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一首首饱含深情的诗歌,迅速在互联网、手机短信、赈灾募捐活动的现场流传。“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去天堂的路,太黑了,妈妈怕你,碰了头。”这首《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在网上一出现,便被广为传诵。  相似文献   

2.
5月12日,一场不期而至的人类灾难; 5月12日,13亿中国人的热血汇聚汶川; 5月12日,一个民族众志成城共赴国难。 汶川大地震,灾区孩子的安危牵挂在众人的心间。一首《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献给在大地震中遇难的孩子们》的诗篇,令无数人的心灵震撼,它让我们一次次模糊双眼,让我们一次次禁不住地心颤……愿逝者安息,生者平安。  相似文献   

3.
凶手也是妈妈的孩子这个故事寄自遥远的墓地。美国的朋友玲子,目击了那惊魂一幕。惨剧来得过于突然:美国学生S,某一日闯进幼儿园一连枪杀了几个孩子,之后开枪自杀。数日后的墓园。几位妈妈手捧蜡烛,一起站在晚风中祈祷。眼前多了几块小小的墓碑,烛光照着碑上不忍卒读的一行字:"所有的孩子都会长大,除了一个……"这是《彼得·潘》开篇的一句。  相似文献   

4.
网络诗歌是指用电脑代替纸和笔创作的,通过网络发表的诗歌。据不完全统计,“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在互联网上已经涌现了几万首诗歌,一时间,诗歌成为当今最流行的网络文学形式,它的爆发力凸显出诗歌巨大的生命力。虽然人们对网络诗歌的文学性还存在质疑,但其感召力、号召力的社会功能在这次灾难中已充分显现。5月14日,一首《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的网络诗歌开始在网络上流传,之后被全国近百家报纸刊登、被各大电视台引用,有人甚至为其谱曲,制成视频MTV。5月15日下午,这首诗以短信的形式在盛大网络公司员工中传播,盛大总裁陈天桥读后不禁潸然泪下。  相似文献   

5.
那天,妈妈买了芋头,芋头是一种吃起来又香又软的食物,我特别喜欢吃。可妈妈在洗芋头时遇到了困难,我听到妈妈抱怨说:“用手洗芋头痒得很,好难受,用水冲洗也没用,真是没办法。”这时正在一旁玩耍的我大声喊起来:“我有办法。”妈妈疑惑地说:“你能有什么办法?”我得意地说:“这你就不知道了吧,你先把芋头倒进桶内,加水后用木棍使劲搅动,这样不就行了。”妈妈用了我的方法后,果然把芋头洗干净了,而且手也不痒了。妈妈夸我是个知识丰富的孩子,忽然妈妈又问我:“如果不知道,已经用手洗了,那怎么办呢?”我考虑了一下,又接着说:“把手放在火上烤一…  相似文献   

6.
檀梅 《新闻实践》2008,(7):9-11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去天堂的路/太黑了/妈妈怕你/碰了头/快/抓紧妈妈的手/让妈妈陪你走"——多少回,我们曾为这样的诗句潸然泪下;"到那个时候/我请你伫立窗口向远方眺望/或许你能发现我的目光/虽然很遥远,但它正在向你凝视/到那个时候/我请你在春天远足去/或许你能遇上我/我们一起看漫天碧绿看河水流淌"——多少回,我们怀着这样的情感在后方守望;  相似文献   

7.
"妈妈都是为你好"孩子在院子里玩,妈妈走过去拉着孩子就回家,孩子很不情愿,妈妈就说:"妈妈都是为你好,和这些下岗工人的孩子在一起玩对你没什么好处。"孩子长大了,找了一个对象回来,妈妈不同意说:"他一工资低,二没户口,你找了他可是要受苦的,听妈的,妈妈都是为你好。"心好,出发点是好的,在这个庇  相似文献   

8.
家庭棋赛     
正月初一清晨,身穿节日服装的孩子,亲昵地拉着爸爸和妈妈的手,陆续来到青岛水清沟工人俱乐部,参加这里举办的“迎春家庭棋赛”。比赛规定,必须(有)由爸爸、妈妈和孩子三人组成的家庭代表队参加,来这里参加比赛的有十二家,三十六名运动员。尽管他们素不相识,但共同的爱好使他们一见如故。  相似文献   

9.
函授园地     
正月初一清晨,身穿节日服装的孩子,亲昵地拉着爸爸和妈妈的手,陆续来到青岛水清沟工人俱乐部,参加这里举办的“迎春家庭棋赛”。比赛规定,必须(有)由爸爸,妈妈和孩子三人组成的家庭代表队参加,来这里参加比赛的有十二家,三十六名运动员。尽管他们素不相识,但共同的爱好使他们一见如故。比赛开始了,充满了欢声笑语的宽敞的棋室,顿时安静下来。他们聚精会神地盯着棋盘,每动一子都经过了一番苦思冥想,唯恐有所闪失。三轮之后,青岛师专的王为桓老师  相似文献   

10.
王林 《军事记者》2008,(7):I0002-I0002
《手牵着手》这幅照片,讲述了在举世瞩目的汶川大地震中的一件事:为了鼓励一名正在被解救的孩子,一名解放军战士伸出自己有力的大手,紧紧握住孩子的手,而孩子在求生本能的驱使下,也紧紧捏住战士伸出的手。两只紧紧握在一起的手,传递着希望,更传递着一种力量。这是战士给予孩子生的希望,是战士给予孩子活下去的力量。读者从画面上似乎也看到了孩子活下去的希望。更看到了祖国的希望。这希望是我们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是我们民族赖以强大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1.
大家知道,台湾远在“他乡”,祖国是一只雄鸡,台湾便是鸡宝宝;祖国是妈妈,台湾便是躺在爱河里的孩子。谁不曾爱抚自己的孩子,谁不曾深疼自己的孩子。多少年来,祖国母亲日日夜夜等待着孩子迷途重返投向母亲的怀抱。这一年,非典袭来,祖国母亲与孩子们万众一心,同舟共济,制伏了肆虐的病魔,可是祖国妈妈无时不在挂念着自己的孩子———台湾啊。你可曾看到1997年的香港、1999年的澳门,他们一个个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他们在祖国妈妈的呵护下,健康、茁壮地成长。为了盼望你早日归来,妈妈的恒心,没有在风浪中动摇。“尽管我漂泊在远方,可是我心在故乡…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8月17日,大佳网与世界图书出版上海有限公司共建亲子阅读分站合作签约仪式暨《妈妈爸爸在线》数字期刊上线发布,成为2011上海书展上首个亮相的活动。据悉,该分站将突破以往的父母、孩子分开阅读  相似文献   

13.
周末,在托儿所的孩子们,总是急切地等待着妈妈领自己回家。希希的妈妈却常常来托儿所向孩子告别。小希希尽管以哭声来挽留妈妈,可是,这位年轻的妈妈,却为她心中的另一种爱所牵动,只是亲亲孩子带泪水的脸蛋,就直奔轮船码头去了。这位年轻的妈妈叫戴洪英,是《上海农垦报》编辑部副主任,上海市1983年度优秀新闻工作者,她爱自己的孩子,更爱她的报纸、她的事业。为了核实一件急于见报的读者来信,她只得又“弃”儿远去了。为了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钟情于她所热爱的新闻事业,戴洪英把刚满两岁的孩子送进托儿所全托。戴洪英有她的心愿:自己根底浅,要献身于新闻事业,就要拼搏,就要抓紧分分秒秒充实自己。  相似文献   

14.
时代意识:选题前的思维框架优秀的新闻图片多是对时代、对社会长期思考、关注的结果,并通过捕捉社会现象来呈现.《孩子,妈妈带你回家》(图一)描写的是一位妈妈和一个孩子在年关不辞劳苦回家与家人团圆.然而他们不仅仅是一位妈妈与一个孩子,而是一个群体的缩影."返乡"与"农民工"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事物,以此为题,能展现出时代的印迹.  相似文献   

15.
有一个4岁的小男孩,一只手卡在花瓶里了,怎么也拿不出来,疼得直哭。他的妈妈只好小心翼翼地将花瓶砸破,把他的手拿出来。小男孩的小手被花瓶挤压得通红,却仍然紧紧地攥着小拳头。小手心里紧紧攥着的,是一枚5分钱硬币。小男孩的妈妈很奇怪地问:“为什么不把手松开,那样不是很容易就能把手拿出来吗?”  相似文献   

16.
想为孩子准备一切,怕能力不足;什么都不做,又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旦孩子跟上步伐,还会希望孩子跑得更快更好。这是很多妈妈的普遍心理。有些妈妈虽然很努力地对孩子进行了早期教育可事后才发现遗漏了那个时期某个最需要的部分,等孩子长大后追悔莫及。做好不早不晚的适期教育,怎么找那个基准呢?"为什么家庭教育指导书总是重复同一句话呢?"在培养孩子的问题上,妈妈们要做很多独立决策,却又时常拿不准于是只好求助于书本,但很多书只是忠  相似文献   

17.
孩子爱撒谎怎么办?孩子胆小怎么办?孩子行动拖拉、丢三落四、爱生气、爱哭鼻子……又该怎么办?本书理论结合实际,辅以大量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实例,帮助妈妈轻松找到每个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法,是妈妈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非常合适的指导工具和教育助手。  相似文献   

18.
不甘被孩子拖后腿美国的女记者有了孩子后,不得不分出很大精力来照顾他们。既要当好妈妈,又要干好记者工作,可真够这些“妈妈记者”受的。许多“妈妈记者”深信,自己的职业因为孩子而耽误了,也许自己的丈夫正在青云直上,而她不得不利用休息时间去赶上他。这种担心与美国新闻界商业化的现实是有关系的。“妈妈记者”们一方面要照顾好自己的小宝贝儿,另一  相似文献   

19.
做记者要细心、敏锐。一次,与朋友聊天时听说这样一件事:一位母亲出于关心,自己的孩子而经常翻看女儿日记,一天,母亲却在孩子的日记中读到了孩子留给她的话:“妈妈,请别看我的日记……”其实,这不过是朋友随口一说的小事,但我当即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与父母沟通的范例,于是.我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写出《妈妈,请别看我的日记》,刊登在2005年5月31日《唐山晚报》的头版头条。  相似文献   

20.
时间过得真快,我们的党90岁了,而我也从青春年少迈进了而立之年.回忆往事,总是令人感慨.所幸,在我成长的道路上一直有党的的陪伴,带给我温暖,指引我前进. 我对中国共产党的最初认识可追溯到小时候妈妈哼唱的那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党啊,亲爱的妈妈》、《唱支山歌给党听》…… 一首首旋律优美的歌曲,不仅经常陪伴我进入甜甜的梦乡,也让我真切感受到了妈妈歌唱时那种深厚的情感流露.在一个小孩子的心里,没有什么比妈妈更加可亲可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