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周欣 《考试周刊》2008,(6):152-153
北宋是花鸟画的繁荣时期,更是花鸟写实艺术的颠峰.擅长花鸟画的画家远非前代可比.朝廷设立画院,以画取士,倡导精工、细谨、典雅的画风.但这并不意味着北宋院体花鸟画就缺乏文人所倡导的写意精神.本文主要针对北宋院体花鸟画之写意精神论述之.  相似文献   

2.
自北宋三衙制度正式确立之后,六军已完全失去其禁军的职能,其长官也用于宗室的除授与武臣的责降,沦为虚职,就连《宋史》"职官志"中也不对六军有所记载。但纵观北宋史料可以发现,北宋时设立了"六军仪仗司",并承担着朝会仪卫与大驾卤簿的职能。再者,六军与三衙的演变也伴随着宋代皇权的发展,故对于北宋六军的存在问题不应被忽视。  相似文献   

3.
课本第159页,以“海外贸易的发展”作为“南宋”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殊不知北宋海外贸易也非常兴盛。北宋时,指南针用于航海业,再加上鼓励商业的政策,使得海外贸易非常发达:印度支那半岛、南洋群岛、阿拉伯半岛一些国家都和北宋有贸易关系,北宋政府从这些地方进口象牙、珊瑚、珍珠、玛瑙、犀角等,出口的则是一些金、银、铜、铁等金属及各种丝织品和瓷器等。北宋的广州、泉州、明州、杭州、扬州等城市都是主要外贸口岸。政府在这些城市都设立了市舶司,专门管理进出口船舶的检查和抽税。这也是北宋政府一项重要财政收入,乃至宋太宗时把充…  相似文献   

4.
西京是北宋最早设立的陪都 ,是仅次于东京开封府的政治中心 ,其守臣的更换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朝廷内部政治变化。搞清宋代西京守臣的易替 ,会对宋代文史研究提供许多便利  相似文献   

5.
一、大金土李氏宗族义学的历史变迁“义学”又称义塾,原是宗族范围之内为贫苦子弟而设立的教育机构,在封建社会,一般是私人捐资设立,或利用祠堂、庙宇等公产创办,主要招收本族子弟,经费基本来源于宗族公有田产的地租。“义学”有确切历史记载的时间开始于北宋时期,在此后的元明  相似文献   

6.
李清照《词论》勾勒了词至北宋的发展简史,历评前辈与同辈词人,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重要观点,强调词与诗别,在词学批评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词论》意在为时人作词设立标准,故不可不要求严格;“别是一家”不仅在于词要协音律,更在于词的内容特色,着眼于词专主情致,长于抒情的特色;《词论》是苏词和柳词流行于北宋词坛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7.
北宋的官立地方学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官方设立的地方学校与普通私塾性质的学校不同,官立学校的创办目的在于直接培养出合格的政府官员,而一般私塾旨在教化民风,学生必须通过科举,才能步入仕途。因此,官立地方学校制度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完善,但是随着官吏选拔制度的变化,科举制的发展,到了中央集权制社会的中后期,已经走向了没落。以往研究北宋学校,偏重于对中央太学、三舍法以及学校与科举的关系等诸方面,而对地方学校的建立发展、经济来源等问题涉及较少。研究北宋政府设立地方学校的全貌对宋代教育理论研究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北宋时期,夔州路存在多种族源不一的少数民族.本着安静为上的宗旨,北宋政府对少数民族在政治上实行宽松的政治统治,贯彻羁縻政策,军事上建立以少数民族为主的夔州路义军,经济上实行以政府为主导的贡赐贸易和边境互市贸易.民族地区由此得到发展,先进的文化理念逐渐传入,新的州县也逐渐设立,这为夔州路在南宋的继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好弓一年成     
北宋大军平定江南,南唐覆亡。天下既安,刀枪散于民间,易引发混乱,于是赵匡胤下令将兵器全部收集起来,藏在扬州专门设立的兵器库里。北宋末年,方腊起事,当局派童贯征讨。武器不够用,大家想起多年前的这座兵器库,便开库取用。大门一开,凉气扑面,将士们将立在墙边的一把把弓箭拿在手里,弓箭挺直刚硬,试了试,跟新的一样。童贯大喜,惊呼良弓。从闭馆到开库,前后147年,而弓箭不腐,胶漆不脱  相似文献   

10.
北宋三司盐铁判官、度支判官、户部判官是三司系统内重要的职事官,通称三司判官。北宋三司判官的设置渊源可以追溯到唐安史之乱后设立的度支、盐铁、户部三使司下的度支、盐铁、户部判官,具体则承袭五代后唐的机构设置、后周的“三司判官”之名,兼借鉴唐代三司巡官、推官的部分职能。北宋三司判官在宋初两朝多由精于钱谷之人担任,真宗朝倾向于事务老练的藩郡知州,仁宗朝后多由文辞之士担任。随着选任标准的变化,北宋三司判官除了参与三司日常政务外,其临时差遣职能繁杂起来,在外出体量公事、推鞠刑狱、国家正旦使、科举事务等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逐渐演变为转运使、副使和提点刑狱等职的出入官资序,在神宗元丰五年(1082)改官制时被裁撤。  相似文献   

11.
“本色论”是词论史上的一个重要论题,它萌芽于晚唐五代时期,“词为艳料”是这一时期“本色论”的重要内涵,北宋后期的李清照,在《词论》中是一家的“论点,阐述了词的特性,从而使”本色论”具有了一定的理论色彩,“别是一家”标准志着这一论题的正形式,南宋时期的“本色论”在“别是一家”的基础上发展变化,其主要倾向表现为推崇“雅正”。  相似文献   

12.
"逸格"早在唐代被提出,到了宋代,不拘常法的"逸品"逐渐受到社会的重视。经黄休复对"四格"的重新解释与位置排序,"逸格"在北宋渐渐得到了社会上的响应。"逸格"在美术批评中的初步定位,成了宋代绘画迈向一个新阶段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南宋史家王称著《东都事略》是第一部系统总结北宋一代历史的著作,又是一家独断之学;既是本朝人记本朝事的当代史,又是灵活运用纪传体的典范。它在史学上的地位与价值在今天也是应当给予肯定的。他着眼于社会与现实而研究史学之路,是足以引起我们认真对待和思考的。  相似文献   

14.
蜀党是北宋中后期出现的政治集团,它以苏轼、苏辙为领袖,以包括黄庭坚、秦观、张耒在内的苏门六君子等人为其成员。蜀党的政治活动,贯穿了从仁宗嘉祐到北宋后期,并亲身经历了期间大大小小的政治纷争。苏氏蜀学是其立党思想,苏门则是日后蜀党的主要组成力量。同时,蜀党代表了中后期文坛的最高成就,使这一群体成为文人参政的典型而受到瞩目。  相似文献   

15.
应天书院在北宋时期位居全国四大书院之首,在文化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应天书院的前身为后晋戚同文讲学的睢阳学舍,北宋大中祥符二年获应天书院赐额,书院日益官学化。北宋时期,应天书院位于州(府)治东,明代嘉靖年间,御史蔡叆改建社学为应天书院,在商丘县城西北隅。郑三俊于万历二十九年建宋范文正公讲院,可以看作是北宋应天书院的延续。  相似文献   

16.
孙复、刘敞、孙觉是北宋时期重要的春秋学者,其所阐发的"尊王"思想代表了北宋《春秋》学思想的主流。三人在尊王权、贬诸侯、攘夷狄三个层面对尊王做了充分的阐发,反映了北宋《春秋》学的尊王大义。  相似文献   

17.
北宋王朝实行重文抑武政策,十分重视学校教育的发展。武学作为官办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曾先后于庆历、熙宁、崇宁年间三次兴办,直至靖康末年而不废。在这一时期,它逐渐建立了自己比较完善的编制体制,并逐步形成较为系统的招生、培养、管理、除官等制度,从而对北宋军事教育的发展起到了较大作用。但由于时代所限,事实上武学并未被太多重视,也没有培养出什么优秀的军事人才,从而致使其军事功能与社会作用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8.
北宋名将高琼在宋初统一南北的征战中立下不小功勋,尤其在宋辽澶渊之役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促成真宗渡河亲临澶州前线,稳定战局,签订澶渊之盟,开启宋辽百年和平的局面。他为人正直,忠诚坦荡,为政无私,豪侠仗义,在朝廷享有很高威望,并甚得皇上恩宠,在宋史上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集句诗的起源很早,但直到北宋才发展、成熟起来。仁宗朝的石延年、胡归仁,神宗朝的王安石,徽宗朝的葛次仲和林震,是集句诗的发展过程中几个非常关键的诗人。集句诗在艺术上有从“贵拙速”到“意贯而对偶”的变化。南宋以后,集句诗创作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在题材上走向了专门化;集杜诗成了一个突出的品种;创作规模越来越大;“以文为戏”的特点再次被强化;甚至成了小说和戏曲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柳永是北宋第一位专业词人。他不仅在思想上没有看轻看贱词,而且在创作中大大改变了从晚唐五代到北宋以来词的狭小格局和境界,在对士大夫情感的抒发和词境开拓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对苏轼等北宋中后期词人的创作起到了重要的借鉴作用,在词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