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未读先思,悟写启读就是一种“遵路”“入境”的逆向导读法。它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自能作读习惯为目的,一反传统的先读后仿的套路,对将要阅读的文章或段落,先引导学生以文章题目或立意为契机,想想:要我写,写什么,  相似文献   

2.
“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引导学生准确地探求文章思路,并循着这个思路去阅读、去思考,有利于减少阅读的盲目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加速读写能力的培养。这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怎样引导学生探求文章的思路?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十种。一、析题法。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文章的体裁、内容、主题、思路等,往往可以从题目里看出来。如《飞夺泸定桥》,可让学生先弄清题目的意思:飞一般地夺取泸定桥;接着,引导他们对题目所隐含的思路进行探讨:为什么要飞夺?怎样飞夺?结果怎样?即会知道可能存在的思路是:原因→经过→结果。二、借用法。课后的部分练习题,往往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或思路。如六册第33课  相似文献   

3.
陈英 《江西教育》2000,(11):32-33
叶圣陶先生在著名的《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这一语文教学思想方法,归结起来就是要“遵路”、“入境”与“悟神”。这里所说的“路”是指文章作者的思路,即作者写文的思维过程;“境”指作者的思想境界,文章的中心思想;“神”指文章中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遵路”,就要引导学生弄清字词句段篇的各种关系,探明作者思路;“入境”,就是要引导学生进入文章的情境,与作者的心情相契合;“悟神”,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语言,领悟语言,捕捉语言的神韵。…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这就是说,要求我们在阅读文章时,只有弄清作者的思路,才能把握住文章的真谛,可见理清文章思路,对深入题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理,在作文教学仍要强化写作时构思的重要性,尤其是议论文的教学.只有清晰的写作思路,才能让学生脑中储存的词汇、事例源源不断地涌出来,就犹如拿着寻宝地图去寻宝一样,就能快捷迅速地达到目的地.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曾有计划地探讨文章思路培养的问题。文章思路的培养问题,我过去一直不够注意、重视,因而在教学中不能自觉地抓好这一重要环节。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代自序)》中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这就是说“遵路”才能“入境”;“入境”才能把握文章的精髓,领会文章的奥妙。学生也只有“遵路”“入境”,才能理解内容,激发感情,把握结构,学到技巧。一、思路问题的引起古人曾说,文章要有物有序。“物”就是指思想内容,“序”就是说文章要脉络分明,  相似文献   

6.
主线式板书     
主线式板书是紧扣文章的思路孕育而成。“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叶老的妙  相似文献   

7.
阅读文学作品,首先应注意理清文章的思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叶圣陶先生说得好:“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这里所说的“遵路”,也就是指明白了作者的思路就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作者思路清晰了就等于抓住了文章的“纲”。不言而喻,“纲举”才能“目张”,这样我们才能从宏观上把握文章内容,进而对那一行行文字的含义一目了然,对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或者是所寄托的思想一览无余。那么,应如何把握文章思路呢?我认为有四法可循。一、抓文章体裁特点法文章因文体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结构规律,因此我们阅读时,可以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来理清作者的写作…  相似文献   

8.
学生阅读文章,常常难以把握要领,教师如能适当点拨,授之以法,就可以使学生以法求知,获得事半功倍之效。叶圣陶先生说:“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理义阅读技法就是遵循这一原则,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顺着作者思路,文章的线索,弄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疏理文章的脉络,理解文章的要言主旨。运用这种方法,可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  相似文献   

9.
语文思路教学就是教师沿着文章作者的写作思路,引导学生阅读文章,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的方法.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在讲读课中,我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思路组织教学,围绕学生的思路开拓做文章.这样,学生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含义深刻的句子等就容易领会,还能不断地从作者的写作思路中受到启发,得到了作者如何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启示,从而带动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开拓学生思路,培养他们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10.
"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一般文章,作者都是按一定的思路展开的,那思路或明或暗,但一定有路可依,教师如果能带领学生抓住课文线索解读文本,往往就能够拨开云雾见青天,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探寻文本线索呢?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要重视理清文章的思路,正如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所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而简单明快的粉笔画,就是在一种特定的情境气氛之中,把一个个精彩的镜头,呈现在学生面前。简笔画从形象入  相似文献   

12.
“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一般文章,作者都是按一定的思路展开的,那思路或明或暗,但一定有路可依。教师如果能带领学生抓住课文线索解读文本,往往就能够拨开云雾见青天,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探寻文本线索呢?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者有思路,遵路识斯真。”意思是说,我们在阅读文章时,只有理清了作者的写作思路,才能准确地感知课文的内容和主题,才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真谛。可见,叶老在这里突出强调了理清作者思路在阅读中的重要性。那么,对初中学生来说,究竟如何理清文章的思路呢?笔者认为以下方法可以一试。  相似文献   

14.
叶老曾经说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又说:“教师备课应备在作者的思路上。……能把一篇文章的作者的思路脉络讲得清清楚楚的老师,就是最好的老师。”可见思路教学的重要性。《为了忘却的记念》和《记念刘和珍君》一样,都是作者血泪迸发、情感激烈而又内蕴深刻的悼文。作为一篇叙事怀人的纪念性文章,弄清作者的行文思路进而理清作者的感情基调是文章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  相似文献   

15.
发挥板书设计优势综合培养学生能力湖南沅江市教师进修学校李燕一、板书与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理解,是阅读能力的主要标志。读文章就要凭借书面语言认识到它反映的是什么事物,体会到它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教者如按照作者的思路,设计出反映...  相似文献   

16.
一、导读要求:1、了解义理、考据和辞章三者的相互关系,写文章必须在这三方面下功夫,才能把文章写好,从而提高写作能力。2、学习议论文的精读方法:通过分析文章论证结构,弄清段落层次的内在联系,即逻辑关系,了解作者思路、文章脉络,从而提高阅读分析能力。二、导读提示:本文是篇议论文,导读时应注意以下特点。1、篇幅较长,内容较深,涉及面广,引用材料较多,阐述的道理较抽象,这对于写作实践较少的中学生来说,阅读理解有—定困难。因而不必要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新理念要求:教师应打破传统教学的桎梏,课堂应淡化理论性知识的讲解,不必抛开课文去刻意讲解字词,不必通篇分析语法结构、划分段落、归纳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主张学生多去阅读,在阅读中学会理解应用。对此,有的语文教师心存疑虑:只让学生多读课文行吗?笔者认为:可以!但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多读的同时,首先要教会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即教学生学会以情入境,用心感悟课文,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一、通读课文以情入境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理解课文,初读时可指导其从全篇着手通晓全文内容,弄清作者的思路,理解文章的来龙去脉,把握作者的情感…  相似文献   

18.
一篇文章作者在写之前就有一条明晰的思维线索,而教师在教一篇课文前也要寻找一条明晰的教学主线。对此,叶圣陶先生早就作过论述:“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高大的皂荚树》一文作者思路清晰——皂荚树形象“大”、作用“大”。若教师在教学中紧扣“大”——“遵路”,就能领会学生“识”文章之“斯真”,进而落实本单元训练重点——留心周围事物。一、紧扣“形象大”学会观察法  相似文献   

19.
正关于人和文化的关系,德国人类学家修普勒斯纳做了这样的阐释:人天生是一种文化的产物。人,作为一种文化的存在,始终生活在某种文化之中,其行为必然会受到文化的影响。叶圣陶先生一贯主张阅读要还原作者原意。他在《读〈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强调阅读就是顺着作者思路,进入作者胸境。作为生活在一定文化环境中的作者,其思  相似文献   

20.
【总体阅读思考】一、阅读议论文不但要弄清它的论点、论据,还要弄清作者的逻辑思路是如何开展的。摸清了文章的逻辑思路,弄懂了文章结构的逻辑关联,就能真正读懂文章。试分析本文是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二、找出文章中举例说理和对比说理的地方,并说明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