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小说《马丁·伊登》自出版以来备受关注,主人公马丁·伊登更是批评界争论的焦点。许多批评者认为,女主人公罗丝是"谋害"男主人公马丁·伊登的"凶手"。但从性别视角来看,罗丝并非"凶手",而是受害者。整个故事中,罗丝受制于父权社会,扮演"引诱天使"和"驯兽师"诱惑、规训马丁·伊登,是一只不能"自我言说"的"沉默羔羊"。  相似文献   

2.
《马丁·伊登》中的男主人公马丁·伊登对露丝的爱情经历了幻想、追求与幻灭三个阶段.依据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可以解读马丁·伊登的生命历程与自杀原因.马丁的自溺是由于其人格解构的失衡与扭曲,是死亡本能的驱使,也是因为理想的毁灭、超越两大阶级的孤独以及逃离社会的失败,所以他最后以死消极抗争,寻求彻底解脱.  相似文献   

3.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小说《马丁·伊登》叙述了主人公马丁·伊登从一个生活在下层的水手因为爱情的力量和对他心目中文化的追求,经过自己的辛苦努力最后终于成为一名作家。在这部小说中呈现了在不同时期小说主人公生活状况及其内心的需求。在他努力奋斗的成长发展过程中他在一步步实现自己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亦称为社交需求)、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本文采用美国的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所提出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解析马丁·伊登的成长经历,进而了解他在不同的生活阶段不同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德拉布尔小说《针眼》的女主人公罗丝是一个有强烈自我意识的新时代女性,她为追求物质和精神独立而甘愿自我放逐。其主要目是为保护自我本质和身份完整而逃避男权社会的规范与压迫,作者对罗丝的悲剧寻求和抗争给予了深深的同情,并对男女和谐共处寄予深深的期望。  相似文献   

5.
兰婷婷 《文教资料》2008,(16):32-34
马克思提出的关于资本主义经济研究的相关理论在中国早已被许多人所熟知,而将这些理论运用于文学作品的解读中,也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本文将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相关理论,对小说<马丁·伊登>中主人公社会地位的变化进行解读,进而提供一种解读马丁·伊登人生悲剧的新角度.  相似文献   

6.
杰克·伦敦作品中充满了哲学思想与达尔文的自然决定论。杰克·伦敦主要是将斯宾塞的“社会主义达尔文”思想的生存竞争和尼采的“超人哲学”结合在一起成为了他作品的主要特点。分别以他的代表作品《野性的呼唤》、《马丁·伊登》中的主人公巴克和马丁·伊登为例进行分析。从巴克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伦敦对达尔文环境决定论的接纳与认可,从马丁·伊登身上我们发现了伦敦对超人哲学的接受肯定与怀疑。  相似文献   

7.
于洁 《海外英语》2014,(17):226-227
杰克·伦敦作品中充满了哲学思想与达尔文的自然决定论。杰克·伦敦主要是将斯宾塞的“社会主义达尔文”思想的生存竞争和尼采的“超人哲学”结合在一起成为了他作品的主要特点。分别以他的代表作品《野性的呼唤》、《马丁·伊登》中的主人公巴克和马丁·伊登为例进行分析。从巴克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伦敦对达尔文环境决定论的接纳与认可,从马丁·伊登身上我们发现了伦敦对超人哲学的接受肯定与怀疑。  相似文献   

8.
"多余人"形象已是一种引起广泛关注的世界性文学现象.杰克·伦敦于20世纪初创作的长篇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中的主人公马丁·伊登是"多余人"家族中的一员: 他孤独、自省、叛逆,想有所作为又无所作为.它充分表达了身处美国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时期的下层青年知识分子马丁·伊登的艰难生活历程和绝望心境.这一"多余人"形象丰富了美国文学的人物画廊.  相似文献   

9.
《云街》是当代澳大利亚著名作家蒂姆·温顿的代表作之一,其围绕两个普通家庭的不幸遭遇展开。两个家庭中的小主人公奎克和罗丝在历经各自家庭的不幸后体会到成长中的切肤之痛,并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对现实社会及成长的排斥,但他们最终在成长中不断成熟,表现出对社会的原谅与宽容。为此,主要从成长过程中的切肤之痛,成长过程中的逃离及成长契机与引路人三方面探析该小说的成长主题。  相似文献   

10.
异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特定阶段的产物,凸现在社会转型期,是人类历史文明演进中出现的局部不文明而导致人精神困惑的产物。本文通过卡夫卡的《变形记》与刘震云的《一地鸡毛》主人公在异化过程、形式、结果、原因等方面的比较,从中挖掘异化的深层内涵,并对抵制异化做一些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1.
表现主义注重自我的表现,在卡夫卡的《变形记》中,对主人公异化的表现,明显带有反传统的特点.通过主人公怪异"变形"的生理异化以及周围人与社会异化来表现来表达主观精神,使自我表达达到了新的真实。在看似荒诞的、不合逻辑的世界描绘中,人生活的一切活动及其逼真的细节都表现出来。通过人的内在异化的描写,深刻揭示了人和社会两者的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12.
《马丁·伊登》是杰克·伦敦的代表作,是世界文学史上最著名的自传体小说之一。小说叙述了青年水手马丁·伊登为了心爱的贵族小姐露丝而不断奋斗,成为知名作家的励志过程,同时也描写了马丁·伊登在努力奋斗的过程中所感受到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马丁·伊登》作为自传体小说属于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去尽虚伪的谎言,客观的将现实世界,人性特征等呈现在语言文字间。本文通过对杰克·伦敦的《马丁·伊登》进行分析,探求现实主义中作者对阶级的控诉,展现杰克·伦敦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杰出表现。  相似文献   

13.
杰克·伦敦的《马丁·伊登》与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是20世纪初美国文学的经典之作,这两部作品的主人公马丁·伊登与盖茨比有着相似的人物形象,两人都是追求爱情的浪漫骑士、个人主义者,同时也是美国梦的牺牲品,但他们也具有不同点,马丁是具有觉醒意识的斗士,盖茨比是至死都活在幻想中的梦想家。  相似文献   

14.
《摩尔·弗兰德斯》是18世纪英国小说家丹尼尔·笛福发表于1722年的作品。它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关于女性的小说。小说一经发表,就引来了许多评论家的诸多争议。本文从文本细读入手,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分析女主人公在18世纪转型社会下的资本主义经济上升时期的人际关系异化和自我异化,通过从异化角度分析主人公的命运最终得出主人公沦为18世纪转型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关系下的牺牲品。小说在结尾处安排摩尔在蛮荒之地过上上流的生活,试图传达作者对未经破坏的农耕文明生活的一种向往和憧憬,也是作者对理想社会的期待。  相似文献   

15.
索尔·贝娄中后期的小说重点关注了当代社会中知识分子群体的生存状况和精神境遇,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贝娄小说中主人公们的心理异化形态往往是作家力图表现的主题。本文从自我的异化,人与人之间的异化和科学对人的异化三个方面来探讨贝娄小说中的异化现象,并指出艺术是走出异化的一剂良药。  相似文献   

16.
《马丁·伊登》展现了主人公马丁·伊登在美国梦破灭后自杀的悲剧。作者杰克·伦敦在小说中通过呈现马丁不同的空间运动轨迹,揭示了空间实践对美国梦的参与:奥克兰和伯克利两座城市,一方面,推动马丁物质上的成功,物化了美国梦;另一方面,参与了美国梦所代表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对工人阶级马丁的压迫,从而推动美国梦价值体系的国内帝国主义化。马丁在城市中受到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塑造,转而对南太平洋地区进行他者想象性建构,体现出美国梦的国际帝国主义化。《马丁·伊登》通过书写城市空间与南太平洋地理空间的社会性、历史性与政治性,从而呈现美国梦的拜物主义以及意识形态的帝国主义化,从而批判美国梦的虚伪实质。  相似文献   

17.
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是西方“异化文学”中的一部佳作。作者以其生动的文笔和犀利的洞察力,描绘了主人公霍尔顿精神世界的方方面面,并深入地揭露了美国社会的异化现象,而更主要的是作者在小说中曲折地阐释了在守望中寻觅爱的独特异化主题。  相似文献   

18.
<马丁·伊登>与<觉醒>是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两部最具影响力的悲剧小说,书中的两位主人公的极其相似而充满悲剧性的命运揭示了现代社会中平凡人在与社会进行抗争时的渺小且具有超越生命悲剧的勇敢无惧.马丁与埃德娜在与命运做斗争的过程中勇敢地成就自我,做出生命的抉择,最终寻求到心灵中最无畏、最自由的那份净土.二人的命运结局并不是悲剧的独奏而是现代社会中个人对悲剧命运超越的勇敢者之歌,尽管这的确是一个时代悲剧的挽歌.  相似文献   

19.
《看不见的人》是当代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埃里森的成名作,也是20世纪美国文坛上的一部出色的黑人文学作品。该作品完美地诠释了当代黑人在美国白人主流社会中成长、反抗、觉醒的全过程。本文从文化自我存续和异化的角度,试解析以该作品中主人公为代表的黑人文化在美国社会迷失、找寻和觉醒的痛苦过程。  相似文献   

20.
马丁·伊登是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笔下的代表性人物,他的悲剧是"美国梦"幻灭的直接结果。本文从个人奋斗者这个角度来分析马丁·伊登的悲剧意义,并反思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进而思考个人主义的局限和意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