落,“硬汉子”和“觉醒者”、“父亲”和“泛父亲”是其“父”系人物群落的组成元素。“父”系人物群落作为一种道德意义的符码,体现了上个世纪末乡土文学新的主题建构。  相似文献   

17.
从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华人就被冠上了"模范少数族裔"的头衔.在显耀的称号背后,却隐藏着新一代美国华人不得不面对的社会、教育、心理等诸多问题与困扰,如因语言表达能力较弱而限制了他们在社会和经济领域更好地发展;以过重的心理负担秉承着"模范族裔"的范式;校园暴力、就业机会不均等和面对的歧视等生活环境.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妨碍了华人个体的发展,而且也影响了整个族裔的长远发展."模范族裔"的光环掩盖着华人的困惑处境,也使美国华人自早期以来致力追求的民权平等的努力受到挑战.  相似文献   

18.
唐兴顺在当代文坛的"散文"阀域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存在。他近期的十篇"人物散文"是他先前以"自然物"为中心散文的发展,也是其未来文学探索创新的一种尝试。从这十篇散文的"月亮"全能视觉、"自然写作"范式和试图影响"历史"进程的企图,可以窥见当代散文"叙事"对"终极信仰"的关怀、对个性张扬的尊崇以及深入骨髓的儒家入世品格。  相似文献   

19.
本文梳理了"综合包户"作为志愿服务项目近30年的发展进程。"综合包户"被誉为北京志愿服务的发端,项目的社会化发展中,显现出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拓宽志愿服务对象、深化志愿服务内涵等特点;本文总结了该项目贵在坚持、重在创新、持续育人等基本经验,认为"综合包户"为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发展积累经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深入了解社会转型期间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发展状况,笔者根据2005、2006连续2年的广东省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并结合主题座谈、个别访谈、文献研究等方法,对当代大学生道德现状进行分析归纳,试图为突破当前高校德育困境寻找对策及建议。一、大学生品德水平的自我评价笔者整理了大学生对自我群体道德评价的五组数据,分别是文明修养、团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