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蒋介石是中国近现代政治舞台上一位独具特色的风云人物。他驰骋中国政坛数十年之久 ,为人多疑无信 ,善用权术 ;在其宦海生涯中曾三次下野 ,但其审时度势 ,纵横捭阖 ,三次又重执牛耳 ,手段之高明 ,用心之险恶 ,也可谓民国史上之一绝。1 92 7年宁汉分裂以后 ,武汉的汪精卫、唐生智等人指责蒋介石“目中无党”“军事独裁” ,倒蒋的声势颇大 ,南京政府内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自恃有能力与蒋介石抗衡 ,遂有取而代之的意图 ,蒋桂双方积怨日深。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 ,蒋介石妄图以军事的胜利扭转政治的被动 ,亲自到徐州指挥津浦线上的北伐战事。不料…  相似文献   

3.
学习 《历史学习》2007,(1):45-45
《近代中国与文物》2006年第二期曾景忠文中介绍了在美国胡佛研究所展出的三则蒋介石日记。日记的日期分别是1931年9月21日、9月22日和1936年12月27日。  相似文献   

4.
史迪威是抗战期间美国派驻中国军阶最高的一位将军,然而,中国当局并不欢迎这位美国四星将军。蒋介石在1942年、1943年、1944年连续三次强烈要求美方召回史迪威。第一次驱史,基本上是被美方强硬态度所遏制,以蒋败史胜而告终。第二次驱史。以宣传舆论为主,最后因蒋政权内部纷争,结果是虎头蛇尾,不了了之。第三次驱史,以蒋胜史去而告结束。现将蒋介石三驱史迪威的概况及其原因略述如下。第一次驱史的直接原因是史迪威要求改革国民党军队,为蒋介石所不容,遂至产生史迪威在华的去留问题。1942年3月史迪威来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史学界对民国人物的研究大有进展,只要对历史发展有过重要影响和起过作用的历史人物,无论其为正面的、负面的、中间的,都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进行研究和探讨,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最近读了新出版的几本蒋介石传记及若干有关文章,发现有关蒋介石生平的几个问题说法不一,兹略做辨正,请教于同行和专家。  相似文献   

6.
作者认为蒋介石统治中国22年中曾三次下野与复出,这决不是孤立的偶然事件,而是各个历史阶段尖锐的社会矛盾斗争的结果,反映了国民党内部复杂的人际关系,暴露了蒋介石玩弄政治权术的阴险面目。  相似文献   

7.
<正> 提起蒋介石,一般读者都知道他是中国现代史上最大的反动统治者,但对他在中国执政廿二年中,曾经被迫三次下野的情况,未必都很清楚。他究竟是怎样三次下野的?每次下野后为什么又能很快上台?就此,本文试图作一评述。第一次下野蒋南京政权建立后,当时面临着三大势力的威胁,一是北方奉系军阀张作霖与孙传芳、张宗昌所拼凑的安国军军政府;二是武汉汪精卫和唐生智所操纵自称为正统的国民革命政府;  相似文献   

8.
陈东 《学习之友》2006,(12):10-13
作为一名历史学家,70岁的杨天石说一旦发现新的史料,他就会兴奋。2006年3月31日,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正式对外公开蒋介石1917年到1931年的日记原件,此前,杨天石和他的同事早早地在附近租房而居,等着查看这些重要的历史资料。如今已经回到北京的杨天石,经常会接待关于这屿日记的咨询和访问。鉴于他的研究和掌握的各种信息比较完全,杨天石可能是国内目前能看清蒋介石真面目的人之一。  相似文献   

9.
作为蒋介石“私人参谋机构”的核心成员.王世杰极受蒋介石信任。据吴国桢回忆,蒋介石下野之后,一直随侍左右的主要是蒋经国、王世杰、吴国桢、黄少谷、张其昀、沈昌焕等。另据1949年11月6日司徒雷登与郑介民在华盛顿谈话的备忘录,郑介民告诉司徒雷登,现在蒋介石身边最信任的是这四个人,即王世杰、吴国桢、唐纵、黄少谷。  相似文献   

10.
<正> 在“中国现代史”上,以退为进是蒋介石常用的统治术,亦曾收奇效,然而,权术再高明也掩盖不了反动的本质,他所代表的政治、经济势力违背了中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意志,结果只能被人民的力量所推翻,被历史的洪流所淹没。从蒋介石的三次“下野”可见,“顺民者倡,逆民者亡”。  相似文献   

11.
蒋介石泄愤     
张振旭 《学习之友》2014,(10):44-44
1958年,蒋介名出席胡适就任中央研究院院长典礼。在致辞中,蒋介石认为五四运动导致共产党做大,最终使国民党败退台湾。胡适当场反驳:五四运动是纯粹的文化运动,与共产党并没有很大的关系。全场鸦雀无声。震怒的蒋介石回家后,果断地在日记里大骂胡适。  相似文献   

12.
1925年,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到达潮州。当时,潮州工农商学各界团体纷纷集会,庆祝东征军胜利。10月26日,广东省立潮州中学(即省立金山中学)在学校足球场隆重举行了庆祝活动,还特意安排了文艺演出:白天放映《进士府》《红宝童》等电影;晚上,则特邀潮剧界闻名的老正顺班登台献艺,演出潮剧《大义灭亲》、《孤儿救祖》、《竹箭误》、《掠水鸡》等。  相似文献   

13.
黄波 《学习之友》2008,(10):57-57
1934年9月18日,蒋介石为在庐山接受训练的军官讲话,在讲到人要识时势时,他举了袁世凯的例子,他说袁世凯“也算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但是他的聪明,违背了道义,他一达到了相当的力量,便要实施他的野心来做皇帝,毕竟皇帝没有做成,自己反而因此忧愧而死。这固然是由于他不知厉害,尤其是由于不识时势之故。。他没有检查当时的潮流,  相似文献   

14.
一支小手电筒迎来天亮 不论春夏秋冬,每天凌晨5点左右,整个士林官邸还被灰黑的天幕笼罩着,蒋介石便起床了。他穿着睡衣,手拿一支钢笔型的小手电筒,借着微弱的灯光,轻手轻脚摸素着走进盥洗间洗漱。而此时,“夜猫子”宋美龄才刚刚入睡。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20年代末至40年代末,蒋介石利用河北地区分化瓦解"杂牌军",对付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先是把河北交给阎锡山,排挤冯玉祥。继而给了张学良,打击冯玉祥、阎锡山。又给了鹿钟麟,排挤八路军。又给了傅作义,对抗解放军。蒋介石反对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思想落后于时代,终于被不断进步的时代潮流所淘汰。  相似文献   

16.
1918年9月至1920年8月,蒋介石投身孙中山发起的第一次护法运动,在漳州参戎陈炯明的援闽粤军,先后任粤军司令部上校作战科主任和二支队司令。由此,开始他真正的军事生涯。粤军的成长壮大与其在闽南的征战密切相关,故蒋介石在粤军的一段经历就与闽南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7.
王延晞 《下一代》2009,(7):38-40
1941年5月晚上八点钟,叶挺等待老蒋“召见”坐在客厅。蒋介石缓步向客厅走来,想起了叶挺事思绪重重。北伐时,叶挺领导“独立团”为先遣队,率先攻进武昌城。  相似文献   

18.
蒋介石作为重要历史人物,曾对辛亥革命作出过一定贡献。辛亥革命前他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同盟会,辛亥革命中,他参与了光复杭州、编练反清队伍的活动,当然也犯有同室操戈的严重错误;辛亥革命后,他继续为反对袁世凯出力。蒋介石可以说是一个有影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当然他后期逆时代潮流而动,残杀共产党人,出卖民族利益,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他前期为旧民主主义革命立下的一定功绩。  相似文献   

19.
王丰 《老年教育》2011,(10):16-17
国共内战,蒋介石终以兵败饮恨,挥别大陆,败退台岛。其时,蒋氏内心情绪之复杂万端,绝非三言两语所能概括。  相似文献   

20.
三、中德断交与“宣布对德义立于战争地位”胡乔木在一次关于党史问题的讲话中谈到,“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蒋介石有一段时间也认为英美完了,也想过向日德靠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