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过程与一般认识过程不同,它包括政治主体如何可能认识思想政治教育这种高度思辨的问题,也立足于教育者如何优化认识的效果,以期提升教育的水平和质量。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有三个层次:政治主体、教育主体和接受主体,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它们之间是一种递进转化的关系。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过程来讲,政治主体属于认识层面,教育主体属于解释层面,接受主体属于接受层面,三者共同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2.
依据教育发展观和科研发展观,本文剖析了教育科研这一特定范畴,认为教育科研既是人类特有的教育认识活动或认识过程,又是一种跨社会形态的历史存在;通过从广义与狭义两视域回顾教育的产生,尝试析离其中蕴含的教育认识活动或认识过程的成分,认为教育科研随其研究对象的产生而孕育其问。为印证上述假说,粗略疏理了孔子之前若干方面的原生性教育认识,并认为以此为标志,教育科研“幼芽萌生”,以俟向着独立形态的教育认识活动或认识过程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开篇语:在教育实践中,每个教师或多或少都会形成一些自己对教育的认识、看法和思考。这些认识或大或小,涉及教育的方方面面,是对教育价值的一种判断,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影响教师对待教育教学工作的态度和行为选择,我们不妨称之为朴素的教育观。朴素教育观的形成过程,其实是教师对教育教学的认识逐步加深的过程。这个认识过程是长期性的,其中可能会有许多反复,即可能出现"肯定———修正———再认识"不断循环的情况。而也只有在这样的反复锤炼过程中,教师的朴素教育观才会逐步澄清、透亮。  相似文献   

4.
经历教育是给学生经历机会并引导他们去体验其过程;正确的认识往往是"经历——认识——再经历——再认识"的过程。经历又是财富,教师只有在自己的教育经过不断反思、教育自己,才有资格对学生施行经历教育。  相似文献   

5.
经历教育是给学生经历机会并引导他们去体验其过程;正确的认识往往是“经历——认识——再经历——再认识”的过程。经历又是财富,教师只有在自己的教育经过不断反思、教育自己,才有资格对学生施行经历教育。  相似文献   

6.
论德育接受的心理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既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向受教育者进行教育的过程,又是受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主动接受教育,积极地把思想道德要求内化为自身品德的过程,也是道德接受的心理过程。人的心理过程可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认识过程是人认识客观现实的过程,是人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注意等对客观刺激做出的能动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7.
理性教育智慧是教师把握教育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活动,并且这种认识活动是理智的、合理的、自觉的和合乎逻辑的,其样态为教育意识、教育思维和教育理智,教育意识分为外物教育意识和自我教育意识,表现为外部和内部教育世界的教育知识,分别由教育思维和教育理智来把握。理性教育智慧的实现指教师获得教育知识并超越教育知识,并在教育知识面前享有自由,这一过程体现为教师由具体到抽象、由抽象到具体的辩证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8.
超主体的教育认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性主义者强调发挥少数精英在教育认识与实践中的决定性作用。“关系教育学”试图将一种诸主体之间的情境性互动引入课堂、学校乃至整个教育生活。杜威的“民主教育学”强调通过社会化的学校生活和社区化的公共交流来促进教育知识的增长、传播和有效应用。而波普尔“没有认识主体的认识论”的深邃之处,则在于其看到了某种没有明确认识主体的过程在知识增长中的关键意义。然而严格地说,完全把教育认识过程看成一个无主体的自我演进过程并不符合实际,也毫无益处,因而需要一种“超主体的教育认识论”来全面整合教育主体和那种没有明确主体的知识过程在缓解教育中的知识问题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反思“教育是什么”的认识过程来阐释教育的本真涵义,这是把诠释学作为方法论运用于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的尝试。人们在追问教育终极问题的思想旅途上从本体论走向对教育认识的认识,发现本质论与反本质论两者并非绝对隔离,词源法和历史分析法所得出的结论虽有其自身的缺陷,但也使教育认识的抽象水平高于现实操作。诠释学方法论将各历史时期的认识成果与时下的教育事情的诸多表象相融通,运用诞生于现象学之后的结构-解构方法把教育的历史事件与当下的教育事实整合起来,得知认识者反思自己的教育认识的过程为:由对教育事情外显证据搜集的时空背景认识的反思,深入到对事情特点归纳、提炼的价值取向的认识反省,得出教育存在于人的生命的全时空之中,教育与人的生命同起同终,是人(整体人类和个体人)为了生命自由而不断提升自己处理和使用知识的智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经历教育是给学生经历机会并引导他们去体验其过程;正确的认识往往是"经历--认识--再经历--再认识"的过程.经历又是财富,教师只有在自己的教育经过不断反思、教育自己,才有资格对学生施行经历教育.  相似文献   

11.
盲和扫盲问题不仅是一个实践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需要紧密结合社会和时代发展的实际去理解和把握。本拟从对盲概念的认识,对扫盲教育概念、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对扫盲教育过程的认识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国际社会扫盲教育问题的认识过程,以为我国扫盲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加全面的理论认识和更加广阔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肖梅庭 《甘肃教育》2013,(22):39-39
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首先要对新时期的教育有正确的认识。教育本应是“心灵的导向和人格的塑造”过程,也是促进人健康成长的过程,但现代教育追逐物质效益,忽视精神文化的开创和弘扬。下面.笔者谈一谈在教学、学生、对自身认识几方面,自己是如何认识并把握数学教学本质,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高校素质教育中的认识误区及理论指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素质教育在探讨和实践过程中存在若干认识上的误区,本指出对高校应试教育、专业教育、人教育、德育教育、通识教育和课堂教育认识上的偏差构成了新时期高校素质教育中的六大认识误区并给予了一定理论指正。  相似文献   

14.
教学过程是人类认识过程的一种特殊形式。教学过程的本质表现在:它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以间接经验为主的认识过程。学生的认识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而且教学过程具有教育性。  相似文献   

15.
孙有福 《教育探索》2002,(11):66-67
一、教育观念(一)关于教育观念的内涵教师的教育观念就是指不同的教师个体在适应现代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对教育及教育过程中的重要问题的基本认识和看法。犤1犦其内涵至少包含以下三点:第一,教育观念是对教育问题的基本认识。这些问题包括教育功能、教育对象、教育过程、教育内容、教育评价、教师职业、教育法制等等。对这些问题的基本看法和认识就形成了教师个体的教育本质观、教育价值观、教育功能观、教育目的观、学生观、师生观、评价观和教学观等。可见,教育观念是一个观念群。第二,教育观念具有现实制约性。马克思说:“…  相似文献   

16.
如何补齐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短板"?学校要做到以下几点:在劳动教育意义的认识上莫"短视";在劳动教育目的的认识上莫"短线";在劳动教育过程的认识上莫"短时";在劳动教育方法的认识上莫"短见";在劳动教育价值的认识上莫"短评";在劳动教育评价的认识上莫"短缺"。  相似文献   

17.
教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人和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物共同组成。教育过程可分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还可分为认识过程、实践过程和评价过程。在这个复杂的结构中,人是主体,物是客体。作为主体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是互动的。中小学教育改革要突出以人为本的观念。  相似文献   

18.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也是高职教育界对其认识逐步提高的过程.梳理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历史,分析其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可以提高我们对高职教育发展趋势的认识,更加明确如何处理当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应突出实践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一环。如何给教师的教育科研以正确的定位,发挥教育科研在教学中的应有作用,这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一影响教师教育科研的主要因素影响教师教育科研的因素很多。概括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对教育科研的片面认识科学研究是一种认识过程,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科学方法认识自然和社会现象,探索真理,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它的特点是创造,即通过探索、思考新的情况和问题,认识客观规律,求得新的发明和发现。教育科学研究的认识亦然。在实际中常常存…  相似文献   

20.
一青年教师的师德认识与师德实践师德,通常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即从事教育工作应遵循的行为规范。然而,师德应具有更丰富的内涵,[1][2]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师德规范的不断内化、师德情感的不断强化,并在师德实践过程中不断磨练师德意志,才能达到师德认识的升华。一般来说,青年教师师德认识与实践具有时代性,也有迷惘,必须要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逐步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