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牛倩 《考试周刊》2022,(21):151-154
升入大班后大多数孩子能够与同伴友好相处,而部分孩子则出现了自我中心化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不考虑他人感受而引发同伴矛盾等,严重影响了同伴关系及幼儿的健康发展。文章对大班孩子自我中心化的典型表现进行个案观察,探究幼儿自我中心化的特征并分析其成因,进而提出了快乐分享、合作游戏、户外活动、自然教育等去自我中心化策略,以期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3.
论儿童精神的自我中心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我中心主义是儿童精神的基本特质。儿童的目的论、人为主义、泛灵论、实在论、原逻辑主义等精神倾向,都堪称是对于自我中心主义的直接演示或曲折反映。这种精神特质的发生与发展根源于儿童个体所携带着的种族进化的生物性积淀,并伴随后天社会性文化的影响而表现出不断去自我中心化的过程。自我中心主义是保障儿童发展潜能免受理性文化过分透支的一道精神屏障。  相似文献   

4.
小班幼儿"自我中心"表现尤为明显,他们还不能区分自己和他人,不能区分自己的观点和他人的观点,容易把一切都看作与他自己有关、是他的一部分,忽略他人与他人的感受和想法。  相似文献   

5.
系统的课程改革即是学校文化的革故鼎新。耐斯等人的研究发现:课程改革与多种因素有关,但各种因素并非独立地发挥作用,而是交织在一起,综合地体现在每所学校的具体环境中。这种“综合个性”就是学校文化。而文化具有不断自我否定与超越的本然特征。它的创新与发展必然触发与促进课程改革,使课程改革与文化创新相随而生,相伴而行。  相似文献   

6.
李巧艳  王璐君 《生活教育》2014,(13):105-106
本文主要阐述了学前儿童自我中心化的形成,以及生理的、思维的、言语的、社会的四种"自我中心"化具体表现类型,并针对这四种"自我中心"化表现提出了"分析状况,适当抚慰"、"冷静处理,合理满足"、"稍‘纵’即逝,请勿打扰"、"学会分享,合作游戏"这四种去自我中心化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自我中心”的成因及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诊断:自我中心是大学生思想品德中突出的问题。成因:四、二、一的家庭结构是它形成的天然土壤;缺少交往的生活经验是“自我中心”形成的根本原因;市场经济中“自我”的彰显和竞争现实的影响是“自我中心”形成的关键因素。治疗: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独立平等的交往环境;为他们与别人的交往创造条件;要在理性层面上让大学生认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和位置。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的自我中心情结,就是认为,中国民族是以自我为中心。这种“自我中心情结”不仅是地理上的而且也是文化上的,并且两者互相支持、互相阐发、互相说明。本文通过在这两种情况上的比较证实,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近世转型在很大程度上因为这种中心情结的纠缠而被延误。而中国要实现传统价值观念的转换就必须首先突破这种中心情结,给予中国以及中国传统以合理的历史定位,要用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与世界文化展开创造性对话。  相似文献   

9.
李德 《云南教育》2010,(10):1-1
《论语·乡党篇第十》第17章记述了短短的12个字: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这个事迹如果放在今天,或许有人会认为没有记述的必要,因为这是理所应当的。而放在孔子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养马人就是下人和奴隶,在世俗的眼光中,不过是“会说话的工具”而已,与牛马区别不大。孔子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明确地将人与马区别开来。这就是以人为本在传统文化中的肇端。  相似文献   

10.
唯实践主义标榜以实践为基础,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主张实践是现存感性世界的唯一基础,认为离开了实践的自然对人来说等于“无”,等于不存在,无法处理好“实践”与“物质”两个范畴的关系,是“实践本体论”。唯实践主义使得主体的主观规定走向绝对封闭,从而陷入了“唯我论”的泥淖。只有坚持唯物主义基本立场和实践主导原则的统一,才能克服唯实践主义的理论困境,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原则。  相似文献   

11.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一个人对某一事物知道的越清楚,那么,他根据自己的认知,以自我为中心地采取行动的可能性就越大;反映到教学中,则会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认知差距就越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意识就越差,教学工作也就越难做。这就是为什么有些知识很丰富,教学水平也很高的教师,却教不好一个普通学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个原因我们称之为“自我中心”意识。  相似文献   

12.
皮亚杰的儿童“自我中心”理论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瑞士的让.皮亚杰(Jean Piaget 1896-1980),是当代名的发生认识论和心理学家,他的大量研究,提供了儿童心理发展的丰富的事实材料,要研究皮亚杰的儿童发展理论,必须了解皮亚杰关于儿童的“自我中心主义”的看法,本仅对皮亚杰关于自我中心的理论作粗略的述评。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Marian引导决策模型为基础,分析儿童“自我中心”案例,借助先行事件、幼儿行为、结果等步骤的ABC数据分析框架,评估并寻找儿童挑战性行为背后的目的及原因。在评估幼儿行为和教师引导方法后,研究团队借助积极沟通、重新导向和适当忽视的策略,尝试引导幼儿改正不当惯习并取得初步成效,但未能完全达成预期的引导效果。这充分展现了幼儿行为养成的复杂性,引导决策的最终达成需要更广泛的探究和更多本土化的验证。  相似文献   

14.
人是价值主体,人又是创造世界的主体,人的一切社会实践活动的价值目标,都是为了实现人的尊严、人的自由、人的幸福。  相似文献   

15.
企业文化反映了企业的根本理念和最高目标,“以人为本”的管理对形成共同价值观,增强企业凝聚力,推动企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较深人地阐述了“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的要点。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社会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将在文化心理上唤起全社会对人的尊崇;它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摒弃了见物不见人的旧发展模式;它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转换。  相似文献   

17.
刘静 《文教资料》2009,(13):121-122
1986年我国首次颁布<义务教育法>,2006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正式颁布,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对基础教育发展将产生深远长久的积极影响.基础教育义务化的逐步实现,是教育领域以人为本的体现之一.但是对于教育领域的以人为本,我们还需做更多的思索和努力.  相似文献   

18.
如何打造特色企业文化? 1、把“以人为本”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2、构建“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3、搞好“三个结合”,打造特色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人为本"源自<管子>.古代的"以人为本"是中华民族文化之精华.现时代的"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强调人民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主人,人民利益是全部工作的出发点、目的和标准.把它确定为科学发展观和执政治国的核心理念,这是党立足当代现实和实践,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加以改造和发展的重要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在我看来,优秀生的诸多毛病,其实质是以自我为中心,所以解决“优生之困”,实际上就是要破除优秀生的自我中心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