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益是中唐著名诗人,以写边塞诗见长。他的边塞诗,摆脱了“大历十才子”的不良影响,继承和发扬了盛唐诗歌遗风,开拓和显露了中唐以后的诗格。本文即以他的边塞诗为研究对象,从思想内容和抒情特色着手,进行了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2.
试论中唐边塞诗风的审美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唐以高适、岑参为代表,中唐以李益为中心,分别形成了边塞诗的两次创作高峰,同一边塞题材,前后两期风格却是大不一样。三方面因素决定了它们之间的审美嬗变:一是社会和时代的差异奠定了嬗变的基础,二是意志和情感的薄弱决定了嬗变的根本,三是艺术和创意的选择开拓了嬗变的格局。可见从盛唐边塞诗的“功业张扬”一转而为中唐边塞诗的“感伤迷茫”,它们之间的转换是必然的。同时,建立在二者比较的基础上,中唐边塞诗一发现出深层的悠久的审美魅力,这种魅力是盛唐边塞诗难以替代的  相似文献   

3.
卢纶和李益同为唐代大历十才子,以边塞诗闻名于诗史。卢纶边塞诗颇有“盛唐之音”,李益的边塞诗可以说是开了中唐边塞诗的先河。但二人对塞外景象的描写、戍边士卒感情的不同表达、边塞军旅的不同感情等方面在内容取材上各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4.
唐代产生了大量的边塞诗创作,尤以盛唐为最。其原因之一是《诗经》到初唐边塞诗积累的结果。但唐边塞诗的直接先驱,应是汉魏六朝乐府诗中的边塞之作。唐诗人多精通乐府,擅长以乐府形式写边塞题材。汉魏六朝乐府诗中的边塞诗,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对唐边塞诗都有直接的巨大的影响。从诗歌的内容上,结合一定的历史背景,探究二者的承继关系。  相似文献   

5.
卢纶和李益同为唐代大历十才子,以边塞诗闻名于诗史.卢纶边塞诗颇有"盛唐之音",李益的边塞诗可以说是开了中唐边塞诗的先河.但二人对塞外景象的描写、戍边士卒感情的不同表达、边塞军旅的不同感情等方面在内容取材上各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6.
“建安风骨”与“盛唐气象”作为中国美学史上两座高峰,遥相对峙,细加探寻,我们不难发现二者有着同气相求的承传关系,这一点集中表现在建安诗歌对唐边塞诗的影响上。回顾唐以前中国边塞诗的发展,建安诗歌以其昂扬乐观的精神改变了此前边塞诗的悲凉感伤的面貌,开启了以边塞题材抒写壮志的诗风,给唐边塞诗以深刻影响。建安诗歌对唐边塞诗的影响首先在于其精神风貌上的正视现实,积极进取,从而在此基础上,给以内容和形式上的具体影响。建安诗歌之所以在精神风貌的基础上又能从内容到形式给唐边塞诗以具体的影响,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其大端,可归为三:时、地、人。  相似文献   

7.
本书是《中国壁画全集》中敦煌壁画第6分册,载有盛唐神龙、景龙、开元、天宝诸时代35个石窟的202幅壁画图版。这些图版有巨幅经变画、大型人物画以及建筑、山水、图案等,有的是首次刊印,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敦煌莫高窟盛唐壁画的精华,反映了敦煌壁画盛唐时期的艺术成就。这些盛唐壁画造型优美,构图宏伟,内容丰富,色彩鲜艳,代表着盛唐艺术的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8.
朱珠 《鸡西大学学报》2009,9(4):124-126
在中国诗歌史上,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边塞诗可谓贯穿始终。一般认为,盛唐的边塞诗是唐代边塞诗创作的顶点,也是其终点。其实,边塞诗的创作是继续贯穿到中晚唐时期的。中晚唐时期虽然没有一个公认的边塞诗派,但从事边塞诗创作的诗人并不少于盛唐时期。试通过对中唐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边塞诗的分析来证明此观点。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诗歌史上,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边塞诗可谓贯穿始终.一般认为,盛唐的边塞诗是唐代边塞诗创作的顶点,也是其终点.其实,边塞诗的创作是继续贯穿到中晚唐时期的.中晚唐时期虽然没有一个公认的边塞诗派,但从事边塞诗创作的诗人并不少于盛唐时期.试通过对中唐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边塞诗的分析来证明此观点.  相似文献   

10.
边塞诗是李益全部诗歌的最大亮点。与盛唐和中唐其他诗人的同类诗作相比,李益的边塞诗体现出显而易见的数量优势、慷慨悲凉的感情基调和刚柔相济阴柔偏胜的美学风貌等三大特征。这既体现了李益边塞诗创作的独特成就,同时也传递出中唐以降整个边塞诗创作开始走下坡路的诗史信息。  相似文献   

11.
边塞诗是唐朝诗歌的独特流派,盛唐边塞诗又是唐代边塞诗的典型代表。盛唐武力强大,士人精神腾越,盛唐边塞诗不仅呈现出乐观主义的基调,还把唐人尚武传统变成了审美对象和时尚内涵。盛唐边塞诗是唐朝新边疆主义的产物,为唐朝鼎盛时期国家过剩精力的显现。盛唐边塞诗彻底地扭转了六朝以降的颓靡诗风,它特有的文化观念,有效地改良了盛唐士人的精神。边塞诗树立了一面崇尚阳刚、标举慷慨的大旗,舍弃了六朝宫体诗的诗歌道路,延续、发展并超越了建安风骨的内涵,属于唐人在吸收了包括罗马、波斯和阿拉伯文化后所缔造出的新的文化品类。盛唐边塞诗所达到的文化高度,是多民族文化高度融合后的产物,同时体现了大唐风华和盛唐精神的最根本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盛唐边塞诗的艺术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先秦的《诗经》到两汉南北朝初唐,写边塞诗的题材古已有之,而繁盛的时期则是在盛唐。盛唐边塞诗具有独特的时代特色:“盛唐气象”。即乐观高远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内容上表现出积极进取的精神,大多是英雄主义的赞歌。风格上没有纤弱之气,充满了阳刚气概。以高适和岑参为领袖,围绕在他们身边的边塞诗人所形成的边塞诗派,是对盛唐众多诗歌创作流派中与孟浩然和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派齐名的最重要的诗歌流派。它们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盛唐之音”。在艺术上,具有永恒不灭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明代"后七子"领袖李攀龙的诗歌,具有以法式规范创作的倾向。其边塞诗有两类,一类是前所未有的海防诗,一类是传统的塞防诗。前一类因无所依傍,其诗写得内容真实、意象新颖、气韵流动;后一类,他力求模仿盛唐边塞诗,但社会现实已与盛唐相去甚远。因缺乏现实支持,其诗情调苦涩、内容沉重,差可与中唐边塞诗貌仿佛。由此得出结论:主观上追求的范式、格调,只有与客观现实吻合时,才有效果,否则就会出现法式与创作实践的冲突。法式只能服从于现实内容。  相似文献   

14.
古代边塞诗起源于何时?论者或以为起于隋代,或以为起于六朝,或以为起于乐府古题。说法不一,皆未溯流探源,说中肯綮。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以边塞战争和边塞生活为特定表现内容的边塞诗的产生与其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盛唐是边塞诗繁荣发展的时期。但论者说:“边塞生活不始自盛唐。”那么,边塞战争和边塞生活以及反映了这种战争生活的诗篇最早又始于何时呢?我们以为,古代边塞诗有着更为悠久的历史,它源远流长的传统应该追溯到《诗经》时代。  相似文献   

15.
边塞诗以其独特风格为唐代诗坛也为我国古代诗歌增添了绚丽的色彩。以文学的角度对边塞诗的作者、创作动机、内容、风格基调等4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探讨边塞诗与盛唐精神的内在联系,以期深刻地把握和理解盛唐时代所表现出来的特定的社会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16.
盛唐边塞诗是盛唐诗坛独具特色和价值的一颗明珠。它的价值不仅在于向我们展示了无比雄奇壮丽的边塞风光和多采多姿的民俗风情,也不仅在于反映了边塞生活中的一些深刻的矛盾。盛唐边塞诗的价值更在于它堪为盛唐之音的典型代表。本就此略述浅见,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关于唐代边塞诗的讨论,大多集中于盛唐边塞诗派。诚然以高岑为主要作家的盛唐边塞诗,代表了中国古代边塞诗的最高成就,是盛唐诗苑中瑰丽夺目的奇葩,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大量的研究,是完全应该的。但是,边塞诗在盛唐时期出现的这一高峰状态,是经历了渊源久远的孕育、初唐的奠基而产生出来的。“高峰”过后,还留下了强大的殿军—中晚唐边塞诗及嗣后的历代边塞诗。所以,整个边塞诗的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18.
盛唐边塞诗派是盛唐两个影响力最大的诗坛流派之一,集中反映了盛唐的气质与精神风貌。本文以岑参的边塞诗为观照点,并以其诗所反映的时代性价值、地理文化价值、社会生活价值、传统文化价值为切入点,以求多方面考察其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中唐诗人李益三首边塞诗代表作中胡乐器与"月"意象交相运用的艺术特色。笛、角、芦管三种唐代胡乐器与"月"意象集中表达了中唐安史之乱后,征人群体的思乡、苦难、孤独、厌战、哀怨之情,李益边塞诗在初唐、盛唐边塞诗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的基础上,又有了更细微的观察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中唐诗人李益三首边塞诗代表作中胡乐器与“月”意象交相运用的艺术特色。笛、角、芦管三种唐代胡乐器与“月”意象集中表达了中唐安史之乱后,征人群体的思乡、苦难、孤独、厌战、哀怨之情,李益边塞诗在初唐、盛唐边塞诗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的基础上,又有了更细微的观察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