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高效成功人士的七个习惯”培训中的一个录像中的场景:培训师请一位女学员上台,让她把台上的一些大石头放进已经很满的容器里,容器里是一些小石头和小砂砾。这位女学员放进去一半的大石头后再也放不进去了,于是她问:“我必须把它们都放进去吗?”培训师说“不一定,反正最后要盖上盖子,东西不要溢出来。”女学员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信息》2003,(7):45-45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发展很快,厉无畏把这样的势头归结为中小企业发展五度空间的日益扩大。他打了个有趣的比方:市场好比一个箩筐,箩筐里的大石头是大企业,小石头和沙子则是小企业,随着大企业的规模不断壮大,大石头也越来越大,之间的  相似文献   

3.
金子总是会发光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呼吸内科主任金发光,就是不论放到哪都能闪闪发光的一块真金:科研攻关,他相继获得全军科技进步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临床诊治,他成功地将晚期呼吸衰竭病人与晚期肺性病病人的死亡率从35%大幅度地降至5%左右。如今的金发光不仅是唐都医院呼吸内科年轻的学术带头人,更是闪烁在患者心头的希望之光。  相似文献   

4.
有这样一件真人真事:一个医生.三句话说死了一个病人:第一句:“你的病呀,来晚了。”病人一听就急了,赶紧求他:“大夫呀,我们大老远慕名而来.求您想想办法吧。”这时,大夫来了第二句:“你这个病呀,没治了。”病人又求他:大夫的第三句话是:“你早干嘛去了?”病人听完这三句话,好像一盆凉水兜头浇下,心想完了!他眼皮耷拉着.头都抬不起来了。回到家,家人一看他这样子.忙问这是怎么了。病人说:“大夫说了,我来晚了,没治了,我早干嘛去了。”他上午11点半离开诊室,下午4点嘴唇发紫.晚上8点进急诊室.第二天凌晨2点就去世了。  相似文献   

5.
周海亮 《知识窗》2013,(19):21-21
从超市出来,等待过马路的时候,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凑到我的面前。他非常有礼貌地向我问好,然后用商量的口吻对我说:“叔叔,能不能借我一块钱?”“你向我借一块钱?”我有点吃惊。“是的,我得坐公交车回家。”小男孩说,“可是我身上没有钱。”“你爸妈没给你一块钱?”  相似文献   

6.
期华这小子说他是外星人!打死我也不信。他皱皱眉头。问:“那我怎么做你才会相信?”我忙不迭地刁难他:“要不,你做出一件地球人都不敢做的事——反叛班主任,惹她生气试试?”“你脑子进水啦!”他忽然瞪圆了眼。“谁叫你把牛都吹到天上去咯。”我嘟了嘟嘴。只见期华沉了一口气:“那好,我答应你!事成之后.你得叫我外星大神!”“那如果你没胆子干呢?”“送你一根哈根达斯!”“嗯嗯。”吹牛大神.这次你肯定死翘翘了!我暗笑。  相似文献   

7.
软发明是点石成金的指头章文说是有一个神仙,具有点石成金的本领,他用指头在石头上指指,这块石头就能变成金子。有一个人很贪婪,神仙给了他许多金子还不满足。神仙问他还要什么?他说:我要你点石成金的指头。神仙便不给他了。在发明世界中,如果说便发明是金子,那么...  相似文献   

8.
20岁的巴菲特参加了哥伦比亚大学一年一度、的入学考试,最后一道题是这样的:“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会怎么做?”他略一思忖,便工整地写道:“假如我有两块面包.我会用其中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  相似文献   

9.
我的爸爸又胖又高.身体像座宝塔.我长到现在.还跟他差半米.跟他说话.我要仰着头。交谈中间.他还会接电话.或者想起什么别的事.拨好手机哇啦哇啦地说一通。我跟他说话,脖子会酸,不知怎么表达。说不清楚的时候.他会烦躁.扇子一般的大手一挥:“去去去.看你的动画片去.我忙着呢!”  相似文献   

10.
中国有句名言:是金子总会发光。而北京科技大学的贾成厂教授,正是一枚份量十足的发光的金子。他身上的光芒,不仅来自于他在金属材料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亦来自于他身上散发出来的灼灼闪亮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1.
许松华 《知识窗》2013,(2):16-16
“你们家的黄豆下肥太重了。瞧,豆秆多壮!”五娘背着一捆柴.在我家黄豆地边看了良久.这样对母亲说。“是吧?”母亲头也不抬地继续下肥,含笑说,“肥下得重,豆子才结得饱满.”五娘没吱声。一阵秋风把她的一绺黑发吹开.像泼洒出去的一层薄水.看着五娘的背影渐远.母亲啐了一口:“呸。你就眼红吧!——就巴望我家豆子瘪!老杂种!”每年.母亲都要和五娘来这么一段对白.  相似文献   

12.
正俗话说,是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金子不只存在于大自然中,人类社会也有不少"金子"哟,不信你瞧!在荷兰某些城市,有不少人不习惯使用垃圾箱,致使垃圾遍地。卫生部门曾对乱丢垃圾的人处以罚款,但收效甚微。在一次调查中,卫生部门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13.
小石头,就是那个《父亲进城》的小说作者,他叫石钟山。那《父亲进城》不久,就被人改编成电视剧,叫做《激情燃烧的岁月》,直到现在,不少电视台还在播放它。我和“小石头”认识的时候,他还不满20岁。他个头不高,长得虽然瘦小,却很结实,所以,从那时候我就管他叫“小石头”了。 21年前的“小石头”,爱幻想,爱写诗,诗句很特别,有人说怪怪的。用现在的话应叫做“前卫”或者“新潮”。  相似文献   

14.
汤川秀树出生于日本东京。父亲汤川琢治是地质学家。汤川小时候显得有些迟钝。他遇到麻烦的时候总不愿意多说话,家里人给他起了外号叫:“我不想说”,学校里的同学则叫他:权兵卫(无名小卒)”。汤川沉默的性格,却让他不停地默默思考问题。他对一些事物的思考总是不满足于现在人们的解释。上中学的时候,有一次他拿着一块石头,走到二哥面前,很惊讶地问道:“二哥,你说一块石头分成两块,两块再分成四块,之后还能不能再分呢?二哥看着自己一向不怎么喜欢说话的弟弟,斩钉截铁地说:这还用问吗?当然是四块分成八块,八块又分成十六块,十六块分成三十二块…  相似文献   

15.
三八二十三     
有一次.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上街.见一家布店前围满了人。上前一问.方知原来是买布的人和卖布的人在吵架。只听买布的对卖布的说:“三八二十三,你为什么收我二十四枚钱?”颜回上前劝架.对买布者说:“是三八二十四.你算错了。”谁知这人不买颜回的账,并说:“要评理只有找渊博多识的孔子.只有他说了算。”颜回只好说:“好。你若错了怎么办?”买布的人说:“输上我的脑袋。若你错了呢?”颜回说:“我就把帽子输给你。”买布的人竟然无异议。  相似文献   

16.
古约闷闷不乐地踢着地上的小石子。“怎么啦,古约?”古约的爷爷问。古约抬头看着爷爷,说:“爸爸不让我去放牛,他说我还小。”“你爸爸这样说自有他的道理。你知道他很忙。”爷爷说道。“所以我才想帮他呀!但每次,爸爸都说我太小,”“古约,我的意思是,你还小,爸爸怕你给他添乱。不过,你可以帮助妈妈弄点蜂蜜。”古约摸了摸口袋里的几个硬币,说:“可是我没有什么钱。”爷爷笑了。“我们可以自己采集蜂蜜。”说着,他从口袋里拿出了一个贝壳。贝壳上有一个洞。  相似文献   

17.
几年前.我看过一部电影.其中有一个非常好笑的场景:一位演员问:“假如你有一百万美元,你会怎么做?”第二位演员回答:“什么也不做……假如我有一百万美元,我就会整天歇着.开心地玩。”第三位演员插嘴说:“嘿.你那样做根本不需要一百万美元……你看看我表哥……他身无分文.什么事也不做.但整天就坐在那里。”  相似文献   

18.
杨书源 《知识窗》2014,(9):10-11
发现我们家书房的门背后有一块凹陷,我和她开始各执一词。她说:“那是你青春叛逆期的时候发抽踢成这样的。”我说:“那是你当时追杀我失手留下的。”  相似文献   

19.
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讲的是战国时候政治家孙叔敖的故事。孙叔敖小时候听人说,有一种两头蛇,谁遇见两头蛇就会死。有一天,他哭着回来,对他母亲说:“妈妈,我活不成了,不能给您养老了啊!”他妈妈问:“是怎么回事?”他说:“我真的看见两头蛇了。”他妈妈问:“两头蛇在哪里?”他说:“我想它是个害人的东西,让别人看见了也要死,我就用锄头把它打死,埋在土里了。”他妈妈高兴地说:“好,好!你不要怕,蛇没有咬你,怎么会死呢?再说,你除了一条害虫,做了件好事,不仅无祸,还会有福呢!”这世界上是不是真的有两头蛇呢?古代关…  相似文献   

20.
蒋方舟 《知识窗》2010,(8):42-42
我有一个外校的同学从大一开始就积极地推荐我加入学生会。大一的时候.他说:“人上大学,还是应该培养点公共服务的意识。你应该进学生会.大学生可不能都像你一样.”现在过了一年半.偶尔聚会见到他.他仍真挚狂热.但是推荐语变成:“人准备进入社会.总要了解一些腐败和阴暗面.这样以后才不至于被人万箭穿心.死无葬身之地.你应该进学生会.大学生可不能都像你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