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检查了肉被麻属及球隔麻属的模式及其他大量标本后,认为它们是同一个单种属。   它们均具有环状柱头和肉质的具4一5裂的管状花被,这与它们各自的原描述都有所不同。球   隔麻、球隔麻属及球隔麻亚族应分别被归并作为肉被麻、肉被麻属及肉被麻亚族的异名。与此  同时,肉被麻及肉被麻属的定义也应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2.
西藏野生荨麻的药理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野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为进一步开发西藏野生荨麻资源,本文对西藏野生荨麻的药理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是:荨麻95%乙醇提取物和荨麻水提取物具有一定抗流感病毒的作用;荨麻水提取物在1g提取物/kg体重的剂量下,具有降低正常小鼠空腹和餐后血糖的作用,经常食用西藏野生荨麻,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  相似文献   

3.
西藏野生荨麻的营养价值及开发利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野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为进一步开发西藏野生荨麻资源,本文对西藏野生荨麻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它含有人体所必须的各种氨基酸,且氨基酸总量为28.94g/100g,特别是富含人体和动物不能合成而又不可缺少的赖氨酸和色氨酸,灰分含量较高,并开发加工出系列产品,为西藏合理开发利用野生荨麻资源和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具有祛风定惊,温胃消食,主治"龙"病引起的久热,消化不良及寒症,关节炎等功能的药材西藏荨麻UricatibeticaW.T.Wang进行质量标准研究。方法基源考证、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结果通过对其性状(茎、叶、叶柄、花序)的观察及显微观察(茎横切面、叶横切、叶表面观、本品粉末),确定该药材为荨麻科植物,在此基础上建立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结论建立的鉴别方法可作为西藏荨麻的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桦木科植物(包括6属36种)的花粉进行了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系统地描 述了各属的花粉形态,划分了三种花粉类型,即桦木型、榛型、鹅耳枥型,并澄清了前人在带状加厚、孔盖和颗粒层等概念上的模糊认识。根据花粉的形态,作者不支持Hutchinson(1973)和Dahlgren(1983)把桦木科分成两个科,即榛科(包括榛属、虎榛子属、鹅耳枥属和铁木属)和桦科(包括桤木属和桦木属);而同意Abbe(1974)将桦木科作为三个族来处理,并且认为虎榛子属应该从榛族分出,置于鹅耳枥族;尽管作者不支持Kuprianova(1963)将桦木科划分为三个科,但本文所提出的三个族与Kuprianova的三个科只是分类等级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本文测定了广义榆科 Ulmaceae s.l.及其近缘类群的trn K基因5′端内含子区序列。在尝试利用该内含子区进行榆科系统发育研究的同时,探讨了其在植物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利用PAUP软件进行的系统发育分析仅得到1棵最简约树。该简约树的树长为665步,其一致性指数(CI)和保持性指数(RI)分别为0.7714和0.7965。分析结果表明:广义榆科为多系群;狭义榆科Ulmaceae s.str.为荨麻目rticales其他类群的姊妹群;大麻科Cannabacea嵌在朴科Celtidacea中,即朴科为一并系群;系统位置有争议的2个属——白颜树属Gironniera和糙叶树属 Aphananthe与朴科类群聚为一支。本研究还表明trnK基因5′端内含子区序列分析在植物较低分类等级(如近缘属间,属下种间)的系统发育研究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根据对Elatostema gagnepainianum H. Schröter模式材料的研究,为它指定了后选模式,并将其处理为藤麻Procris crenata C. B. Robinson的新异名。  相似文献   

8.
根据对Elatostema gagnepainianum H. Schröter模式材料的研究,为它指定了后选模式,并将其处理为藤麻Procris crenata C. B. Robinson的新异名。  相似文献   

9.
桦木科植物叶表皮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了桦木科6属、38种植物的叶表皮。发现该科植物成熟叶片的气孔器有四种类型:即无规型、轮列型、不典型辐射型和短平列型,叶表皮性状及性状状态对于桦木科植物属的确定和族的划分具有重要的分类学价值。在确定叶表皮性状的演化趋势时,综合了其他方面的研究成果(如Abbe,1935,1974;Brunner和Fairbrothers,1979;Hall,1952;Kikuzava,1982;Kuprianova,1963),并且发现叶表皮形态对于揭示桦木科植物的属间演化有较大的参考价值。作者认为:叶表皮特征支持将桦木科分成两个族;气孔器无规则型、气孔器外拱盖单层、气孔器在保卫细胞极区无”T”型加厚以及下表皮细胞垂周壁平直为原始的叶表面性状;下表皮细胞垂周壁具波纹和气孔器为不典型辐射型等特征仅发现于榛属、虎榛子属,铁木属和鹅耳枥属,从而将榛族与桦木族分开;桦木族包括桦木属和桤木属,由于具有较多的原始性状而比榛族原始,在榛族中,鹅耳枥属最为特化(见图1)。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I0004-I0004
腾讯科学讯(过客/编译)有人或许不会预料到浅桃色花瓣的开花植物能够在一个黑暗洞穴的地面上生存。但是研究人员确实是在中国南部的洞穴中发现了这样一种植物。  相似文献   

11.
通过扫描电镜对国产水鳖科植物(包括6属13种)的种皮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并作了系统描述。根据种皮细胞形态、外种皮表面纹饰和内种皮内层小瘤状突起的特点将水鳖科植物的种皮微形态特征划分为3种类型,即海菜花型(海菜花属)、水鳖型(水鳖属)和苦草型(苦草属、水筛属、虾子草属和黑藻属),并作出了分属检索表。本文结果表明,种皮微形态特征可作为该科族、属以及属内种级水平分类的依据,对探讨属间关系和该科的系统发育关系亦具有重要的价值。种皮微形态特征支持Hutchinson(1959)和Eckhardt(1964)将海菜花属和水鳖属分别作为一个独立的族处理的观点。苦草属、水筛属和虾子草属种皮微形态特征的高度相似性表明它们间有密切的联系,不支持将它们置于不同亚科和族的分类处理。黑藻属虽与上述3属近缘,但其外种皮特征则较为独特,因此与水筛属放在不同族中更为合理。本文种皮微形态特征的研究结果支持iki1937)和Shaffer-Fehre(1991b)等关于水鳖科与茨藻科近缘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萝藦科属龙胆目(Gentianales)的一科,280馀属,约2,000种热带草本或灌木状攀缘植物,稀灌木或乔木.多具乳汁,花瓣5枚,合生.双蓇英果,种子通常成簇,具毛、易被风从果中吹出传播.花药和柱头连合成合蕊柱.花粉粒集合成花粉块,每两个花粉块以来自柱头的轭状结构相连,虫媒传粉.一些种能育性低,植株虽然多花,但结果极少.现就该科植物的药理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描述了在广西发现的苦苣苔科一新属和一新种,即文采苣苔属Wentsaiboea D. Fang & D. H. Qin及文采苣苔W. renifolia D. Fang & D. H. Qin, 并提供墨线图。文采苣苔属的柱头外形略似长檐苣苔属Dolicholoma D. Fang & W. T. Wang, 不同在于前者叶肾形,基部心形,具掌状脉,花冠斜钟状,裂片圆形,雄蕊和退化雄蕊着生于冠筒近基部。新属在体态上还接近小花苣苔属Chiritopsis W. T. Wang, 但前者叶具掌状脉,冠筒钟状,远轴侧膨胀,柱头马蹄形;在后者叶具羽状脉,冠筒筒状,不膨胀,柱头下唇倒梯形至线形。  相似文献   

14.
马兜铃科的地理分布及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兜铃科基本是一个热带科。  东亚的横断山至华南一带是其原始分布与分化中心,热带美洲是其次生分布与分化中心。科的形态演化趋势是花被由分化的双被到不分化的单被,由分离到合生,由杯状到管状;雄蕊由多数到少数,由分离到与雌蕊结合成为合蕊柱;于房由半下位到完全下位;果实由蓇葖状蒴果到蒴果。马兜铃科分2亚科4族6属。  相似文献   

15.
描述了贵州杜鹃花属(杜鹃花科)一新种———荔波杜鹃Rhododendron liboense Z.R.Chen&K.M.Lan。该种以花序顶生,花冠粉红色,宽钟状,子房密被白色腺毛,柱头头状而近似于凉山杜鹃R.huianum Fang,但叶片狭窄,宽1.6-2.8cm,花序轴长1-3cm,花7-9朵,花冠较大,直径约8cm,花萼短小,长仅1-2mm而不同。  相似文献   

16.
系统报道了中国桑寄生科Loranthaceae33种5变种植物的花粉形态,并与澳大利亚 2属6种植物的花粉形态做了比较。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国产桑寄生科花粉外壁 纹饰可明显分为两个类型:一种类型为刺状或条状纹饰,另一种为颗粒状纹饰,这与该科的鞘 花族和桑寄生族两个族相吻合。在鞘花族类型中,3合沟、钝刺状或条状纹饰的花粉是基本类 型,合半沟或孔沟形,刺状纹饰的花粉是较进化的类型;在桑寄生族类型中,等极、3合沟、 颗粒状纹饰的花粉是基本类型,异极、副合半沟-合半沟、3沟形和沟形-短沟形或沟孔形、粗 糙或模糊颗粒状纹饰的花粉是较进化类型。根据萌发孔和纹饰可将桑寄生族类型花粉分为3个 类群:类群I包括五蕊寄生属Dendrophtho、梨果寄生属Scurrula、钝果寄生属Taxillus和大苞 寄生属Tolypanthus;类群II仅包括离瓣寄生属Helixanthera;类群III也仅1属,桑寄生属Lor anthus。在这3个类群中,类群I属于基本的类型,属间花粉差别较小,其中梨果寄生属和钝 果寄生属花粉差别最小,显示出较近的亲缘关系;类群II和类群III皆是较进化类型。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3,31(5):425-431
本文描述了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的三尖杉科花粉特征,并 对三尖杉属种间的花粉特征进行了对比。据此,笔者支持在三尖杉属内建立篦子三尖杉组Sect. Pectinatae L.K.Fu和三尖杉组Sect.Cephalotaxus的意见。根据花粉形态特征,本文讨论了三尖杉 科的范围和分类位置,同时对比了三尖杉科和红豆杉科花粉的异同。花粉形态特征说明两科之间有密切的亲缘关系,三尖杉科似乎比红豆杉科稍原始。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在中国广西发现的苦苣苔科一新属即方鼎苣苔属Paralagarosolen Y. G. Wei 和一新种方鼎苣苔P. fangianum Y. G. Wei。方鼎苣苔属与细筒苣苔属Lagarosolen W. T. Wang近缘,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花筒细筒状,不肿胀,柱头2;不同点是方鼎苣苔属叶基部有时盾状,聚伞花序具1朵花,花冠裂片顶端圆钝,蒴果宽卵状椭圆球形。  相似文献   

19.
中国桫椤科植物的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记载了我国14种和2变种桫椤科植物及其分布。根据叶柄基部的鳞片,叶轴背面 两侧的气囊体,叶轴的颜色,囊群盖以及孢子数目等性状,把它们安排在2属2亚属中,并讨论了各类群之间可能的演化关系。  相似文献   

20.
 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水鳖科Hydrocharitaceae 9属15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 了观察。水鳖科植物花粉为圆球形至近椭球形,无萌发孔或偶为单沟萌发孔,外壁纹饰通常为小刺状纹 饰,刺密集或稀疏,花粉表面具瘤状、疣状、颗粒状、皱波状突起或光滑。外壁由覆盖层、柱状层和基层组 成。覆盖层厚或较薄,柱状层小柱发育不明显,基层薄。水鳖科植物在花粉大小、纹饰类型、刺的长短、 密度、形态、萌发孔的有无以及花粉壁的结构等方面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差异,这些特征对探讨类群间 关系具有较重要意义。由于黑藻属Hydrilla和Stratiotes属花粉较为特殊,支持将它们各自作为一个独立 的族处理。水鳖科植物花粉外壁纹饰和结构特点表明该科与水雍科Aponogetonaceae、泽泻科Alismataceae 和花蔺科Butomaceae等近缘,而该科植物花粉大多无萌发孔等则反应了该科与茨藻目Najadales植物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