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还必须指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题思想和思想感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主题思想是作者写文章所要达到的目的,思想感情则是作者写文章时对描述对象抒发的自己的感受.好的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总是贯穿渗透于文章的字里行间的.有许多课文,作者巧妙地把自己的赞美、歌颂,痛恨、厌恶,向往、憧憬寓于文章的结尾部分、有的篇末点题,画龙点晴;有的呼应前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有的含蓄隽永,意味深长.在教学时,如果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不同的结尾形式,仔细体会作者在篇末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目标 知识掌握目标:体会作者的思路,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方法. 基本技能和一般能力:让学生通过自主读书合作探究,能理清作者的思路,培养学生的读书感悟及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3.
记叙文的情节不但是文章的主要载体,而且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情节是作者思维的外化.它凝聚着作者的奇思妙想.交织着作者感情的脉络,展示着作者个性的风采。针对学生记叙文写作中情节平铺直叙、清淡寡味的现状,迫切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记叙文的情节美,加强学生创作中美化情节的  相似文献   

4.
一、通过对作者的介绍巧设情境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大都文质兼美、情感真挚,也是作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作者的思想感情、人格魅力及其独有的人生感悟都会灌注到他的作品里面.因此,学习一篇课文,就是和一位思想丰富的伟大人物对话.这种对话就贯穿着对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用作者和有关的一些名人来设计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意,不仅能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而且也可以高质量的完成课堂教学.利用课文作者设计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情意,不能只是局限在讲解课文之前,而且应该贯穿课文讲解的整个过程.一般的教学过程是在讲课文之前对课文作者进行一些介绍,然后进行课文学习.  相似文献   

5.
语文选文是作者用心灵来写的,反映了作者的内心世界,教师要带领学生用心灵去阅读、感受、领悟.面对格调委婉、意境隽远的文章《匆匆》一文,支玉恒老师以情感体验的方式,使学生在读写之中与作者的心灵交融,感受语言文字的灵性,领会作者的伟大人格、深邃思想和美好情操,进而实现教学情感的共鸣.我们的语文学习就是要引领学生用心灵去朗读,用心灵去倾听,用心灵去倾诉.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弥补他们直接经验的不足,而且指引学生从心灵深处去寻求一种生命的感悟.  相似文献   

6.
语文思路教学就是教师沿着文章作者的写作思路,引导学生阅读文章,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的方法.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在讲读课中,我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思路组织教学,围绕学生的思路开拓做文章.这样,学生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含义深刻的句子等就容易领会,还能不断地从作者的写作思路中受到启发,得到了作者如何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启示,从而带动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开拓学生思路,培养他们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7.
在学生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回归课本,对文章中的重点句段朗读、品析,感受作者所描述的美景、意境.进而运用自主思考、比较阅读等方法,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8.
一、通过了解背景知识感受人文情怀 一般而言,古诗词涉及的内容比较丰富,例如创作背景、作者心境、相关评价等.通过介绍和讲解创作背景,可以为学习者培养与诗词作者相同的情感感受,从而更好地领悟和把握诗词作者的用意和感受.古诗词其实是作者人生感悟、情感变化的具体体现,优秀的诗词作品能够生动地刻画作者的人生观和思想境界.因此,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内心情感上与诗人共鸣,充分了解他们所处时代的心情状态.以《相见欢》为例,教师可以事先介绍作者的人生经历.在学习杜甫的《石壕吏》时,可以向学生适当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更有利于学生准确掌握诗词体现的百姓疾苦,让学生珍惜和谐幸福生活,树立远大的社会责任感.可提前布置课前作业,发动学生搜集与诗歌相关的背景材料,有意识锻炼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可为学生创造课堂展现自己的机会,发表自己对诗歌的看法,从而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一、学习目标: 1.品味作者深情、绵密的语言. 2.体味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二、预习要求: 1.结合文前"自读提示"和课后题,阅读课文,初步体会文章的内涵和情感. 2.阅读《秋天的怀念》等. 三、教学设想: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重视学生自己品味,教师点拨到位,积极引导学生感悟、评价、讨论.  相似文献   

10.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本设计重在培养学生的感受、欣赏和评价能力,指导学生在阅读情境中感悟、体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从作者描绘海上日出的美景中感受大自然的壮美,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2.在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顺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注意积累词语和优美的句子。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提…  相似文献   

11.
阅读教学离不开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挖掘文章中的情感因子,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直抵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一起欢笑、一起哭泣,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受到丰富的情感熏陶,构建自己丰富而独特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12.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有条理地、具体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想象力。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有条理地、具体地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具体、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体味文章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听朗读录音,引导学生想象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看桂林山水幻灯图片,指导学生观察,教师说  相似文献   

13.
张彦霞 《考试周刊》2008,(13):89-91
现代教学中,音乐专业的学生通常在英语口语课上表现得非常消极、不合作,经常保持沉默.为了透彻分析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作者对影响学生学习的情感因素.如学生自身因素、教师因素、教学内容因素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更重要的是作者在文章后部针对文中所探讨的导致学生消极反应的综合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口语教师在英语课堂提升学生自行加入训练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语文的世界是人文的、情感的、审美的世界.尊重人情,挖掘人情,以情感人,让学生的心神顺着作者情感走进文章里,达到读者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学生有了真情实感,语言文字就会变成学生感受、领悟的“图像”资料,进一步有了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从而,语感也得到较高层次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探究性教学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新式教学法,无论是从教师、学生方面,还是从课堂设计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作者通过将探究性教学应用到生物实验中发现: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积极性很高,探究性教学确实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是,实行探究式教学学生、教师、学校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作者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无时无刻不在受着作者思想感情的熏陶.学生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体会,必须建立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除了要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外,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体会作者对童年时代快乐生活的留恋之情。2.指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事物,把事物写具体的。  相似文献   

18.
语文常态课可以移植优秀课的教学思想、理念和方法.通过创设合适的情境提供学生与文本、作者的情感互动平台,通过体会文本所描绘的意境激活人物形象,借助恰当的语境培养学生的语感,通过学生与文本、作者的心境的换位体验,实现入情入境的有感情朗读.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抓住事物特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层次清楚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2.体会作者赞美春天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1.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朴素清新、生动形象的语言;体会作者是怎样借助景物描写来抒发感情的。 2.教学难点:掌握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3.教学方法:使用导读法、在本教材中,学生第一次接触借景物描写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文章,因而有必要教给学生阅读此类文章的方法。第一步,在审题、辨体的基础上了解本文是写景散文,引导学生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本文写了什么。第二步,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描写春天的,使学生掌握写作方法和语言运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场景化”与散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散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进行散文教学,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让学生领会所学散文的精髓,是十分值得研究的.散文属于文学作品,而文学作品是"以情感人"的,作者是将他对某事、某物、某人的情感倾注在作品的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中,或热爱、或崇敬、或感激、或痛恨.散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从老师的语言表达中,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也就是领会作者倾注在作品中的深厚情感.如何让学生很好地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笔者在实践中根据课文的内容倾向和教学目的,摸索出一套"场景化"散文教学的方法,使学生能通过老师的讲解很快领会课文中的感情内容,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