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礼"是儒学中最核心的概念之一.孔子"礼"是在对周礼的扬弃过程中逐渐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荀子"礼"则是在继承孔子"礼"的同时,兼采诸家之长.孔礼与荀礼之间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又存在着诸多差异.  相似文献   

2.
孔子改造了古代宗教的外在礼仪形式,建立了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规范的思想体系,从而奠定了儒家的"礼"学思想。荀子师法孔子,继承了孔子以"礼"治国的思想,但他在继承的基础上,对先秦诸子思想进行批判总结并再次进行融合,最终使"礼"由"纳仁入礼"走向"援法入礼"。  相似文献   

3.
孔子对“礼”的认识和主张体现着他的政治学说,同时这一思想对后世统治阶级的政治实践有十分巨大的社会作用.孔子对“周礼”进行了批判性的继承和发展,并提出了“克己复礼”的主张,试图构筑一个“礼”治的理想社会.研究孔子“礼”的内容对于我们全面研究孔子及其所处的当时社会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荀子在先秦诸子中最注重乐教问题,其<乐论>篇对孔子以来的儒家乐教思想进行了系统化总结和深刻的理论概括.他继承了孔子以"礼"约"仁"的思想,立足于"性恶论",强调礼乐对人的性情的规范、塑造和陶冶、净化作用,对于乐教与个体人格修养的关系作了更为突出的强调和更为具体深入的论述.荀子的乐教思想主旨是通过礼乐教化来达到"化性起伪"、"积善成德"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荀子作为先秦儒家的总结者与法家之师,其武德思想介于儒法之间。一方面,荀子继承了孔子武德思想的基本原则,他认同孔子"先教后刑"的基本治民原则,重视礼仪礼制对于社会治理以及"智"与"勇"的约束作用;另一方面,荀子融入工具理性的成分,对儒家武德做出了新发展。正视武力的现实作用,将其纳入社会治理的整体体系中加以考量,从而为儒家重新介入现实政治找到了突破口。荀子武德思想,是理想性与操作性的结合,对于当今社会管理与文化建设仍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顾炎武作为清初实学的三大家之一,在明末清初的时代大背景下,针对"王学"末流的弊端,提出经世致用的理念.在社会治理方面,顾炎武一方面继承了儒学的传统,提倡民本思想、王道政治、礼法兼用的社会治理方式;另一方面,顾炎武面对时代的问题,对传统的社会治理提出自己的创新之处,如"分权众治"的社会治理理念、"才足而化行"的社会治理过程以及最终达到"天下治"的社会治理目标.这些继承和创新,对今天的改革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荀子礼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继承了孔子的礼学思想,而且吸收了法家的法治思想,建立了以礼为核心的礼法并举的政治伦理思想体系。荀子礼学思想不仅为历代统治者提供了治国方略,而且对于现代社会中构建和谐的社会秩序、对于现代社会的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及其发展仍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张娟 《教育教学论坛》2014,(42):244-246
"德"思想是孔子的重要思想,他以"仁"和"礼"为核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君子"的人格理想和"为政以德"的国家管理原则,孔子的"德"思想对我国当前的学校教育和社会和谐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周公通过对夏殷之鉴的总结 ,提出了“德”、“礼”的主张。“德”是为了“保民”而对统治者个人提出的道德要求 ,而“礼”是对道德行为的制度化。这样 ,周朝统治者从专注于鬼神世界转向专注于现实社会和体察民情 ,从神权政治转向德治和礼制。孔子继承了周公的“德”、“礼”思想 ,并进一步发展为“仁学”思想。孔子与周公 ,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奠基者。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代众多的人性论中,先秦儒家的人性论,独具特色,自成体系.孔子首先提出人的"性相近,习相远",认为人性是可以改变的.孟子继承了孔子"性相近"的思想,指出"善"是人类的基本属性之一.而生于孔孟之后的荀子侧重于孔子"习相远"的思想方面的探索,认为"恶"是人的社会属性,他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兼取道,法等先秦诸子精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理论体系-性恶论.本文将对荀子人性论思想从其哲学基础、内在矛盾、内容、思想实质及其对教育的启示的角度进行简要的剖析.  相似文献   

11.
批判性思维、求异性思维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是对前人或他人观点的否定与超越。要实现这一否定与超越,没有批判性思维与求异性思维是不可能的。而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求异性思维,必须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必须注重学生才、识、学、力的培养并改革现有相关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12.
教育思想简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思想是人们对教育现象的认识,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凡是符合社会反展和教育自身规律的教育思想,就会对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起促进作用,反之,就会起消极甚至阻碍作用。教育思想具有社会性和时代性、多样性和层次性、渗透性和稳定性、专业和群众性等特征。教育思想的三种表现形态,即教育指导思想、教育观念、教育理论,存在着既紧密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关系。我们在研究教育思想时,既要注意社会生活条件和意识形态对教育思想的影响,又要注意教育思想各种表现形态的特点及 相互 制约、转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机构与思路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介绍了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理工大学)实验室与设备处的管理职能及发展,提出了如何建设好这个部门的工作思路、及开展工作的座右铭和作风,分析了这个部门工作的特殊性及进一步需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苹果与思想     
路新民 《开放教育研究》2007,13(1):F0003-F0003
一个人和另一个人,两人互相交换各自手中的苹果,结果他们得到的还是各人一只苹果,而绝非两只苹果;还是他们两个人,如果两人互相交换各自的思想,结果他们得到的却绝非各人一个思想,而是两个甚至大于两个的思想。智者们常用这个比喻来说明人际思想交流对个人成长与事业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能离开传统法律文化的土壤。通过与现代民主思想的对比可以发现,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蕴含宝贵的资源。法的现代化过程是法的趋同过程,对传统法律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和正确使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哲学思想的创造性研究、特别是关于中国思想在国外的传播和影响方面的研究向来单薄,本文着重分析《远游的思想》以国外思想大师的眼光反观民族的思想智慧的成就,探讨它对开启学科研究新局面的基础性铺垫,具有某种创新的品质。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解读总是停留在政治的、社会的、阶级的角度和层面,忽视了其文艺思想中的人学思想和人文精神关怀。列举马克思文艺思想中关于“人”的诸多论述,意在还原马克思文艺理论中的人学思想,并试图通过这种人学思想的复归,能对当下的文艺创作和文学批评中人文精神的失落起到一定的匡正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分析孟子终身学习思想与现代社会提倡的终身学习理念相贯通之处,探讨学习对人的完善的重要意义及如何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19.
20.
Thoughts     
Thoughts are funny little things That walk across your face. The bad ones come with dragging steps Which leave an ugly tra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