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七世纪1610年,法王亨利四世被暗杀。他曾给法国带来了和平与繁荣,在他死后,便开始了动荡的时期。1618年燃起了战争的烈火,直至1648年方始结束,即历史上的“三十年战争”。法王路易十三的首相黎塞留红衣主教以铁腕统治法国,使法国成为全欧洲的霸主。在三十年战争期间,诗歌之花依然在法国盛开。弗朗索瓦·德·马莱伯(Francois de malhe-rbe,1555—1628)写的虽然不是大部头的长诗,但他的诗对后人产生巨大的影响。马莱伯反对  相似文献   

2.
法国著名哲学家、作家伏尔泰(1694—1778)是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领袖人物。他学识渊博,著述宏富。伏尔泰一生中曾两番入狱,几度放逐,因此对现存的法国封建专制深恶痛绝。然而,他对中国和中国的文化思想大加称颂,表达出由衷和强烈的热爱之情,并从中受到很大的影响。伏尔泰始终是以赞扬的态度来评述中国的。他把欧洲人“发现”中国人的文明比作达·伽马和哥伦布的地理大发现。不论在他的哲学和历史著作,或在文学作品里伏尔泰谈到中国时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编撰的《哲学辞典》中有不少关于中国的条目,介绍康熙、乾隆、中国的理学等等。在他所写的《路易十四时代》、《历史哲学》、《巴比伦公主》等著作中,  相似文献   

3.
勿恋(4)庆祝《文化译丛》创刊+周年(3)马克思的风采(已)列宁一生‘},的六天(4)·书林信息··世界艺术名作欣赏·帝莫克莉娅和色雷斯士只(1)上学前的道别(2)《圣马太》和《墨丘利》(4)一位关国作家的自我毁灭 —《一卜波特传》问世(1)《公民韦尔斯》—又一部韦尔斯传发表(3)索尔·贝洛和他的新作《再遭情变》(4)新发现的狄更斯的小说(1)英国女作家缪里尔·斯帕克及其新作(2)一部传记揭示的乔伊斯夫人诺拉(2)·成才之路··世界古典名著总解说·永远改掉坏习惯如何做生活的强者梅特林克的童话剧《青鸟》(3文坛漫步··作家与作品·忆法捷耶夫…  相似文献   

4.
正乔治·奥威尔(1903—1950)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评论家。其创作的《动物庄园》和《一九八四》两部小说可谓是20世纪最有名的政治寓言小说。正是凭着这两部作品,奥威尔的名字享誉世界。但从纯粹的文学意义上来评论,奥威尔还是无法与同时期的乔伊斯、劳伦斯、伍尔芙、毛姆等人相提并论。他的影响力更偏向于社会性和政治性。奥威尔以其作品的独特专长跻身于一流作家的行  相似文献   

5.
阿尔封斯·德·拉马丁(Alphonse de Lamart-ine,1790—1869)1790年10月21日出生于法国马孔一个虔信宗教的外省贵族家庭,在法国大革命期间仍忠于王室。他有五个妹妹,虽先后都结了婚,但生活都靠他赡养。拉马丁在米利乡间度过童年,由迪蒙神父任他的家庭教师。日后米利和神父在他创作的诗歌中都被他理想化了。在他11岁时,被送到里昂学习,但不久便逃回家来。接着又被送到一所耶稣会的学校受法国传统的、虔奉宗教的教育,于1808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在同学们的眼里,他是一个神色傲慢的高个子青年。在以后的数年中,他先在米利过着优闲的生活,随后去意大利闲游,最后到了巴黎。他潜心阅读18世纪法国哲学家卢梭和斯塔尔夫人的著作,这  相似文献   

6.
德国作家埃里希·马里亚·雷马克(1898——1970)是一个负有盛名的小说家。他的《西线无战事》是一部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士兵生活的最成功的德文畅销书。  相似文献   

7.
读现代神话《喧哗与骚动》于洪英长篇意识流小说《喧哗与骚动》是美国20世纪著名现代派作家威廉·福克纳(wiliamFaulkner)的代表作。如果说意识流小说兴起于英国之后,英国女作家陶罗赛·瑞恰生、维吉尼亚·吴尔夫以及法国作家马塞·普鲁斯特等的创作已...  相似文献   

8.
在17世纪后期,开始出现刊登政治理论、社会讽刺、戏曲评论以及有趣的街谈巷议的所谓面向一般大众的定期刊物,而且几乎全是周刊。它的先驱就是英国的艾迪生创办的《旁观者》(1672—1719)和斯梯尔主办的《闲谈者》(1672—1729)。在同一时期法国作家德诺·德·维塞创办的《马丘里·噶朗》,虽稍嫌低级,但刊载的内容却丰富有趣,拥有的读者最多。它的记者经常潜入聚集着许多人的咖啡馆或沙龙,收集各种材料。该刊不仅介绍当时流行的民间小调、时装,刊登正在上演  相似文献   

9.
法国作家斯丹达尔(1783—1842)的作品,标志着法国文学由浪漫主义转变到现实主义。他的两部杰作——《红与黑》和《巴马修道院》深刻而讽刺地描绘了爱情与攫取权力的意志。  相似文献   

10.
美国作家罗伯特·安森·海因莱因被认为自H·G·威尔斯以后最有影响的科幻小说家。 1975年,海因莱因荣膺首届星云奖,这是由美国科学小说作家们向为科幻小说贡献毕生精力的成绩卓著者所颁发的一项大奖。他的作品包括《双星》(1965)、《陌生国土的陌生人》(1961)和《月球是一位冷酷的女王》(1966)。  相似文献   

11.
伊夫林·沃(Evelyn Waugh,1903—1966)被认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上层阶级最杰出的讽刺小说作家,英语散文大师。沃的作品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至今依然备受欢迎,尽管时常有人批评他为人势利和极端保守。由于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创作的作品中含有的宗教思想,他有时被称为“天主教作家”。伊夫林·沃生于伦敦,是一位出版商和文学批评家的次子(长子亚历克·沃也是个成功的小说家,并为比自己声誉更高的弟弟写作了一部传记)。沃在英国一所著名的男子中学读书,随后  相似文献   

12.
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罗斯伟大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个充满了矛盾的作家。他一生中曾经与中国及中国文化发生一定的联系,他在这方面的某些看法和态度,由于受到他世界观的影响,因而不免片面和失之消极。但,他仍然是希望更进一步了解中国和热切向往中国的。东方文化曾长时间吸引着托尔斯泰的注意力。1870年,他患着宗教苦闷时,就开始寻觅浏览东方宗教方面的书籍。不久,他搜集完成了《圣贤思想集》,其中包括着《圣经》、佛、中国的老子的言论。在亚洲各国中,托尔斯泰感到在思想上与他最  相似文献   

13.
海塞博物馆     
为纪念作家赫尔曼·海塞(1877—1962),将在黑森林北部作家的出生地——卡尔夫开放一座博物馆。海塞创作的两部力作《草原之狼》和《玻璃球游戏》使他至今得以享誉世界。他是其作品在国外销售量最高的一个德国作家。他曾因《玻璃球游戏》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坐落在卡尔夫的这座博物馆将展出海塞的书信、绘画和书籍,以及他作品  相似文献   

14.
第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降下帷幕,第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星光灿烂。电影节其中一个最大的闪光点则是由于法国籍国际影星苏菲·玛索的到来,使得本届精彩纷呈、内容丰富的电影节更加艳光四射,高潮迭起。这位从影20年的著名国际影星,13岁开始拍摄电影,16岁出演《初吻》即声誉鹊起。电影《芳芳》、《心火》、《路易十四的情妇》是苏菲·玛索的代表作。她在20余部影片中扮演了各个不同的角色:淑女、王妃、舞蹈演员、小女孩、教师、邦德女郎等,苏菲·玛索崇尚个性塑造,其饰演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令崇拜其高超演技的世界影迷们为之怦然心动。…  相似文献   

15.
京特·格拉斯是20世纪德国最杰出的作家,因为对政治兴趣浓厚,也是遭到最多批评的作家。他的小说《铁皮鼓》被评论界认为是战后欧洲最佳小说,从而被授予1999年度诺贝尔学奖。  相似文献   

16.
弗兰纳里·奥康纳(1925—1964),是美国20世纪中期最杰出的南方女性作家之一,"二战"后美国最伟大的短篇小说家。她的写作风格诙谐、怪诞,充满南方哥特恐怖、暴力韵味,富含宗教主题和意象,被称为"南方的文学先知",是与卡森麦卡勒斯、威廉福克纳等齐名的美国南方作家。她的创作生涯虽然只有十七年,仅著有两部长篇和31部短篇小说,但有七个短篇小说获得欧·亨利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集》获美国国家图书奖,《奥康纳文集》被选入"美国文库",是"二战"后首位入选"美国文库"的美国女作家。  相似文献   

17.
秘鲁著名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历时3年创作的长篇小说《何处是天堂》(涌泉出版社出版)自今年3月20日在利马发行,首印40000册。小说的英文译本亦将于今年10月出版。《何处是天堂》是根据法国19世纪著名印象派画家高更及其外祖母的亲身经历创作的。作者明确指出,因为是小说而非传记,所以历史事实仅仅只是依据,其余均为自己的想象和创作。弗洛拉·特里斯坦是《何处是天堂》中的女主人公。她1803年出生,其时秘鲁尚处于宗主国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之下。弗洛拉·特里斯坦的父亲马里亚诺·特里斯坦便是一名出生于秘鲁的西班牙籍海军军官。马里亚…  相似文献   

18.
一个受尽歧视的孤儿,他长着一头黑色的头发,戴着眼镜,每年都到霍格瓦兹魔法和巫术学校学习。之后,他便有了一边串充满幻想的奇遇。这个男孩就是英国童话故事作家罗林笔下的《哈里·波物》系列故事的主人公哈里·波特。《哈里·波特》一出版便受到读者们的欢迎,其中不仅有孩子,还有许多成年人。哈里系列的第一部1997年在英国首次出版发行后,随即风行世界,至今这套系列的前三部已经被翻译成31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售出了3000多万册。最近哈里系列的第四部《哈里·波特与魔幻炎杯》的出版在英国、美国、加拿大等一些国家再次刮…  相似文献   

19.
亚力山大·捷连季耶维奇·柯诺诺夫(1895—1957)是苏联拉脱维亚的作家,其主要作品有《列宁的故事》(故事集)和《忠诚的心》(中篇小说)。他的《列宁的故事》在国内外千千万万的读者中具有广泛的影响。柯诺诺夫于1895年出生在离德文斯克(现为道加夫皮耳斯)不远的一个小地方。他成长在乡下,所以熟悉拉脱维亚的农民,和他们感情深厚,情同手足,因而对他们的生活、劳动和风俗观察入微,体验极深。后来成了作家,他把童年时代的所见所闻都活灵活现地再现在自己的作品中,用以献给拉脱维亚人民及其为争取自由而斗争的战士。  相似文献   

20.
正罗宾汉是英国乃至欧洲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他出生于英国的诺丁汉,以夏伍德森林为根据地,与小约翰、塔克等人劫富济贫、惩治奸邪,堪称穷人们的守护神。自12世纪中叶起,他的事迹便在英国民间广为流传,至14到15世纪,出现了有关罗宾汉的"谣曲"。继而,不少作家以此为素材继续创作,产生了不少优秀作品,如19世纪法国作家大仲马的《侠盗罗宾汉》,19世纪美国作家霍华德·保罗的《罗宾汉在诺丁堡的探险故事》,20世纪英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