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少年儿童研究》2010,(5):61-61
一位家长说,他4岁的儿子在商场看见一辆夏利轿车,小家伙立刻举着一枚一元的硬币,说要把车买回家。还有位妈妈说,当她问5岁的女儿“咱们花的钱是从哪来的”时,孩子很干脆地回答“是从取款机里取出来的”。孩子金钱观念如此淡薄,很大程度上归咎于家长对孩子的不良的金钱教育。  相似文献   

2.
新文 《家长》2005,(10)
斯坦利是《财富》杂志评出的美国500家大公司之一的总裁。他既是一位大公司的总裁,又是一位教子有方的好家长。在培养孩子如何对待金钱和树立理财观念方面,斯坦利提出了一些独特的见解,值得家长参考和借鉴。1.爱心加物质并不够许多父母在生活上对孩子非常关爱,教育孩子做人要诚  相似文献   

3.
李莉 《成才之路》2012,(12):26-27
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和生活条件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儿童走上了学习钢琴的道路,家长为了培养孩子,不惜付出大量的精力、时间以及金钱。家长和教师经常跟孩子说:练琴时要耐心,要主动,要认真仔细,要刻苦,要求孩子一味地服从,而对孩子有无学习兴趣却关心不够。  相似文献   

4.
冯国强 《顽皮娃娃》2009,(2):I0009-I0009
2.5-5岁,是孩子开始建立规则意识的一个关键期,给孩子讲道理,坚持原则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家长要控制自己的行为,“身教胜于言传”在这个阶段对孩子尤为重要。万一家长不小心说了不好听的话,或者偶然对孩子“动粗”了,家长就必须向孩子道歉,而且要有“利益损失”,要补偿孩子,那么孩子也会以此为模板衡量自己的行为和得失。  相似文献   

5.
《家教指南》2004,(10):38-39
多数中小学生花钱无计划据新华社报道,一位家长曾痛心地反思自己的教育失误时说:孩子现在成绩不佳,迷恋上网打游戏,在高档商场花钱如流水,都是金钱惹的祸。其实,这绝不是一位家长的苦恼,中小学生日常的高消费现象并不鲜见。而时下,家庭、学校、社会对孩子的理财教育却几乎是空白。一些孩子干脆就成了金钱的奴隶和牺牲品,有钱时胡花乱花,没钱时违法犯罪。点评:富裕本无错,然而,如果富裕后的家长不注重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以致孩子疏于理财、毫不惜财,那么,就意味着金钱对他们产生了负面影响。就教育而言,现在的孩子所需的理财教育…  相似文献   

6.
我从哪里来     
胡萍 《顽皮娃娃》2008,(19):I0010-I0011
很多幼儿都会问家长:“我是从哪儿来的?”家长不知该怎样回答这个问题,于是就编出各种各样的答案:有的说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有的说是捡来的,有的说是像种子一样长出来的,有的说是买来的……这些说法最终都会被孩子质疑,甚至可能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我们到底该怎样回答这个问题呢?  相似文献   

7.
在家庭教育中,要不要对孩子进行金钱和消费的教育,家长的看法是各不相同的。有部分家长是反对进行这类教育的。中国传统教育明确主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追逐名利是小人行为。让孩子小小年纪接触金钱,会染一身铜臭,孩子哪里还有心思学习呢?所以,虽然家长为孩子买吃买穿、缴学费、培训费、花钱游乐、买保险等,日常经济生活无处  相似文献   

8.
在日常生活中,对10岁~16岁的孩子,大多数家长都会定期或不定期地给他们一定的零花钱,但孩子们往往容易视“零花”为“乱花”。为了使宝贵的金钱发挥它们最大的效用,家长应对孩子的零花钱的使用作一定的指导。在这过程中还可以提升孩子的财商。  相似文献   

9.
你对孩子说过“不”吗?你知道怎样对孩子“说不”吗?有许多父母由于非常喜爱自己的孩子,所以从来不会也不忍心对孩子的请求说一声“不”;而有一些父母由于没有掌握拒绝孩子请求的技巧,因此他们生硬、冰冷的话语往往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针对0~3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家长要采用何种方法,才能既拒绝了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又能避免对他造成情感上的伤害呢?  相似文献   

10.
观点跟帖     
《班主任》2014,(6):48-49
正季广花:先从改变家长的模糊认识入手当孩子要买名牌运动服时,家长会说:"再苦不能苦孩子!"当孩子要买玩具赛车时,家长会说:"人家有咱也得有,不能委屈了孩子!"当孩子考取好成绩时,家长更会毫不迟疑地倾囊而出,给予物质奖励,他们会说:"一切为了孩子!"这仿佛成了一些家长生活的唯一宗旨。于是,家长们便对孩子有求必应,恨不能将孩子泡进蜜罐里。然而,如果家长对孩子提出的不正当消费要求也给予无限  相似文献   

11.
从出生到三岁,是一个人心理发展极为重要的时期,父母一定要重视这一时期对孩子的教育。从我们幼儿园的情况看,那些懂礼貌,守纪律,对同伴友爱,学习兴趣高,智力发展好的小朋友,家长都重视三岁前孩子的教育。如有位家长说:“我们从小不娇惯孩子,孩子做错了事,与他讲道理,让他自己想通,认错,这样才会知错改错。”又如有位家长是这样做的:从小给孩子准备足够的玩具,让他学会玩,大人有空时陪他玩,玩时有始有终,使孩子慢慢地养成做事认真的  相似文献   

12.
阅读的妙用     
一位家长说,读书的作用胜过了她这几年来天天对孩子的批评和指责。一天,一位家长打电话兴奋地告诉我们,她的孩子能静下来饶有兴味地读书了,以前那种坐不住、不愿意写作业的现象得到了改进。她感慨地说,读书的作用胜过了她几年来天天对孩子的批评和指责。  相似文献   

13.
徐岫茹 《宁夏教育》2006,(7):138-138
近日,一位家长谈到一件事。一天要吃晚饭了,8岁的儿子却说:“我不想吃饭,只想吃羊肉串!”妈妈说:“不行,饭做好了,不能吃那个!”孩子仍坚持要吃,爸爸说:“羊肉串不卫生,就不能吃,不好好吃饭我揍你!”于是,孩子大哭。奶奶说:“乖乖别哭!吃个羊肉串怕啥?奶奶给你钱!”爷爷说:“你俩跟孩子发什么火?走,爷爷带你吃羊肉串去!”父母的“教育”都无济于事了。从这个实例可以看出,无论是父母对孩子强制命令而造成的亲子关系的对立.还是老人缺乏原则地对孩子的迁就,都犯了同一个毛病,都是“以孩子为中心”,家长被孩子所控制了。  相似文献   

14.
眼下,家长一般都很重视孩子过生日。这本是一次向孩子传递他们又长了一岁,鼓励孩子在新的一年中学习、品德诸方面能更上一层楼的好机会。但是许多家长爱子心切,对孩子的生日大操大办。给孩子买名牌时装,送贵重礼物、玩具,大吃大喝,好不热闹。这样给孩子过生日有些父母觉得脸上有光,有些父母则是无奈的心情。然而,如此为孩子过生日,无形中却助长了孩子对礼物、吃喝、金钱、排场的追求与攀比心理,使孩子物欲和虚荣心膨胀,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非但无利,反而有害。家长有没有想过,该怎么给孩子过生日才更有意义?一个什么样的生日,才能让孩子难以忘…  相似文献   

15.
一日,一位家长来电说自己工作很忙,实在照顾不了孩子,问能否把孩子全托。我问:孩子几岁?答:2岁。某日听到两位家长在议论,其中一个说:我这孩子实在太调皮,管也管不了,烦死了,不如给他找个幼儿园全托,眼不见心不烦。又有一位家长来电询问:你园有全托吗?我问:为什么要全托?她回答说:我这孩子在家里依赖性太强,缺乏独立性,把他送去全托,是想提高他的生活自理能力。…………想把孩子送去全托的家长总有自己的理由。我的答复可能并不能让他们满意,因为我认为全托的利弊都很明显,所以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全托。全托的弊端:幼儿园满足不了孩子的情…  相似文献   

16.
把孩子培养好,首先家长要有自信心,要充满成功的信念。家长对孩子抱有更多的信心时孩子也会对自己更有信心,就可能会有更大的进步。对孩子充满信心,期望值不能太高,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标准,会使孩子屡战屡败,信心受挫,从而也使家长自己对孩子失去信心。缺乏自信的家长,往往对孩子也不抱太大的期望,几乎放任孩子,而采用的手段往往粗暴武断,这种消极的期望往往会成为现实。要让孩子自己在生活中多体验、多尝试。不要老是对孩子说:“不可以”、“你还太小”、“我已经说过好几遍了”,应多鼓励孩子:“我相信你”、“你能帮我真好”、“我知道你会…  相似文献   

17.
近日出发遇到一位旧友,谈到单位同事的孩子,朋友觉得他能考上学真是不可思议。这个孩子在一岁多的时候高烧很厉害,医生诊断后说,孩子要么在第二天早晨“拜拜”,要么活下来,智力上可能也会有些问题。第二天早晨孩子幸运地活了过来。可能是家长觉得孩子的智力不好,没有对孩子有太  相似文献   

18.
任何消费的选择莫过于家长对孩子入学选择来得严肃认真。因为其他选择失误,只是导致一些金钱上的损失,而孩子入学选择上的损失,损害的不仅仅是家长的金钱,还有不可挽回的孩子学习时机与对其前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家长的生育观、指家长生养、教育子女的动机,即家长为什么要生养和教育孩子。生育观对家长的教养态度有很大的影响。家长教育子女的动机很多,按其性质,可以分为“为国教子”型、“为孩子发展”型、“实惠”型和“家长自己”型。从家长为孩子择业求职的动机,我们就可以看出其生育观。如有的家长为孩子选择某种职业,是因为这种职业“国家特别需要”和“对社会贡献大。”这是典型的“为国教子”家长。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是从未来社会的需要为出发点的。另有一种家长,在为孩子择业作考虑时,更加重视是否“有利于孩子施展才能”和“符合孩子的兴趣,”他们是从孩子本人将来的幸福考虑的。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客观上是与  相似文献   

20.
一项对小学新生家长的调查表明,家长对孩子开始上学读书,觉得压力大的占53%,觉得压力很小的只占3.8%。在社会升学就业的激烈竞争中,家长惟恐自己的孩子处于劣势,因此,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变得严厉无比。这种变化会使孩子不知所措,甚至恐慌,妨碍孩子对学习的适应,对孩子是相当不利的。孩子只有六七岁,他们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和特点,他们首先要适应学校、适应学习,然后才能喜欢学习,才能学习好。为此,家长要了解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把重点放在孩子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