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谈谈意境美     
有的青年业余写作者问:散文的意境应该怎样理解?又怎样在散文中创造美的意境呢? 以我平常阅读散文和写作散文的体会,写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供青年业余写作者参考。一,对于意境的理解从一些评论散文和诗词的文章中,可以看到关于意境的种种解释,一种把意境说得神秘玄妙,罗列一些古人的词句,并没有自己的明白的见解;一种把意境讲得含糊不清,让别人跟着他的文章到云雾中寻觅所谓“美的境界”;一种确实有明晰的见解,说得通俗易懂,其中也不乏体会之谈。意境与境界,本是一个意思。意,是主观的,主要指作者的思想境界,也即  相似文献   

2.
四、写出和谐的意境一个散文作者,不能满足于叙事清楚,描写生动,结构谨严,构思精巧,还必须从头到尾下功夫写出和谐一致,浑然一体,余味无穷的意境,让读者也受到你所创造的意境的感染,产生共鸣,收到最大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三、结构上自由活泼,不拘一格。散文作家们谈散文,都说“散文忌散”,又说“散文贵散”。这看来相互矛盾的说法,概括出了散文结构的特点——“形散神不散”。“形散”指运笔如风,不拘旧章成法,尤贵清新活泼,平易近人。作者似乎为平日生活和寻常见闻所触动,信手拈来,生发开去,把深刻的思想寓于信笔所至的叙述上。一支饱蘸感情的笔,时而勾  相似文献   

4.
沈惠东 《新闻前哨》2014,(12):50-51
新闻的意境美,是写活写美通讯的一种艺术手段。通讯写作离不开对自然景物和社会环境的描绘,离不开对新闻事实的叙述,其中无不蕴含着作者强烈的主观感情。这种情随景生、景情交融和以事传情、情附于事的巧妙结合,往往能形成富有深刻思想内涵的新闻意境,给受众以思想启迪和美的享受。通讯中如何体现意境美?笔者以为,题材的选择、结构的组成、细节的描写都可成为新闻意境美创造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5.
散文的诗意     
我曾经写过一些散文特写,自己看着,总觉得不够味,事情本来很动人,但一到自己笔下,就失去了光采,写出来的文字,缺乏感人的力量。为什么呢?最近读了刘白羽同志的散文特写集“早晨的太阳”,悟出了一个道理:好的散文,往往诗意很浓。它通过平凡的和不平凡的事物的描绘,给了你一种崇高的思想和美妙的感情,使你读完了仍然觉得余味不绝。能引起你的激动和丰富的联想。而一些不够味的散文,则总是缺乏诗意,或者诗意很淡薄的。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也说过这样一段话:  相似文献   

6.
(一) 通讯写作中常常涉及到意境美的问题。这种意境美是通讯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出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的美,它能象诗歌、散文那样,让读者通过想象沉浸于诗情画意的境界中,在这种打动人心,引起共鸣的氛围中受到美的感染,进而起到转化思想、陶冶情操,催人奋进的作用。优秀的通讯作品中不乏意境美的创造。通讯《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中,穆青等写了总理逝世噩耗对吴吉昌的打击的情景——  相似文献   

7.
意境,它是通过情景交融的形象将欣赏者引入进行充分想象的艺术空间。小说需要有意境,散文需要有意境,通讯同样需要意境。“蓝得透明的轻烟”是一种意境,“流动的火”是一种意境,“野草闲花”也是一种意境。意境,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给人以幽远的(?),给人以情感的震荡。意境的构成是多种艺术表现因素综合而成的有机体。而细节描写、作  相似文献   

8.
新闻不是低质量易碎易耗品,没有任何理由草率从事,粗制滥造,而应当如李普曼所说:“即使写街上发生的一起火灾,也要像写诗那样精雕细琢”。新闻要有诗意美。谓新闻的诗意美就是说新闻作品要具有诗的凝练,诗的意境,诗的情趣,诗的韵味。诗意美来自诗思维。有“情景记者”之称的作家、《人民日报》记者白夜在《给青年记者的信》中,强调记者在描述事实时,应当效法我国的伟大历史家,也可以说伟大的记者——如太史公撰《史记》、范晔著《后汉书》那样,赋予文章以散文思维,赋予诗思维,赋予意境。他说:“新闻领域的意境的创造或加工,同纯文学作品不同,不是离开真实材料就可以完成的。它要求在真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读了穆青发表的几篇国际题材的通讯,发现这位政治嗅觉敏锐的新闻记者,同时还是一位文笔相当优美的散文大家。可以说,他以散文的笔法写出了一组具有描写风景美、抒发情怀美、谋篇布局和语言都很优美的国际题材的通讯,开掘出了一个别具一格的新闻领域。因此,笔者以为:穆青的这几篇通讯具有散文形式的美,达到了散文写  相似文献   

10.
姜海燕 《新闻三昧》2000,(11):44-45
所谓“散文式”新闻,就是提倡新闻报道的形式和结构向散文式方向发展,要求“新闻要像散文那样讲究‘立意’,努力创造出深邃的‘意境’,尽量使用白描手法,结构要像散文那样富于变化,语言要像散文那样生动凝练……”本文试就“散文式”新闻在立意、意境方面作一探索式的诠释。散文式新闻贵在立意.以意取胜。所谓立意、即一篇新闻的中心思想。中心思想也称为主题思想,它是新闻的主体和核心。立意是新闻记者在  相似文献   

11.
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说:“繁采雾情,味之必厌。”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人是有感情的。一篇新闻要拨动读者感情的琴弦,要吸引住读者,就必须写得有感情。《北京日报》1990年7月27日一版刊登的人物通讯《女工与将军》就有这方面的特点。情,是这篇人物通讯征服读者的最大魅力。从写作上来说,它从以下几个方面拨动了读者感情的琴弦: 一是通过写出激动人心的场景和气氛而传情。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会触景生情,不同的场景和气氛,会产生不同的感情。当你看到宏伟壮观的万里长城,看到我国自己制造的人造地球卫星、火  相似文献   

12.
为者常成 行者常至——长篇报告文学《不知天命》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宇宁 《视听纵横》2008,(5):104-105
韶良又要出书了。记得还在1994年的时候,韶良送过我一本书,书名叫《绝顶的梦》,汇集了他历年所写的报告文学、散文和随笔。那本书很好看,书名富有诗意。我至今还藏着。这次,韶良为他的新作取名《不知天命》,其意蕴耐人寻味,和前一本书讲的都是别人的故事不同,《不知天命》为读者讲了作者自己的故事——一个关于创业的故事。这个故事讲得很生动、很感人。  相似文献   

13.
电视散文是电视与散文的结合物,它是一种通过电视荧屏来表达和传递散文意境的一种电视文学形式;其主要以抒情和记叙为主要的表达手段,并且通过电视屏幕的声、画等形象的表达方式来创造出独具一格的电视散文意境。通俗地说,电视散文其实就是文学样式的电视化,通过电视的独特艺术手段来营造出散文的气质和意蕴。  相似文献   

14.
(三)画龙点睛,水到渠成——通讯中抒情和议论成分的表达特点和要求。通讯中的抒情同散文的抒情是不同的。通讯中的抒情是随事件而发出的,是在叙述和描写客观事实的基础上,生发出的很简短的一两句话。通讯中的议论同评论的议论也是不同的。通讯中的议论则是缘事而发,以事实为基础的,同时,它往往是作者感情激动时所表现的一种主观感受。它的目的是表明倾向性,增强感染力,点明主题,而不企图单纯地以理服人。通讯中抒情和议论的表达,首先是要自然。播音员的感情应当随着内容的起伏变化逐步积聚起来,到了关键地方横溢而出。  相似文献   

15.
唐代大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跟随父辈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这些游记散文不仅有着卓越的文学艺术特色,而且还蕴涵着独具一格的旅游审美思想:感官美、心灵美和意境美。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花鸟画以其独特的寓意象征性,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观察世界、表达感情的思维方式,即“天人合一”,“物我贯通”的哲学思想理念。花鸟画的审美意象,首先在立意和题材上有充分地显露和展示。立意明了、直白通俗的画题,直接关系着画的题材.笔随意象。欣赏一幅好画,会令你产生在一种精神境界里神游的感觉,进而得到充分的美的享受,这种美感形式既为意境.意境体现着“物我合一”的创造精神。意境深远才能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7.
写新闻,可以运用散文的笔法;作标题同样可以借用散文的笔法,使之文情并茂,感情激越。 实现生活告诉我们:标题对新闻事实的概括,不可能只是纯客观的简单再现,字里行间不可避免地要熔铸着作者对人物、事件、现实生活的认识和评价,体现作者鲜明的感情色彩。凡是好的标题,总是以炽热的感情来拨动读者的心弦的。所以说,写新闻,作标题,固然要告之以事、晓之以理,但还要动之以情。感情常常是联系群众的纽带。清人袁枚说:“作  相似文献   

18.
报纸通讯体裁自其形成至今已有六、七十年的历史,其表现手法越来越多,写作技巧越来越高。目前,不少人还将散文、政论、杂文等体裁中的一些写法揉进通讯写作中,这些无疑是通讯写作的有益探索。但是,我们仍然发现在通讯写作方式中还存在不少弊端;通讯写作程式化、主题不深刻、语言平淡无味,例如,许多人物通讯被写成“好人好事录”;风貌通讯被写成“地方志”;工作通讯被写成“工作记录”等等。那么,怎样才能写出让读者满意又能震撼他们  相似文献   

19.
散文的题目     
有的青年业余作者来信,希望我谈谈散文题目的选择。散文的题目可比喻为散文意境的门窗,有华丽的,有朴素的,有平淡的,有新奇的,有含蓄的,有赋予诗意的,有一字为题的,也有长到十余字的,这可说是千姿百态了。读者从题目读起,渐渐进入散文优美的境界之中。尽管题目比之于内容还不那么重要,然而那些新颖的、富有诗意的、含蓄的题目,比之一般的常见的题目,要醒人眼目,引人入胜。一篇散文,应该有一个令人满意的题目,它不只要告诉读者本篇散文的意图(当然不直截了当为好),更要具有吸引读者的艺术魅力。常见到的散文题目,直接表达内容的比较多。记述一个人物,描绘一个地方,游览一处古迹,以人名、地名、特产、古迹为题目。这一类题目虽属一般,如果所写的人物、景物是有特色的,也能吸引读者。比如:《藤野先生》(鲁迅)、《梅园新村之行》(郭沫若)、《西湖的六月十八夜》(俞平伯)。日常更多见的散文题目却是《长安道上》、《太湖游记》、《泰山风光》等等一类的,尽管这些名胜有许多人写过了,因为作者所摄取的景物  相似文献   

20.
我所说的散文是现代散文理论所指的狭义散文,即属于文学范畴的抒情叙事散文;我所指的新闻,是指一切形式的文字新闻,主要指消息和通讯。所谓新闻的散文美,就是说新闻作品具有散文的素质。散文是文苑中一朵精致的花,有着独特的美学旨趣、审美标准和写作时必须遵循的美的规律,譬如诗的意境、形散神聚的结构,素雅的语言风格等等,下面试加以申述。一、意境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