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言词汇是作家们刻画人物形象、还原原文语境和增强作品真实性的重要手段。作为土生土长的山东高密作家,莫言能够娴熟地运用当地方言。其作品《红高粱》通过方言词赋予小说生动的人物形象和丰富的文化特色。译者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在正确理解方言词汇的基础上,采用多种翻译策略,力求再现原文方言词汇的语言效果。基于此,通过实例分析,探讨葛浩文《红高粱》译本中方言词汇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
周巧琴 《海外英语》2012,(17):257-259
方言和语域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是用于在不同语境下描述语言变体的两个维度,反之,也可以从这两个维度来分析具体语境下的话语特点。该文以《刘心武揭秘红楼梦》讲座中的话语为例,结合方言和语域这两个维度,对《百家讲坛》的说课风格进行探佚。  相似文献   

3.
自201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以来,莫言的作品在英语世界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红高粱家族》是莫言最具代表性的乡土文学作品之一,其中大量运用山东特色方言,富有地域生活特色,充满生命活力和想象力,极具创造性。乡土语言作为地方文化最个性化、最原汁原味的代表,对于中华文化“走出去”具有极高的研究意义。本文在译者行为批评视角下,探究《红高粱家族》葛浩文英译本中乡土语言翻译策略及效果,旨在进一步推动乡土语言英译研究。  相似文献   

4.
方言用于文学创作,其独有的表现力往往能达到一种意想不到的修辞效果。本文以修辞为线索,分析了《红旗谱》的方言修辞现象,探讨河北方言在小说中的描绘地域风情、表现人物形象以及还原历史语境等方面的修辞功能。  相似文献   

5.
哈蒂姆和梅森认为翻译是"某种社会语境中进行的交际活动",且将语境分为三个维度:交际维度、语用维度、符号维度。本文从哈特母和梅森的语境维度理论角度分析电影《卑鄙的我2》中的字幕翻译。  相似文献   

6.
基于关联理论翻译观,分别从语音层面、语义层面、句法层面和语用层面四个维度探析莫言长篇小说《生死疲劳》英译本中的山东方言英译。研究发现,译者在翻译中,灵活采用直译、意译等多种翻译方法,尽力保证方言翻译的准确性,使译文读者更好地理解地域特色方言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和传递。但英译本中也存在方言误译的情况,这对译者扮演好纽带角色、传递源语文化内涵,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7.
莫言是我国当代最优秀的作家之一,其文学语言具有浓郁的方言色彩,备受学者们的关注。本文以《檀香刑》《红高粱》《食草家族》等经典作品为研究对象,分析方言使用特点,探究方言表达在文学作品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方言语境对对外汉语教学有重要的作用,需要综合利用地方语境、结合地域文化展开对外汉语教学。通过结合东北地域的具体方言语境的综合利用阐述如何促进对外汉语教学,主要体现在方言意识、教学层面、课程设置、教材层面,从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几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以期达到促进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莫言的《红高粱》中大量对高密民间民俗文化的描写,充满了独特的地域特征,给读者带了丰富的审美体验。同时,小说中民俗文化的应用使故事情节的发展更加真实,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揭示主题更加深刻。从民俗学角度对《红高粱》进行全新视角的赏析。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6,(88):15-16
《红高粱家族》是莫言201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其中运用了大量的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习语。习语翻译在这部作品翻译中至关重要。目的论认为,翻译方法和策略由翻译目的决定。本文旨在从目的论的三原则出发,以葛浩文翻译的《红高粱家族》为例研究习语翻译,以期为习语翻译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1.
陈丽华 《文教资料》2011,(36):80-82
文学创作与地域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作家所接受的地域文化会直接参与文学创作并影响它的具体风貌。本文正是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来探讨莫言家族小说《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与山东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以期从文化的范畴寻找到文学之所以如此的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红高粱》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第一部一经译介到国外就得到广泛认可并进入商业渠道的著作。作为莫言小说的首席翻译者,葛浩文对于其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红高粱》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方言词汇,使人物性格更加生动具体,然而,由于文化差异,这对于译者来说却是个不小的挑战。本文通过对葛浩文英译本中对方言词汇翻译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得出葛浩文的处理方法及策略,以期为以后的方言翻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中出现了许多阅读概念,例如朗读、默读、精读、略读、理解、欣赏、诵读、背诵、浏览等。其实,它们是不同语境维度下阅读行为的不同表述。本文从阅读途径、阅读水平和阅读目的三个语境维度对这些概念进行了梳理,并在相同的语境维度下对其中部分概念做出了辨析。  相似文献   

14.
著名网络小说《鬼吹灯》对东北方言的精湛运用,反映了东北地区独特的文化,是其风靡一时的重要原因。以小说中东北方言词汇为研究对象,从名词运用、动词运用、形容词运用三个方面进行详细探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小说语言使用上的特色,也为地域方言与地域文化的关系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由《红高粱》、《高粱酒》、《高粱殡》、《狗道》、《奇死》组成的《红高粱家族》可说是莫言的代表作。这部小说引起了广泛的阅读和研究,本文从"我父亲"这个形象入手,对童年视角、父亲形象和成长历程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开辟莫言研究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6.
邓江联 《考试周刊》2008,(10):170-171
本文从语境的三个维度(交际维度、语用维度和符号维度)对语境对于语篇翻译的意义进行了研究.在现代语言学领域,语境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语言学的许多分支,如社会语言学、修辞学、语用学和语义学都把语境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来研究.在翻译领域,语境已经成为国内译者和翻译理论家们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7.
高诗佳  张婷婷 《海外英语》2022,(22):103-105
莫言小说《红高粱》蕴涵浓郁的山东高密地域文化,经由美国汉学家葛浩文的翻译享誉全球,而1989年的邓、于译本却鲜为人知。该文基于社会符号学理论,分析两译本传译方言熟语的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及语用意义的差异。研究发现,葛氏以直译、换译为主,更符合“意义相符,功能相似”的翻译原则,保留高密文化特色;邓、于倾向于意译,地域文化元素有所流失。  相似文献   

18.
就《陇右方言》的语言学价值进行了探析,分析了《陇右方言》在体例上的特点,并认为《陇右方言》在训释方面有以下特色:(一)重视对方言本字的考订;(二)注意对方言词语语源的考察;(三)有些训释还揭示了方言词语的民俗文化内涵;(四)广泛征引各类文献资料对方言词语释义推源。  相似文献   

19.
曹延杰教授所著的《宁津方言志》(原名《宁津方言志研究》) ,是《山东方言志》丛书的一个分卷 ,2 0 0 3年 2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标音精确、语料翔实、释义恰当、分析精到、求实创新 ,既是一部集知识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为一体的富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方言学专著 ,也是一部了解宁津乃至德州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以及风土人情的百科全书。在汉语方言中 ,宁津方言属于官话方言的冀鲁官话 ,山东方言的西齐片 ,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宁津方言内部有一定的分歧 ,内部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方面。该书从地域差异和年龄差异两方面…  相似文献   

20.
余婉馨 《海外英语》2022,(14):27-29
《死水微澜》是现当代巴蜀乡土文学的典范之作,其中富含地道的四川方言,展示了巴山蜀水之地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尤其反映出了渗入近代四川人民生活方方面面的袍哥文化。通过对比胡志挥和Bret Sparkling&Yin Chi对《死水微澜》第二部分“在天回镇”的翻译,笔者发现大量方言误译,并将其分为袍哥文化相关方言误译和其他巴蜀方言误译。其中,与袍哥文化相关的方言误译可进一步细分为对袍哥组织和人物身份的误译以及对袍哥文化的误译,其他类别的巴蜀方言误译其成因则有隐喻传达无效、人物指代混乱和文化能力欠缺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