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新闻“散文化”的提法一直引起新闻界的广泛兴趣和热烈争论。一些前卫的记者带头写散文式新闻,一些主张创新的报社也提倡记者写散文式新闻,优先刊登散文式新闻。有的用“散文笔法”写的新闻稿件在报纸的版面中很是“抓人”,也倍受读者的青睐。对这个问题,笔者谈点初浅的看法。一、新闻“散文式”的历史由来已久。关于新闻“散文式”写作,在我国新闻界其实起步很早,历史也由来已久。在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我们就已读到这方面的范例。如《横渡长江情景》:“解放军的阵地上空,突然升起银光四射的发光弹”,无数只大小船只“像箭似的向南…  相似文献   

2.
周静 《新闻窗》2009,(2):38-39
如今,新闻界的同仁们一直在尝试用散文的笔法写新闻,而且已经形成一种打破常规公式和一定新闻格式的写作风气。突破了那些不合理的束缚之后,那一套令人生厌的新闻语言也渐渐随之改变了。一篇篇角度新颖、语言生动的“散文笔法”新闻稿件在报纸的版面中很是“抓人”,也倍受读者的青睐。一些主张创新的报社也提倡记者写散文式新闻,优先刊登散文式新闻。就散文式新闻而言,  相似文献   

3.
尹一凡 《新闻世界》2008,(10):41-41
穆青先生热爱文学.提倡“散文式新闻”,常把描写和抒情等文学手法运用到新闻通讯的写作当中,增强美感和表现力。本文试就散文式新闻作品的一些表现手谈点体会。“散文式”新闻作品文字优美,情景交融,它是一篇新闻,却有诗的语言;它在叙述事实,却揉合着深情。能使受众加深印象,难以忘怀,能激发受众情感,打动受众心弦。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新闻写作不限于“倒金字塔”式的写法,涌现一批带有浓郁生活气息、生动活泼、引人喜爱的散文式的新闻——散文式的结构、散文式的语言、散文式的韵味,既满足了读者的“新闻欲”,又勾起读者的“欣赏欲”。其写法概括起来有: 情景交融。新闻的影响和作用,不是靠空洞、干巴的说教所能奏效的,缺乏情感的新闻,是难以打动人心的。抒情的作用是引起读者的共鸣。鲁迅说:“能爱能憎才能文。”因此,记者的感情抒发对于写好新闻作品是很重要的。如情景交融的作品,用形象化的手段再现新闻事件的发生,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新闻的真实性和感染力。如《东方风来满眼春》中的一段: “当小平同志离开旋转餐厅下到一楼大厅时,大厅的音乐喷泉,随着优美的乐曲,喷出图案多变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化悠久,典籍丰富,在世界上堪称文章大国。传统文论.有益于今天新闻写作的东西很多;许多有成就的新闻界人士,无不在继承与发展民族文化中成长,作出自己的贡献。但近年来新闻写作改革中,许多人的眼睛只向外,争论“金字塔”之倒,正,“片段式”、“散文式”之奥  相似文献   

6.
古人曾论作文“能废前法者乃为雄”。现今,新闻界正在提倡新闻写作要向自由的、松散的,不那么规格的散文形式发展。这种采用散文式结构的新闻写作技法,为有志于革新的记者,从实际出发,不拘成法,勇于创新,写出别具一格的好新闻,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散文式新闻结构的基本原则是形散神不散。所谓“形散”,是指散文运笔如风,不拘成法;所谓“神不散”,是指中心明确,看起来变幻无定,其实有一根意脉  相似文献   

7.
姜海燕 《新闻三昧》2000,(11):44-45
所谓“散文式”新闻,就是提倡新闻报道的形式和结构向散文式方向发展,要求“新闻要像散文那样讲究‘立意’,努力创造出深邃的‘意境’,尽量使用白描手法,结构要像散文那样富于变化,语言要像散文那样生动凝练……”本文试就“散文式”新闻在立意、意境方面作一探索式的诠释。散文式新闻贵在立意.以意取胜。所谓立意、即一篇新闻的中心思想。中心思想也称为主题思想,它是新闻的主体和核心。立意是新闻记者在  相似文献   

8.
应该说改革开放这几年来,有点散文色彩的新闻确确实实是比前一个时期多了起来,但和实际的需要比起来还很不够。从穆青提出用散文笔法写新闻到现在,新闻写作中的死板、老套、枯燥乏味的形式依然存在。新闻体写作还真存在着“作者不愿写,编辑不愿编,读者不愿看”的“三不”现象。因此,写点散文式的新闻有重新提倡的必要。  相似文献   

9.
时序结构与穿插技巧黄晓钟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是一种传递信息简洁而快速的新闻写作方式,但不是消息写作唯一的方式。对于有较强的情节性、戏剧性或人情味的某些新闻事实,可以用“非倒金字塔结构”去写消息,如“时间顺序结构”、“悬念式结构”、“散文式结构”等...  相似文献   

10.
“用散文的笔法写新闻”,是穆青于60年代初提出来的。他所说的“散文笔法”,主要是指新闻报道的形式和结构应该“向自由的活泼的散文式的方向发展”。这个观点,提出了新闻写作应在写作手法和语言文字上,把散文讲究意境、讲究文采的特点融会于其中,以增加新闻作品的意境和现场感,使之鲜活、生动,有启迪,可读性强。长期以来,新闻作品尤其是消息类  相似文献   

11.
1981年前后,穆青同志提出,新闻写作要打破新华体那种比较呆板、比较枯燥的方式,要用一种新闻散文化的方式来表现。 新闻作品散文化,或者说使用散文写作的某些手法写作新闻作品,不仅可以把新闻写活,更重要的是这样写,可以把新闻事件中的新闻价值充分体现出来,从而达到所期望的效果。而这一点,正是新闻走向散文化的原因所在。那么,"新闻散文化"或"散文式新闻"都具有哪些特点,如何把握呢?  相似文献   

12.
新闻散文化的开掘与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散文化”不是一个新鲜话题,关于新闻散文式写作,在我国新闻界其实起步很早,历史也由来已久。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新闻连载、现场短新闻、民生新闻等一系列新闻体裁也相继出现并迅速发展。各种类型的新闻在其创新过程当中将传统文学手法、西方经典手法、网络创新手法等同步并用。  相似文献   

13.
新闻事业在改革.新闻的写法也在创新。穆青同志在1982年就谈到“我们的新闻报道的形式和结构,也应向自由的活泼的散文式的方向发展。”实际上新闻散文化的形式,我们的老一辈新闻工作者早已作了有益的探索和成功的尝试,并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新闻作品。近年来,在西方新闻界,新闻报道的形式也在向自由的散文式的方向发展,如美国出现了“新新闻主  相似文献   

14.
所谓散文式新闻,就是运用散文笔法写的新闻报道。这种新闻吸收了散文的自由、活泼、生动、优美的表现手法,是一种比较新的新闻写作形式。近年来,一  相似文献   

15.
“新闻散文化”,并非是笔者发明的新鲜词儿。早在几年前,新华社副社长兼总编辑南振中先生,就曾提出关于新闻“向散文式的方向发展”的设想。近两年来,新闻“向散文式的方向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并逐渐被新闻工作者和读者所理解和接受,且收到了较理想的效果,被称之为“流动的韵律”。笔者作为这股“流动的韵律”中的实践者,也深深体验到了新闻散文化的可行性与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化悠久,典籍丰富,在世界上堪称文章大国。传统文论,有益于今天新闻写作的东西很多;许多有成就的新闻界人士,无不在继承与发展民族文化中成长,作出自己的贡献。但近年来新闻写作改革中,许多人的眼睛只向外,争论“金字塔”之倒、正,“片段式”、“散文式”之奥妙;有的年轻人自称“我们没有参照系”,以一时一事之得,一叶障目,很少眼睛向内。这是一种偏颇。  相似文献   

17.
“用散文的笔法来写新闻”,是穆青于六十年代初在新闻刊物上作为一种学术观点发表的。它指的不是某一类报道,而是所有的新闻作品。进入八十年代后,他进一步提出“我们的新闻报道的形式和结构也应向自由的活泼的散文式的方向发展”。穆青在新闻采写理论中的这一创见,推动了全国新闻写作的改革,开创了新闻报道的新风。他以自己的作品标新领先,催生出一篇篇佳作。  相似文献   

18.
那丽 《记者摇篮》2005,(4):10-11
散文与通讯.一个是文学宝库中的精萃.一个是新闻体系中的精华。因为文体的隶属关系,这两者看上去就像银河两岸不搭界的“星星”.在各自的体系内发着璀璨的光芒。可就是这行走于两个轨道上的“星星”在相遇之后.就诞生了一种被现代人称之“散文式通讯”的新产物。因此有人说,散文式通讯是文学与新闻体裁嫁接出的珍贵品种.这是关于散文式通讯的“嫁接”说。  相似文献   

19.
提倡散文式新闻,是新闻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几年来,一些新闻工作者,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已引起了新闻界和广大读者的兴趣和重视。早在1963年,穆青同志就提出过用散文的笔法写新闻。他说:“我国有很好的散文传统,我们应该继承这种传统,充分吸取散文写作中的那种自由、活泼、生动、优美、精练的表现手法,彻底解放思想,敢于创造,新闻写作就一定会出现一个新的局面”。然而,这个关系到新闻改革与发展的重  相似文献   

20.
与文学联姻是新新闻主义最大的特点也是其备受争议的焦点之一,散文式的写作及情节式叙述是新新闻主义报道最常用的写作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