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雪松 《教学随笔》2008,(11):56-57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650-693?),华阴(今狭西华县)人。早慧,十一岁举神童。高宗显庆五年(660)待制崇文馆。上元三年(676)补校书郎。武后垂拱元年  相似文献   

2.
都春月 《教学随笔》2013,(Z2):81-82
<正>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650—693?),华阴(今陕西华县)人。早慧,十一岁举神童。高宗显庆五年(660)待制弘文馆。上元三年(676)补校书郎。武后垂  相似文献   

3.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诗歌上最大成就在于七绝和古风。七绝与王昌龄齐名,两人各有千秋。就接近民歌这一点上来说,他却千古独步!他的一生放荡不羁,飘逸超群,一生大部分时间在游历名山大川中度过。他用七绝的形式为我们描绘了祖国许多山岳河川的壮丽景色。《望天门山》这首七绝就是其中一篇。「天门中断楚江开」,首句点明天门山的地址及其地理形势。「楚江」即长  相似文献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小题。在西域读李白夏立君①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唯要酒,酒。他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中,他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依照古礼,溺死不祥,何况是醉酒落水。他的亲朋对此讳莫如深。可这实在恰恰就是诗人的死法。谁像他这样认真又天真一生?连死都是一首诗。他那天籁似的诗文,他那横空出世的才华,萌芽于何方?他与我们为何如此不同?  相似文献   

5.
6.
杨炯(公元650-693年),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十岁应神童举及第,待制弘文馆。二十七岁应制举及策,补秘书省校书郎。后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武后朝贬梓州词法参军。不久,出任婺州盈川县令,死在任上。他是"初唐四杰"之一,擅长五律,他的边塞诗,雄浑刚健,颇有气势。《从军行》便是他边塞诗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7.
读李白     
戈一颗翅振八裔的大鹏心被酒浸透洒向江心诗行间的傲骨天地长留读李白~~  相似文献   

8.
《山中问答》又作《山中答俗人》,是李白隐居安陆(今湖北安陆县)时所作。诗这样写道: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桃花流水(?)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诗中“余”是诗人自指; “(?)然”为远去貌;“碧山”即白兆山,一名碧山,在今湖北省  相似文献   

9.
《送友人》是一首化情入景,借景抒情的送别诗。诗人以质朴平易的语言,清新明快的笔触,把地、人、情、物串联在“送别”的线索上,意境幽深,蕴藉风流,“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反复吟咏,使人动情、动心。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不是抒愁苦,就是抒感伤,悲悲切切。一些诗词,不管是写父子之别,。夫妻之别,还是亲友之离,总在别时的凄楚、别后的痛苦上作文章。究其实,可用北宋词人柳永的诗句作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送友人》却紧扣题中的  相似文献   

10.
天宝三年(744)春,由于杨贵妃、高力士、张洎等向玄宗进谗,李白被赐金放还。济苍生、安黎元是李白毕生的政治抱负,在《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中,诗人直言不讳地表示了自己建功立业、大展宏图的强烈愿望:“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述,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待到功成名遂之后,再退隐山水,垂钓江湖。因此,从二十六岁出蜀开始,十几年里,诗人遍历名山大川,广交高士俊  相似文献   

11.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初读提示】诗歌截取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边关将士深沉、复杂的感情。随着舞蹈的变换,琵琶又翻出新的曲调。那曲调无论何时,总唤起人们的离愁别绪,撩起纷乱的边愁,使人心绪不宁。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难点突破】思考:(1)有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关山”有双关之意,该如何理解?(2)“听不尽”三个字意味深长,包含的复杂情感得到了丰富的表现,你是怎样理解的?提示:《乐府古题要解》云:“《关山月》,伤离也。”句中“…  相似文献   

12.
李白《静夜思》写望月思乡,引起天下华人的普遍共鸣。本文选录了五首外国人的英文译作,分别从“意义”与“文体”两方面,比照原诗,谈了它们各自的得失。  相似文献   

13.
14.
从军行     
<正>青海长云暗雪山(青海湖上乌云密布,遮暗了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在黄沙漫漫的战场上身经百战,虽然盔甲都被磨穿),不破楼兰终不还(但是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作者]王昌龄,字少伯,京兆长安人。他的诗歌内容较为丰富,以宫怨、闺怨、边塞、送别这类成就最高,最擅(shàn)长的是七言绝句。他的边塞诗充满了积极昂扬的精神,乡思和  相似文献   

15.
从军行     
蜂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天吹羌苗关山月,无那金阅万里砚。【注】无那:无奈,指无法消除思亲之愁。【赏析】这首诗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深挚感情在青海烽火城西的睐望台上,四顾苍茫,只有一座百尺高楼。正值秋季,凉气侵人,又逢黄昏,征人“独坐”在孤零零的戍  相似文献   

16.
从军行     
《小朋友》2009,(23)
  相似文献   

17.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解说:青海湖上空乌云密布,将雪山遮盖得有些昏暗,孤立在塞外的城堡只能遥望着玉门关。将士们在黄沙中无数次作战,连盔甲都磨穿了,不攻破楼兰绝不回乡。从军行@王昌龄!唐  相似文献   

18.
从军行     
中国古代诗词十分注重言志缘情。这里的“志”和“情“.可以看作是诗词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留传至今的优秀之作.无不包蕴着丰富、深刻而又积极的情志内容。其中.既有匡时济世、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和热情.也有不随流俗、特立独行的傲岸风骨和节操.还有诚挚纯真、至情至性的亲情和友谊.充分展现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重情重义的人文精神传统。而在表现方式上.中国古代诗词不仅讲求直抒胸臆、慷慨陈词.而且更为强调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将情志和意理寓于具体生动的形象之中。由是构成了一种艺术审美的民族特性。  相似文献   

19.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相似文献   

20.
常捷 《教学随笔》2013,(Z1):60-61
<正>君马黄,我马白。马色虽不同,人心本无隔。共作游冶盘,双行洛阳陌。长剑既照耀,高冠何赫!各有千金裘,俱为五侯客。猛虎落陷阱,壮士时屈厄。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学术界迄无定论。一般认为大约写于至德二年(757)。是年李兵败,李白坐罪下狱寻阳,正处于危难之时。《君马黄》是乐府古题,汉鼓吹要歌十八曲有《君马黄歌》。其诗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