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都市报的市民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九十年代后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报业市场中,以《华西都市报》《南方都市报》为代表的都市报群迅速崛起。这些报纸都由各地省委机关报主办,是介于机关报与晚报之间的新型城市报纸。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南方日报社的《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方”)、福建日报社的《海峡都市报》、湖北日报社的《楚天都市报》、江西日报社的《江南都市报》、四川日报社的《华西都市报》、(以下简称“华西”)、陕西日报社的《三秦都市报》、湖南日报社的《三湘都市报》、河北日报社的《燕赵都市报》等。据中央电视台的统计,  相似文献   

2.
九十年代后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报业市场中,以《华西都市报》《南方都市报》为代表的都市很迅速崛起。这些报纸都由各地省委机关报主办,不同于传统的晚报,是介于机关报与晚报之间的新型城市报纸,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南方日报社的《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方”)、福建日报社的《海峡都市报》、湖北日报社的《楚天都市报》、江西日报社的《江南都市报》、四川日报社的《华西都市报》(以下简称“华西”)、陕西日报社的《三秦都市报》、湖南日报社的《三湘都市报》、河北日报社的《燕赵都市报》等。据中央电视台的统计,全国已有此类…  相似文献   

3.
作为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批准在全国省级媒体中第一家创办地方版的报纸,2003年7、8月<燕赵都市报>分别在省会和冀东地区创办了<都市时讯>和<燕赵都市报冀东版>.两个地方版随都市报在省会和冀东一起发行,为两地百姓量身订做新闻信息与资讯,力求成为"都市新闻总汇,社区资讯大全".  相似文献   

4.
8月16日,由燕赵都市报驻保定3位记者和6位实习生一道.进行了“跟着老电影到保定旅行——群星璀璨映保定”大型活动的燕赵都市网网络现场直播,  相似文献   

5.
李炳庠  尹亚辉 《传媒》2004,(9):49-51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而处于社会生存中心位置的大众传媒也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都市报正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进程中应运而生,它的生存土壤和发展环境是市场.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由各省报创办的都市报尝试市场化运作,由于找准了市场定位,迅速获得成功,短短几年的时间,都市报在中国报业市场上异军突起,独领风骚.由河北日报社在1996年创办的《燕赵都市报》经过8年的发展,现在已成为河北省发行量最大,广告收入最多的报纸.  相似文献   

6.
张海鹰 《新闻传播》2004,(12):42-43
8月1日到8日,笔者在河北参加了一次由燕赵都市报(河北日报社主办)承办的第九届全国省级晚报(都市报)总编辑年会,全国29家省级晚报、都市报40余名代表参会,交流了自去年以来各报的办报及经营经验,并针对媒体市场上日益激烈的资本参与竞争、跨地区经营的形势,研讨了报业进入“战国时代”后,省级晚报(都市报)的应对策略。会间,大家谈得最多的就是“竞争、改制、突破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1999年8月9日,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在青岛创办半岛都市报.经过十年的发展,半岛都市报已成为山东半岛地区信息量最大、发行量最大、影响力最强的报纸.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从《燕赵都市报》的快速发展,探究市场化运作报纸的发展理念和赢利模式。文章认为,《燕赵都市报》在报业市场上的成功,证明了它的市场定位是明确的,市场运作是积极且富有成效的。在报纸定位上,《燕赵都市报》立足于“为市井人家办报,让平民百姓爱读”;在营销定位上,《燕赵都市报》根据河北的特点和省级报纸自身的优势,创造出“拇指定律”和“时针效应”的经营理念,立足省会,面向全省开拓市场;在发展定位上,《燕赵都市报》首创哑铃型报纸,创办了两个地方版。两张新报纸在冀东和省会地区推出后,与都市报通行版形成“哑铃型”发行模式,这在全国都市生活类报纸中是一个首创。  相似文献   

9.
尽管环绕京津,河北的报业市场却曾经相对平静.1992年1月1日创刊的<燕赵晚报>是全国第17家晚报,也是当时河北省唯一的晚报,<燕赵晚报>最初是<石家庄日报>的下午版,后来逐渐演变成<石家庄晚报>,直到1992年的<燕赵晚报>.相对于党报,<燕赵晚报>在内容形式上可读性更强,但由于报业市场处于拓荒状态,读者阅读习惯需要培养,广告市场有待开发,都市生活类报纸的开拓并没有一帆风顺.为了推动晚报的发展,石家庄日报社在1995年到1998年期间,对<燕赵晚报>实行二级核算,<燕赵晚报>采编、发行、广告三位一体,调动起了报纸的积极性,广告收入连年翻番,为应对后来<燕赵都市报>的竞争打下了基出.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1994,(6)
安徽日报社三年迈出三大步本刊讯安徽日报社近三年来放手整改,报纸质量和内部管理双管齐下,取得显著成效。目前该社报纸质量提高了,报业发展达到了四报两刊的规模,而经济效益在三年中提高了4倍多。1992年安徽日报社迈出了第一步:抓报纸质量和内部管理。报社提出...  相似文献   

11.
时讯专递     
两家都市报新领导到任 本刊讯 最近,中南地区两家都市报新的主编、总编辑上任: 程益中担任南方都市报主编,南方日报报业集团社委李明英不再兼任南方都市报主编; 湖南日报副总编辑李发美兼任三湘都市报总编辑,湖南日报原副总编辑兼三湘都市报总编辑叶畅因到退休年龄,不再担任原领导职务。两家都市类报纸停办本刊讯 因报业结构调整,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2001年6月,四川成都将停办两张报纸──《蜀报》和《商务早报》。时讯专递  相似文献   

12.
《新闻前哨》2006,(7):30-30
据近日《燕赵都市报》报道:《燕赵都市报》已走过十年的风雨历程,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从创刊伊始的周报,到拥有3个刊号发行百万的日报,现成为华北区域颇具影响力和公信力的传媒。《燕赵都市报》推出了“我的都市报”读征、十年老读征集、读开放日、“书香门第”征联、“一个人和一张报纸”等一系列纪念活动。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9月18至21日,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审读室组织6名审读人员,赴榆林市与榆林日报社共同召开报纸审读座谈会,对榆林日报进行了面对面审读。榆林市委副秘书长兼榆林日报社社长贾占狮、榆林日报社总编辑高建华、榆林市文化局领导及榆林日报社副社长、副总编、纪检书记和编辑记者、榆林学院评报小组成员共四十多人参加了座谈会。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 9月18至21日,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审读室组织6名审读人员,赴榆林市与榆林日报社共同召开报纸审读座谈会,对榆林日报进行了面对面审读。榆林市委副秘书长兼榆林日报社社长贾占狮、榆林日报社总编辑高建华、榆林市文化局领导及榆林日报社副社长、副总编、纪检书记和编辑记者、榆林学院评报小组成员共四十多人参加了座谈会。  相似文献   

15.
《新闻前哨》2006,(1):20-20
本刊讯 湖北省时事报道专业委员会第10届年会暨2005年度时事新闻评奖会于2005年12月6日至9日在随州市举行。会上评出了本年度报纸时事新闻奖、优秀时事编辑奖、关心时事报道总编辑奖。交流了创新时事报道的经验。年会由随州日报社承办,22家报刊的负责人和时事编辑代表与会。  相似文献   

16.
燕赵都市报成功了,一纸风行燕赵大地!其精神、理念、机制、运作都是成功所不可或缺的.早在1998年,燕赵都市报编委会便英明决策,向除省会的全省十个市地还有北京,全方位派驻记者.如此超常规式设置,果然出奇制胜.在都市报崛起发展过程中,驻市记者掌控着"辖区"里信息资源,以强势传播之势,成为燕赵时空间一支控股的新闻力量.而2003年后,随着"哑铃型"燕赵都市报以其独特的报纸结构和经营理念在燕赵大地运行和发展,两个"哑铃"越有分量,作为脊梁的综合版的承受力越要有力量,这就更突显了派驻记者到各市地之战略要义了.  相似文献   

17.
燕赵都市报     
燕赵都市报根据河北区位特点的实际确定拇指定律、时针效应的经营模式,成为全省影响力最大的区域报纸在不断探索创新中,燕赵都市报借鉴国际传媒业扩张的经验,创办都市报地方版,走区域媒体整合之路,又在哑铃型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  相似文献   

18.
燕赵都市报创刊至今已有11年了,其间我们经历了大大小小十几次改版,5次扩版,报纸设计首先是考虑内容的设计、考虑市场变化和读者需要的设计,这些东西整合成为一个完善的系统才能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燕赵都市报正是秉承着这样的版式理念,不断经营完善着自身的品相,才使得每一次的版式革新都成为报纸经营新思路的推动力量,成为编辑思想进步的先导.  相似文献   

19.
刘文斯 《新闻窗》2009,(2):81-82
评论是报纸的灵魂,在版面中起着主导作用。《燕赵都市报》作为一份都市类报纸能跻身于大报的行列,其成功之处取决于它时评的鲜明特色。面对诸多的社会现象和问题,人们想要听到权威的观点,也需要发出自己的声音,这就造就了中国报纸时评的繁荣和发展。在报纸张扬个性,争夺读者眼球的时代,《燕赵都市报》时评版的成功值得我们分析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A:报纸绍兴日报社开办研究生进修班 本刊讯 为培养高层次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全面提高采编队伍素质,绍兴日报会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在绍兴联合开办研究生课程班,以绍兴日报社采编骨干为主的50多名学员已于今年10月底,听取了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凯作的关于报业发展问题的讲座、教授黄芝晓主讲的"编辑和评论"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