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琪 《教书育人》2005,(8):20-22
一、弱势群体家庭大学生的现实状况 何为“弱势群体”?简而言之,就是在社会各个群体中处于劣势地位的人群。在当前,随着社会结构的急剧转型,弱势群体已经由生理性弱势群体或由于自身因素导致社会生存能力低弱的人群(残疾人、孤寡老人、失去父母的未成年人)扩展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生贫困群体(城镇失业无业者、企业下岗者、农民工等)。从群体的基本特征来看,当今社会弱势群体具有“经济上的低收入性、生活上的贫困性、  相似文献   

2.
关于高校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弱势群体”一词,在我国官方最早出现于朱基任总理时在九届人大五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弱势群体享有特殊的就业资助”。[1]弱势群体是指在社会改革中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权益维护、竞争能力等方面均处于劣势的人群共同体。高校弱势群体,笔者认为主要包括贫困生、成绩差等生、有身体缺陷或心理疾病的学生。本文特指贫困生。它与我国社会的弱势群体问题息息相关。高校弱势群体实际上是社会弱势群体在高校中的特殊存在形式,这个群体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一个群体。在提倡科学的发展观的新形势下,社会公正日益成为政府和社会的重要…  相似文献   

3.
对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学生弱势群体是指大学生中由于各种原因在经济、身体、心理、环境适应等方面处于困难和不利地位的群体,这一群体在学生中所占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因此,加强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必要和迫切。章着重分析了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类型、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并进一步探讨了加强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在高校学生中,因家庭经济状况、个人素养、学习能力等某个方面原因,出现自我评价和同学评价较低,表现较为特殊的学生群体.面对这些表现各异的大学生特殊群体,不能用对待普通大学生一样的常规教育手段和普通的教育方法.以人为本,正确区分这些特殊学生群体的类型,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培养这些特殊群体学生的完整人格,也是不断提升高校的育人质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社会上属于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家庭弱势、学习弱势、心态弱势,所以他们身上问题非常多,需要我们给以更多的特殊的关注,对这样一类特殊群体我们必须以“全心”、“专心”、“关心”、“爱心”、“网心”、“耐心”、“玩心”等方式方法使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加强高校“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贫困大学生是高校需要特殊关爱的一个“弱势群体”由于家庭、社会、学校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贫困大学生存在不良的心理特点,这决不是仅仅依靠经济手段就可以解决的。贫困所带来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将会严重影响贫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高校应加强“弱势群体”的教育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没有经济来源却有一笔稳定的“收入”,可以自由支配大景现金,由于缺乏财商,高校的财商教育相对空白,当今大学生中存在消费无计划、消费结构不合理、消费品相互攀比、生活奢侈浪费等问题,涌现出很多的“购物狂”、“月光族”、“卡奴”.通过高校财商教育体系的构建,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理财观,有助于培养市场经济需要的高财商的人才,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8.
一、弱势群体家庭大学生的现实状况何为“弱势群体”?简而言之,就是在社会各个群体中处于劣势地位的人群。在当前,随着社会结构的急剧转型,弱势群体已经由生理性弱势群体或由于自身因素导致社会生存能力低弱的人群(残疾人、孤寡老人、失去父母的未成年人)扩展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生贫困群体(城镇失业无业者、企业下岗者、农民工等)。从群体的基本特征来看,当今社会弱势群体具有“经济上的低收入性、生活上的贫困性、政治上的低影响力和心理上的高度敏感性”。[1]这些都成为影响弱势群体家庭培养和教育子女的直接或间接因素。受家庭因素的制…  相似文献   

9.
高师院校特殊专业(美术类、音乐类、体育类)学生相对来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思想政治意识趋于淡化、集体主义观念趋于虚化、组织纪律性趋于软化、文化基础趋于弱化是特殊专业学生不同于其他专业学生的主要特点。加强和改进特殊专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确定科学客观的指导思想,把思想教育与严格管理相结合,注重养成教育,加强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价值,强化“三支”队伍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全面促进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0.
高校扩招后,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进入大学深造,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准人才“。但由于经济、心理、人际交往、认知等方面的弱势,相当部分的“准人才“成为高校里的“弱势学生群体“,他们存在很多不良的表现、特征和影响。高校是培养大学生的重要基地,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高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因此关注“弱势学生群体“,加强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他们进行有效的调适,是当前高校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针对高校弱势群体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提出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黄继志 《文教资料》2013,(19):111-112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及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学生群体不断分化,形成了经济困难、学习困难、生理缺陷、就业困难、心理亚健康等特殊学生群体,这类弱势群体往往是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影响高校和社会稳定。研究这类特殊群体的类型及特点,如何服务和管理特殊学生群体,促进其健康成长和成才就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社会经济急速转型时期,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弱势群体”.家庭的弱势,对其子女的学习、品德及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教育公平的今天,“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据调查显示,我国的高校学生组成中,弱势群体所占的比重已经达到四分之一,对学校的管理、建设和校园秩序的维持都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学校的日常运作隐患重重。因此,要求高校完善管理,加强对特殊学生群体的照顾和关注,尤其注重学生的思想健康教育,让弱势不再"弱",使校园成为更有凝聚力的大家庭。  相似文献   

14.
温静 《华章》2010,(31)
高校弱势群体学生是家庭生活贫困所导致的贫困生,他们背着沉重的经济包袱,表现不积极,学习上投入不足,成绩不好.贫困使一些大学生失去心理平衡,导致思想崎岖.因此,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弱势群体学生的形成与现状,及对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就思想政治工作中应采取的有效对策进行探讨,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尽可能地为弱势群体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5.
在每个班级中都有一些默默无闻、没有“亮点”的学生,他们通常由于学业成绩不佳、个性的缺点、生理的缺陷或家庭经济困窘等诸多原因,在班级人际结构中处于较低层次。较之多数学生,他们往往被忽视、排挤,被边缘化,总是显得孤立无援,承受力比较脆弱,这个特殊学生群体就是学校班级中的弱势群体。由于长期处于劣势环境,他们容易形成其消极的人格特点和错误的价值取向,进入社会后容易成为新增社会弱势群体中的成员。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在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特殊转型期,高等学校中弱势学牛群体的形成原因及其特点,并对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弱势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弱势群体不仅存在于社会领域,也同样广泛地存在于教育领域中。教育领域中的弱势群体是指那些难以适应正常的教育情景,有着特殊教育需要的学习者的群体。教育技术从理论及技术两方面为弱势群体的教育提供支持,增强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沟通、肌能协调、学习等方面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适应技能,以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社会经济和生活日趋全球化和复杂化的背景下,作为需要被保护的社会弱势群体的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特殊儿童群体存在的主要心理疾病,从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特殊儿童自身调适能力、特殊教育教育关爱特殊学生和改进教学活动等方面探讨了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一、学生弱势群体的界定 随着社会的变革,弱势群体这一新的名词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所谓社会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它主要是一个用来分析现代社会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力分配不公平、社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概念。我国“弱势群体”一词最早出现在2002年3月朱锫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必须对弱势群体给予特殊的就业援助”。在这里,“弱势群体”是指在社会资源的占有上或在社会财富的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  相似文献   

20.
自从朱镕基同志早在200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对弱势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就业援助”以来,“弱势群体”一词成为社会频繁使用的字眼。任何社会,任何国家,任何群体,都存在着弱者,他们或是在经济上,或是在政治上,或是在心理上,或是在人际交往上,或是在别的其他方面,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职业学校也毫不例外的存在着“弱势群体”。如何做好学生弱势群体的教育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关系职业学校稳定和发展的重要问题。1职校弱势群体的现状随着职校的扩招,学生的层次日益多样化,其中弱势群体日趋扩大并愈来愈受到社会各界与校内师生的关注。所谓职校学生弱势群体,是指在家庭经济背景、个人的主观因素(如学习能力和成绩)、心理品质的完整程度、行为能力、人们对其评价和尊重的程度等某方面或各方面都较差的学生群体。他们的弱势地位不但在日常生活中影响其本人的学业、性格、行为,而且可能影响其未来;不但影响其本人,而且会影响家人、亲友,进而影响职校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笔者认为职校学生弱势群体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1经济弱势群体。这是指由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构成的群体。目前,他们的比例逐渐增大,同时表明校园两极分化明显,少数特困生甚至面临辍学的境地。诚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