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红字》这本小说中,霍桑塑造出了一个犯通奸罪的具有反叛意识的女性角色——海斯特。他在书中深入刻画了海斯特的心理历程,揭示了当时女性处于社会边缘的地位。同时,霍桑还写出了男权社会中女性的不公平待遇,从侧面折射出霍桑的女性主义意识。本文尝试研究女性主义在《红字》中的体现,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2.
《红字》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是霍桑创造的一个极具女性主义意识的人物形象,她坚持自己的人格独立,精神自由,充满反抗精神,追求妇女的平等权利。海丝特以沉默的方式向男权制社会作出了反抗。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文学史上,纳撒尼尔·霍桑是一位对人类灵魂具有卓越洞察力的大师。霍桑的代表作《红字》是十九世纪美国文坛上的一部经典著作。自其出版以来对《红字》中霍桑女性主义意识的探析一直吸引着众多批评家的兴趣。在其生活经历和十九世纪女权运动的影响下,霍桑孕育了女性主义意识。正是他的女性主义意识促使他在书中塑造了海斯特这样一位反叛女性。海斯特转换了字母"A"的含义并塑造一个全新的女性形象。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构造和男女主人公的描写,霍桑谴责了男权社会里女性受到的不平等待遇,从而霍桑的女性主义意识在《红字》中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李思炎 《英语广场》2020,(26):40-42
《红字》讲述了女主人公郝思特与牧师丁梅斯代尔相恋产下私生女珠儿后,被社会强烈谴责并冠以不齿名号的故事。女主人公郝思特是19世纪女性主义的化身,她不屈不挠、坚持维护尊严的精神给予世人启迪。除了女性主义,作者霍桑还隐晦地表达了生态主义的思想和自然观。本篇论文以生态女性主义为出发点,基于女主人公郝思特的人生经历,剖析霍桑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5.
本借用女性主义学批评的理论和方法,对美国名作家霍桑在他的代表作《红字》中所表现出的女性意识进行探讨。在《红字》中,霍桑揭示出女主人公海丝特在清教男权社会中处于“边缘”地位,批判了男权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厌女意识;并且通过把女主人公海丝特的坚强和对不公命运的抗争同男主人公的软弱和对命运的无助进行对比,颠覆了男权社会把女性作为“客体”的传统观念,在自己的想象“红字”世界中为海丝特赢得了一个“主体”的位置。正是通过对海丝特这一女性人物的塑造表达出霍桑潜在的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6.
《红字》女性意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字》是19世纪美国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一部惊世之作。本文通过对《红字》中女主人公Hester顽强的生存意识的分析和反叛行为的透视,着意发掘作品中表现出的Hester的女性意识,从而揭示出作品积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敏 《鸡西大学学报》2013,(9):109-110,113
霍桑通过揭示主人公海丝特所处的清教男权社会“边缘”地位,深刻地批判了男权社会中极为普遍的厌女意识,并且通过把海丝特的人生逆境坚强抗争与男主人公对命运无奈进行对比,颠覆了传统的男权社会总是以女性作“客体”的观念,在自己想象中建构的“红字”世界里替海丝特赢取了一个“主体”地位,正是通过海丝特这样一位女性人物的塑造,让人们认识了解到了作者内心的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8.
美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纳撒尼尔.霍桑在宗教的氛围中成长,深受清教思想的压抑与束缚,对其发起了猛烈的抨击。在其代表作《红字》中,霍桑通过对几个主人公命运、性格的深刻描写,表现了清教主义传统在人们思想上和生活上的烙印,以及清教对人的精神上的摧残,对人性和人权的压抑。但由于霍桑本人存在着比较浓厚的宗教意识和神秘主义的观念,因此,他对清教的态度又是困惑的。  相似文献   

9.
侯秋芳 《考试周刊》2009,(34):37-38
霍桑的代表作《红字》在我国长期被解读为对清教伦理的控诉和鞭挞。本文作者认为这种单一化的论断有失偏颇。出身于清教世家的霍桑深受超验主义的影响,他的宗教观是矛盾而复杂的。他一方面对清教的严酷极端予以批评和揭露.同时又对清教禁欲和赎罪的教义予以认同。本文作者通过对《红字》中男女主人公漫长的赎罪及抗争生涯的剖析揭示了霍桑矛盾和彷徨的宗教观。  相似文献   

10.
《古德曼·布朗》是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的短篇小说作品。女主人公费丝从最初的血肉形象到陷入失语状态,其形象经历了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在这一变化背后隐藏着极深的男权叙述逻辑。"宗教皈依"集会可视为一个社会的缩影,从中可以看出女性群体处于"被看"的状态,这种状态与男权社会的根源、女性群体的个体意识觉醒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最能表现人物心理的言语对话以及举止行为入手,通过深入分析《红字》中海丝特.白兰和丁梅斯戴尔之间忠贞不渝饱经苦难,在忍耐和抗拒清教主义严苛冷酷的压迫摧残下产生并发展的爱情,以及他们二人对自己爱情的结晶珠儿的爱,揭示人类社会和文学作品中爱情的真谛。  相似文献   

12.
<红字>是霍桑的代表作,它的问世,不仅是作者创作生涯中的一个里程碑,而且标志着美国长篇小说创作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它充分反应了清教对人的精神摧残和人们无法克制的对幸福生活的追求.<红字>中艺术技巧的运用独具匠心,尤为突出的是象征手法的运用,因此被称为美国第一部象征主义小说.本文就作品的象征手法作一些探究.  相似文献   

13.
14.
介绍叙事视角的基本类型,据热奈特聚焦理论分析《红字》的叙事视角,小说主要采用非聚焦型视角.穿插使用内聚焦型叙事视角。霍桑通过非聚焦型的全知视角,让读者把握小说人物性格及心理特征:使用非聚焦型视角则是因小说婚外情主题违反清教传统,须借小说中人物之口表述自己的观点。避免受到道德谴责。这种非聚焦性的使用,表面上是留给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其实反映了霍桑对超验主义和清教的解构。  相似文献   

15.
《红字》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发表于1850年。故事以17世纪波士顿一个清教徒聚集的殖民地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文中的女主角因为犯了通奸罪而用一生进行赎罪。本文通过女性主义意识萌发的角度,阐述了女主角坚守信念,追求真爱并救赎了自身的过程,体现了女性主义对妇女解放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在《红字》中,作者霍桑大量使用《圣经》中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和真实故事情节来阐释自己所向往的宗教思想和价值观念。《红字》和《圣经》的完美契合,造就了一部杰出的清教主义小说。  相似文献   

17.
黄盛 《文教资料》2007,10(32):25-27
美国小说家霍桑的《红字》中象征意象丰富,情节神秘,长久以来被认为是一部关于描写一个名叫海斯特·白兰的女人的罗曼史。不过,如果我们从解构主义视角来看待这本书的话,就会发现它其实是对于作者所处年代美国白人社会的封建制和父权制的严厉鞭挞。本文从美国和欧洲、男性和女性、白人和印第安人关系进行分析对比,阐述小说中对传统的颠覆。  相似文献   

18.
郑成英  黄泽火 《海外英语》2013,(5X):220-222
该文主要阐述了《圣经》和西方文学的关系,分析并比较了《红字》与《圣经》的对应之处,找出了《红字》人物在《圣经》中的人物原型,得出了《红字》是霍桑根据自己宗教观对圣经故事的诠释之结论。  相似文献   

19.
霍桑的小说中人物活动的环境总是具有某种独特性,总是处在与现实社会生活有着某种隔离的状态之中。作者通过对小说《红字》中四位主要人物的分析,在揭示人性中的阴暗面和批判社会丑恶的同时肯定了人生,信任人性中的爱与善良。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回顾《圣经》对霍桑从小到大的影响,分析、比较《红字》与《圣经》的对应之处,肯定了《红字》中有圣经文学元素的存在,找出了《红字》与《圣经》在文学方面的契合点,得出了《红字》是霍桑根据自己宗教观对圣经中亚当与夏娃故事的诠释之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