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他是热爱历史、喜欢探索的“90后”,他坚信“人人都他自身的历史学家”。他用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和整个暑假挖掘出一段尘封了60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历史小说”,顾名思义,具有“历史”和“小说”这两重性质,也许可以说是一种诗化了的“历史”吧。长篇历史小说《金瓯缺》,就是历史与诗的结合。作者徐兴业同志是位历史学家,却具有真正的艺术家的气质和才能。在《金瓯缺》里,他是把历史学家透视历史的目光、独到的历史见解和丰富的历史知识同艺术家的激情和丰富的想象力结合起来了。作者最初起意写这部小说,是抗日战争爆发的第二年,“八·一三”的炮声萦绕在他的耳际,日寇的深入和国民党的不抵抗主义,使他悲愤地问:“这个素餐尸他的腐败政府究竟负得起领导抗战的重任吗?”他在《给巴黎的一封信——〈金瓯缺〉书简》一文中说到:“我们选择马  相似文献   

3.
段祺瑞身处清末民初时代,是历史转折关头的重要历史人物。其生平和性格诡异复杂,“功罪兼有”,在历史上一直是有争议的人物。为推翻帝制,他“三造共和”,一手断绝了大清王朝300年的命脉,为中国历史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是“北洋三杰”之一;他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为政清廉,人称“六不沾总理”;他临死之前还留下“八勿”的遗嘱,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他是一个亮点大于暗点的历史人物,是一个功大于过的历史人物,是一个基本可以肯定的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4.
魏源从历史上兵制、赋役、刑罚、科举等制度的沿革中 ,认识到后世胜前世的历史进步现象 ,具有进化论历史观。从公羊三世说中 ,魏源引申出太古、中古、末世三世说 ,在映证历史是不断变化的同时 ,特别看重历史中“一治一乱”之循环、一“文”一“质”之反复 ,具有循环论历史观。在他看来 ,他所处的时代是末世 ,是“文”胜“质”衰的末世 ,故应采取对策 ,化繁就简 ,“去奢去甚去泰”,由“文”返“质”,达到天下大治的升平盛世。魏源之循环论显然是为改革时弊、挽救时局服务的 ,现实意义大于学理探讨  相似文献   

5.
历史是“他者”的故事,也可以是“我自己”的故事,即我对历史的认识。沈为慧老师关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他对历史的认识:从和平的视角、以追求和平、民主为立意选用“史料”、设计教学。  相似文献   

6.
在汉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中古时期,尤其是民族大融合、民众大迁徙、南北文化大交融、因而语言也发生很大变化的南北朝时代,是一个新;日交替、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阶段。研究这一阶段的语言现象,特别是来得最快的词汇变化,对于研究汉语发展的历史,有着特殊意义,本文仅就南北朝时期的代词“他”、“身”、“许”提出一些粗浅看法。一、他关于第三人称代词“他”的起源年代,学术界历来有不同看法。杨树达认定《后汉书·方术传》中“还他马,放汝罪”中的“他”是第三人称代词,王力先生则力驳此说。在《汉语史稿》中,他认为这个“他”…  相似文献   

7.
在清朝咸丰年间,出了一位有名的大官僚曾国藩。一百多年以来,人们对他褒贬不一。赞扬者说他是“中兴第一名臣”,把他与诸葛亮、萧何等历史名臣并列;批评者则斥他为“刽子手”、“卖国贼”,是遗臭万年的大汉奸。  相似文献   

8.
荀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儒学大师、教育家,他强调教育与教师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主张“性恶论”,他的“善假于物”、“化性起伪”、“锲而不舍”“隆师亲友”等理论至今都广泛应用于语文教育。  相似文献   

9.
“70后”代表诗人刘春同时还是一位待评家,近些年他逐渐展现出一个诗人对当代新诗史的个人化叙述。这种个人化首先体现为他在叙述新诗史时力图使历史“场景化”,试图使人“回到”历史场景之中理解当代诗歌;其次是他始终坚持诗的抒情品性,以个人的感受谈论当代诗坛的“人与诗”、“词与物”,使当代诗歌批评具有一种“原生态”特色。  相似文献   

10.
解读历史·超越历史·超越现实——从《实斋笔谈》看章开沅先生的史学思想体系田彤“大家”之所以为“大家”,就在于他把自己的喜怒哀乐都融于所追求的事业之中;就在于他把事业的终极关怀当作自己的终极理念。章开沅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大家”,但由于他是一位研究精专、...  相似文献   

11.
时间一长,刘甲第竟养成了“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习惯,不论谁问他什么问题,他都能回答得面面俱到。我们班同学刘甲第偏科严重,政治和历史回回拿第一,数理化一塌糊涂。许多同学不明白,问他考政治和历史有何诀窍,他总是避而不答且诡秘地一笑。我与他是上下铺,有幸得到他的“秘笈”。他说:“要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相似文献   

12.
我们班的同学刘甲第偏科严重,政治和历史回回拿第一,而数理化则一塌糊涂。许多同学不明白,问他考政治和历史有何诀窍,他总是避而不答且诡秘地一笑。但我与他是上下铺,有幸得到他的“秘笈”。他说,要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时间一长,刘甲第竟养成了“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习惯,不论谁问他什么问题,他都能回答得面面俱到。比如别人问他“今天天气如何”,他则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北京下雪,珠海下火,我们这里不冷不热。”别人问他“你视力如何”,他则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比望远镜,我是近视;比显微镜,我是远视。”一天,我…  相似文献   

13.
学界一般认为司马迁的天人观存在着天命论和反天命论的矛盾性,问题没有这样简单。司马迁的“天”、“天道”、“天命”,是德与力相统一而成的历史必然性,只因其超个人性而被称为“天”,它已经把董仲舒之“天”的神性虚化了。这种“天”与内涵不同的两种“人”构成了两种天人关系。一种是王者自己的活动决定了王权的兴废,被司马迁认为是“天”对“人”的支配;另一种是历史个人自己的活动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使司马迁对“天道”产生了怀疑。使司马迁产生理论困惑的原因在于他没有把个人对历史的作用与以王权为象征的“历史合力”对历史的作用区分开来。尽管如此,他把当时神学阴影下的天人关系之讨论引向了人自己的活动与自己命运之关系的讨论,使他登上了当时思想史的顶峰。  相似文献   

14.
《李秀成自述》是一个存在虚构的叙事作品,其中的“李秀成”是接近却并不等同于真实历史人物李秀成的人物形象。这个“李秀成”的一生可分为“安分守贫”的“穷民”、“愚檬”“迷”从的教徒、“骑在虎背,不得不由”的“佐乱”之将、认死求活的“失国”之囚四个阶段。他不是一个有崇高理想的革命者,也不是罪恶滔天的匪徒。既不高尚,也不卑鄙,而是一个迷信、盲从、无知、本分、认真、善良、才华出众而又怕死的普通人。他参与了历史,但那是历史选择了他,他只是被动地遵从“天命”而已,是一个被卷入历史洪流中的卑微个人。  相似文献   

15.
德国古典哲学中有一条思辨的历史哲学的线索。如果说康德将历史哲学视为“大自然的一项隐蔽计划的实现”还只是一种形象的比喻,那么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则呈现出高度的思辨性、系统性的特征。他认为主宰历史发展的是以“自由”为其规定性的“世界精神”。  相似文献   

16.
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是一种综合体。在历史学习中更多表现为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历史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相似文献   

17.
历史是客观的、无情的,它是一面镜子。唐太宗李世民说:“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他借古人的话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借鉴了历史这面镜于,广泛纳谏,轻徭薄赋,缓和刑罚,体谅百姓疾苦,于是出现了著名的“贞观之治”。 对于历史,不能让其充当臣妾,应当作为严师、诤友。如果由于“私”、“畏”和“有求”,在一片阿谀奉承中歪曲了历史,必然得出错误的结论;反之,若把它作为一面镜子,照出为政者的得失、正  相似文献   

18.
在那个兵家、法家、纵横得势的时代,孟子的“仁政”思想犹如一株奇葩。它努力生长,却得不到人们的重视和理解。最终花开花落,太过匆匆。正如人们所说的“历史永远是书写历史者的历史”一样,思想永远是创作思想者的思想。孟子是善良的,所以他提出人性本善;孟子是仁爱的,所以他主  相似文献   

19.
“徐志摩一手奠定了中国新诗坛的基础”(梁启超语).胡适说:“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的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而“康桥”则是他短短一生的亮点.  相似文献   

20.
江苏无锡江阴市华西村的老书记、农民思想家吴仁宝坦言,他是一个从不想当“先进”的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多次农村震荡的潮头上,他总不是“先进”,但是历史却一次又一次检验了他的正确。他的“法宝”有两条:一是与上下两头保持一致,二是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