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大学生就业与经济发展、人才培养、社会和谐稳定紧密相关。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安全呈现出求职途径多样化、大学生就业安全意识淡薄、大学生就业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匮乏以及大学生就业安全形势严峻等特点。保证和促进大学生就业安全应加强大学生就业信息监管力度,加快大学生就业立法保障体系构建,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安全的管理和监控,创新大学生就业安全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已成为当今中国一系列就业问题中一道特殊的难题。研究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问题可以帮助大学生认清客观状况,形成理性的择业就业心态,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并提高就业质量至关重要。通过对大学生就业所处的环境进行分析,研究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从国家、社会、学校和大学生个人多方面提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十八大将就业提高到民生之本的高度,更提到要推动社会实现高质量就业,大学生作为社会重要的人力资源,近年来出现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如何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就业成为政府、高校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议题。相比外部因素,大学生个人的就业动机、范围选择、目标期望、就业方式等价值观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导因素,对大学生顺利就业起关键作用。本文将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分析就业价值观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形成科学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帮助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问题,进一步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4.
回顾与前瞻: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十年(2001-2011)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1年以来,大学生就业问题已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十年来,有关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大学生"就业难"、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大学生就业质量、大学生就业诚信、大学生就业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导六个方面展开的。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仍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一是关于大学生就业体制的研究;二是关于大学生就业体系的研究;三是关于大学生就业观念的研究;四是关于大学生就业率统计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大学生就业体制的转变、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能力欠缺的问题逐步显露出来。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正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所在,而大学生就业能力建设是一个需要高校、用人单位、政府共同分担的责任体系。本文从政府、高校、用人单位的视角,在深入分析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2009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政府、高校积极应对大学生就业工作,为大学生就业搭建平台.拓宽就业途径,促进大学生就业。但是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热情却低于往年,出现大学生不积极就业、不急于就业甚至不就业的特殊情况。  相似文献   

7.
就业机制在大学生人力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导向性、调节性作用,现行就业机制存在市场机制不够完善、培训引导机制不够健全,大学生就业观念不切实际、企业寻租等问题。改变大学生就业困境,要在大学生就业市场建设,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开辟就业新途径等方面进行大学生就业体制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8.
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对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对全方位塑造大学生的就业素质、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培育大学生就业的良好心理、引导大学生就业等起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当前,面对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我们要克服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理念陈旧、形式单一、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充分发挥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以全方位教育为指导思想、加强大学生就业观教育,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要内容、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以开展创业活动为主要形式、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以建设就业指导队伍为核心、完善大学生就业工作体系,最终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9.
大众化教育时代大学生就业能力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大学生就业难题,应明确培养与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性.了解大学生就业能力普遍较弱的原因,探索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涉及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需要政府、高校、社会和大学生的共同努力,推动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尽快缓解。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的欠缺,对大学生自身的顺利就业、高等院校的声誉、用人单位的人才使用等都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因此,大学生具备基本的就业法律意识,对整个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规范和谐都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从就业实践出发,重点论述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应当具备的几种法律意识,以期有利于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和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规范和谐。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高职院校毕业生求职择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高职院校应从诚信教育与就业指导相结合,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并完善诚信评价体系,完善诚信监督机制等几方面入手,加强教育与引导,使毕业生诚信就业,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相应的人才。  相似文献   

12.
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被高度关注.然而,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失信行为屡有发生、愈演愈烈,这给大学毕业生群体造成求职障碍,也给用人单位、高校和社会带来不同层面的危害.诚信就业是大学生就业的永恒主题,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充满了诚信博弈,结合经济学的博弈论,全方位了解、分析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行为,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对大学生的诚信就业提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减少就业失信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的发展还远远不能满足贫困大学生的需求,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贷款学生诚信意识差,贷款拖欠率高,诚信意识差,导致银行缺乏对这项贷款业务的主动积极性。为了促进国家助学贷款的健康发展,使助学贷款真正能起到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的作用,必须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征询制度,健全个人信用制度;加强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建设,建立切实可行的助学贷款监督体系;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树立大学生诚信观念;采取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与亲属保证担保制度相结合办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大学生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4.
要化解地方新建普通本科院校教学危机,必须从教师、学生、课程、评价、毕业生就业等危机的表征看到主动不就业、知识泛在、全民娱乐、新读书无用论等危害的本质。只有建基于科学的高等教育教学认识论、价值论,才能再造地方新建普通本科院校教育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5.
对高校毕业生求职诚信机制建设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前,高校毕业生求职诚信缺失现象非常严重,反映高校在毕业生求职诚信机制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必须加快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形成可实现网络化查询的学生基本信息档案体系,以此建立对毕业生求职行为的约束与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6.
Mature students, formally unqualified, now represent the bulk of students on the Dip H.E. at Wolverhampton Polytechnic. While problems have been encountered in establishing the value of the award for employment purposes, the success of mature students in subsequent degree studies makes clear its academic value.

Innovatory aspects of the course derive from the particular needs of mature students and include a flexible approach to admissions, varied patterns of assessment, and a move towards independent learning. The monitoring of such approaches is seen as crucial to the operation and credibility of a new course.  相似文献   


17.
和谐的大学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学生的诚信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目前,大学生的诚信危机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严重地阻碍了和谐校园的建设。因此,只有进行教育创新,完善诚信机制,实现大学生诚信回归,才能构建和谐校园和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诚信自古是人们推崇的美德。目前,高等学校中比较普遍地存在着大学生的诚信缺失问题,突出地表现在考试作弊、拖欠费用、不按时还贷和其他日常行为等方面。这些现象与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信用状况有密切关系。大学生的可塑性极大,各高校要加强诚信教育,用法律、道德约束大学生的诚信缺失行为。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事关国家、民族的未来。为了锻造高职学生良好的诚信品德,针对当代高职学生中个别较为突出的诚信缺失的状况及原因的分析,提出了在思政课教学与教书育人中注重诚信教育、在校园环境建设中营造诚信氛围、在学生自我教育中强化诚信教育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当今大学生诚信严重缺乏,考试作弊、恶意拖欠学费、助学贷款赖账不还、捏造虚假履历、学生随意毁约现象频频发生。笔者从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个人自身因素四个方面深刻剖析其原因。利用“两课”实施诚信教育,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建立制度,教师注意言传身教,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诚信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