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国内对媒介批评的概念众说纷纭,对媒介批评的对象和视角的认识也各有不同。总结前人对于其概念的研究成果,可以认为,媒介批评就是指人们以一定的新闻传播观念或者理论为依据,对新闻传播政治经济体制、媒介从业者、媒介、媒介产品以及阅听人进行的批评活动。  相似文献   

2.
媒介批评是李大钊新闻传播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丰富的新闻传播实践为李大钊媒介批评活动提供了专业基础。抨击新闻专制体制和维护新闻自由、解析不正确新闻观念和新闻传播中的一些腐败现象,是李大钊媒介批评的重要内容。感知敏锐,观察精微;突出矛盾,善于归纳;注重联系,长于比较;知识丰富,方式灵活,则是李大钊媒介批评实践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3.
方言新闻传播的特质分析及其优化策略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方言新闻是媒介和受众双重选择的结果。方言新闻以其独特传递新闻信息的魅力赢得了较大的收视市场,但同时也因它与大众媒介的传统行为和功能的不一致而受到非议。本文从方言新闻传播本身的特质分析出发,探索广播电视媒介中的方言新闻如何在批评和赞成中实现优化。  相似文献   

4.
广告新闻化是我国近年来新闻界广泛存在、深受社会诟病的一种媒介腐败现象,新闻与广告在传播性质上的叠合性使之成为可能,但两者的区别远远大于它们的叠合与相似之处。作为一种传播现象,广告新闻化不仅在当代存在,过去也不鲜见;不独中国新闻界在所多有,在外国新闻界也屡见不鲜。广告新闻化或许能给广告主带来一时的利益,但其社会危害是深广而且久远的,在受害者群列中,广告业和新闻媒体自身亦概莫能外。治理广告新闻化现象,必须从完善立法、改善传媒内部管理机制、加强教育、合理利用媒介批评等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大众传播媒介是以怎样的方式作用于我们的社会的呢 ?这一问题一直是现代传播理论与新闻理论关注的热点。该文通过对记者赖以生存的传播环境 ,新闻报道的同质同构关系 ,不同新闻传播媒体的非平衡结构 ,以及政治、经济对于新闻传播的干预 ,从微观与宏观两个层面对这一热点问题进行社会学分析 ,以揭开大众传播媒介的神秘面纱 ,认识大众传播媒介的深层结构。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即时性新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即时性新闻的传播媒介也经历了多次转型,即时性新闻传播从单向线形传播模式到双向循环传播模式,再到整体互动传播模式,它总是与当时社会条件下最快捷的传播媒介连在一起.随着人类对即时性新闻的不断追求,即时性新闻的传播将会逐渐退出传统媒介,从而转向更为便捷的整体互动的新型媒介.  相似文献   

7.
论媒介素养教育的文化研究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大陆媒介素养教育的“信息主义”取向存在着批评对象片面、批评标准单一、批评视域封闭、批评理论和方法匮乏等问题。基于此,有必要实现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从侧重媒介信息到强调媒介文化的转变。这种转变有赖于文化研究视角的引入。总体而言,这一视角的引入,将有利于人们重新理解媒介素养教育的立场、内容和目的。  相似文献   

8.
唐佳梅 《英语辅导》2008,(2):114-116
本文尝试从新闻传播学科的角度,通过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等五个方面对新闻翻译进行跨学科理论研究,以求探讨新闻传播理论对新闻翻译实践的影响和应用价值,从而提高新闻翻译的传播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接受者的角度重新审视新闻的基本问题即新闻的定义。着重在于提出一个全新的概念———新闻就是公众对媒介传播信息的接受程度。提出这一新的定义的意义在于重新考察新闻媒介、媒介控制者与公众的关系 ,以及与之相关的几个新闻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盖钧超 《文教资料》2008,(32):47-49
"三兄弟模式"是常见的童话或民间故事类型,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所熟知.从母题发生的起源上看,这一故事模式很可能源于西方.根据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可以从<圣经>记载的几个事件看出此类故事的神话原型.西方的这类故事及其在世界范围的传播演变,都是神话原型的复制与移位.  相似文献   

11.
李长之的书评及其理论和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长之是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家中致力于书评最勤 ,数量最多的学者。他认为书评是文学批评的一部分 ,文学批评的基础是在批评精神 ,批评的精神在忠实 ,在求真。同时书评应有独立的价值 ,既包括自己的主张 ,自己的体系 ,也指文字的优美 ,本身是有力的创作。李长之的书评理论及其实践对现在的书评工作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至今已显示出巨大的理论冲击力和颠覆力,成为不容忽视的批评流派。然而批评实践中亦有着批评视角单一,批评观念先行的潜在危险,多数批评成为单纯的政治批判及呼告,真正具有文学批评意义的论著仍不多见。必须有一种新的理论范式取代简单对立的二元模式。而关于理论范式转变的讨论则需回到原点,重新检讨作为理论方法论认识论的基础的身体经验的含义。涉及“身体”这一概念的变化过程,何以由一种兼顾两性的含义丰富的生成性概念置换为一种单属女性的功能性器官?如果对此概念的涵义不能重新描述,理论仍将无法走出旧有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媒体与媒体价值观,认为媒体批评是大众传媒和文学批评相结合的产物,它主要受制于传媒文化,是传媒文化操纵、策划的结果,因而具有某种价值导向性。媒体批评对传统批评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同时也给文学批评带来了生气和活力。从媒体的价值观及媒体批评的基本特征、自身利弊中可以体现出媒体批评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司马迁撰写《史记》,欲成"一家之言",并对社会历史"稽其兴坏成败之理",表现出了强烈的批判性,而这一批判的功能又是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的。"论赞"是直接评判;"寓论断于叙事"中隐含批判;微言讥讽中寄寓批判。  相似文献   

15.
针对1930年代中周武侠小说的激烈批评,其实质是新文学阵营对通俗文学的“政治压倒审美”式批判,动因是新文学对通俗文学读者群的争夺,引出了新文学必须善用现代传媒、实现文学大众化的重要课题。在政治功利与审美追求、“社会影响”与“品格操守”的二律背反中,瞿秋白结合苏俄普罗文学经验,提出了政治化与大众化并举的新思路,旨在建设无产阶级文学。中国武侠小说在“反武侠”动力机制的作用下,积极调整,不断前进,批评是永葆其活力的悖论式法宝。  相似文献   

16.
在马克思那里,资本主义是通过资本与技术的结合来实现对工人的强有力的统治和剥削的。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科技的进步受制于资本增殖逻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以及与此相关的劳动资料和劳动组织方式的改进等技术进步形态,都强化了资本对工人的剥削和控制。因此,资本批判逻辑下的技术批判构成了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了马克思批判思想是资本主义批判和技术批判的结合,也是技术历史进步性与社会变革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尼尔·波兹曼是媒介环境学派中坚定的批判主义者,其批判三部曲分别考察了过度娱乐、童年变迁和技术影响三大命题,提出了“媒介即隐喻”、“童年的消逝”以及“技术垄断”等独具特色的批判理论。站在技术研究视角下纵观波兹曼的批判历程,贯穿其中的是他对媒介技术负面影响的持久关注,他始终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新技术形式带来的消极偏向上,“形式决定内容”是其理论的基点。  相似文献   

18.
高校教师媒介批判能力与教学运用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媒介产品迅速扩张和媒介手段广泛应用的时代,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迫在眉睫,媒介素养教育中高校教师的媒介批判能力尤为重要。媒介批判能力在内涵上与媒介批判思维是有所差别的。高校老师的媒介批判能力在教学中的运用体现为解释能力、交流能力、批判知识、批判技能及教学反思能力,探索并形成适合培养媒介批判能力的教学模式,其目的是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媒体信息的自我辨识能力和影响、改善媒体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文学批评领域,金圣叹的小说戏曲批评历来为人们所注目,以至于淹没了金氏在其他方面的成就与贡献,金批《史记》即是其一。论文着重从金批《史记》的批评视角方面关注金氏《史记》研究的价值:一目之以“文”;二动之以“心”;三析之以微。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分析,肯定了金氏在《史记》的文学研究方面的贡献及地位。  相似文献   

20.
批判概念的涵义,在西方思想界是自明的,但在中国一直晦暗不明;而且批判概念在中国曾被歪曲误解得面目全非,人们甚至把被误解的批判当作本来涵义的批判,至今对批判概念的本来涵义懵懵懂懂.而当代中国社会的现实发展,亟需我们恢复哲学批判概念本来的、合理的内涵,开展正常的批判和发挥哲学的批判功用.哲学的批判是一种形上批判或元批判,其涵义是批判的本来涵义.对哲学的批判概念的本来涵义作了探讨性的诠说,大致廓清了哲学批判概念的基本义域,并由此对这一概念作了界说.诠说和把握哲学的批判概念,对于合理、恰适地发挥哲学的批判功用,进而开展其他领域的批判,以及促进和繁荣学术事业,均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