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旨在开发一个可用于体育运动实践的简便有效的心理唤醒测量工具。对原有的运动员心理唤醒量表进行了修订和简化,并搜集了修订后量表的信效度资料。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员心理唤醒量表(MASA)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重测信度和结构效度。  相似文献   

2.
运动状态是由心理和生理效能共同实现的,良好的运动状态是获取优异比赛成绩的必要条件。唤醒是有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状态和程度,是行为及生理的强度。唤醒影响运动状态形成的理论有:内驱力理论、倒U理论、最适功能理论和自我效能理论。  相似文献   

3.
要使运动员取得优异的成绩,必须充分重视赛前准备工作,把唤醒水平调节到适宜水平。根据献资料,探讨了放松疗法对唤醒水平的影响及放松疗法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4.
唤醒是人为逃避危险的动作过程。唤醒水平是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过程。不同的运动项目对运动唤醒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唤醒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运动成绩。耶克斯——多德森提出的倒“U”学说, 直观地揭示了这一结果。运动员在比赛前、比赛中只有全身各有关器官系统进入工作状态,发挥机体最大机能去参加比赛,方能发挥水平取得优异成绩,这种对全身各有关器官系统的动员就是唤醒,也叫激活、兴奋。  相似文献   

5.
归因训练的研究设计与理论检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研究设计和理论检验两方面对3个归因训练研究进行了比较,分析了Weiner的归因理论中的一些要素,讨论了研究设计中的控制组、测试类型、运动任务、被试、测试、训练类型等问题,提出了一个归因训练研究的综合模式。  相似文献   

6.
查阅文献资料,在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传统训练周期"理论的科学性和局限性,指出其在训练实践中具有不能适应新赛制安排的弊端,并归纳现阶段优秀运动员训练周期理论的演进历程。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人体的所有行为活动均源于脑,竞技体育的金牌也同样具有“心灵”的一面,心理对运动成绩表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如果我们将竞技运动能力视为一个车轮的话,那么,那些对竞技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的因素,例如天赋、体质、解剖、器械、社会环境、训练和心理等,就是支持这个车轮的“辐条”。如果这些“辐条”中的任何一个出现损坏,包括“心理”的因素,其后果均会直接影响或破坏整个车轮的正常运转。由此可见,运动员的心理活动是竞技能力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在于将已具有的能力在某一特定时刻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运动训练理论的若干争议性问题,是当前研究的焦点.通过思辨,认为人的认识过程不可能完全建构出客体的真实结构,训练理论理性只是一种"有限理性",自然会产生争议,而实践理性是唯一具有立法权的训练行为准则.在实践过程中,理论自身的缺陷和在实践中的困窘是产生争议的隐性和显性诱因,化解争议的唯一办法是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9.
张建华 《体育学刊》2007,14(6):89-92
通过重新审视训练理论的形成及其功能,认为训练理论存在着正误之分,并不是所有训练理论都可以用来指导实践;训练理论指导实践的前提是理论必须正确,科学的训练理论才能指导训练实践.在训练实践中,训练理论的准确性、时代性和科学性是制约训练理论发挥其功能的自身因素,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文化和理论素养、反思意识和能力、运动智能、运用理论开展实践的能力及创造性思维则是制约理论功能的实践主体因素;同时,训练理论与训练实践的分裂也会阻碍理论指导实践功能的发挥,实现训练理论与实践统一的最佳途径是行动研究.  相似文献   

10.
锻炼行为和锻炼动机的跨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跨理论模型,采用对587名知识分子问卷调查数据,对不同锻炼行为阶段的人群的锻炼行为和锻炼动机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①处于坚持阶段的锻炼者每次锻炼时间最长、每周锻炼次数最多,行动阶段的锻炼者参与的体育锻炼项目数量最多;②随着锻炼行为阶段向前发展(前意向→意向→行动→坚持),锻炼频率呈现持续递增的趋势;③处于行动阶段的锻炼者锻炼动机最强;④在前意向→意向→行动的变化阶段,锻炼动机都呈现出增强的趋势,但在行动→坚持的变化阶段变化非常小,且有减弱的趋势,锻炼动机对锻炼行为阶段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前3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
论心理唤醒概念的强度-方向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理唤醒一直是运动心理学领域中倍受研究者关注的研究内容,在这方面已有大量的研究成果.然而心理唤醒的概念问题却很少为研究者所重视,不同研究者对心理唤醒概念的理解不尽一致.本文分析了以往有关心理唤醒概念理解上的两个误区,并在分析已有心理唤醒概念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心理唤醒的强度-方向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问卷调查、数理统计与逻辑推理等方法,利用运动员心理唤醒量表(MASA),对参加2009年江西省体育高考的201名考生(男125,女76)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考生的正性心理唤醒量表和心理唤醒强度量表的得分都处于中间水平,而负性心理唤醒量表的得分处于较强层次;男女考生在正性心理唤醒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性格内向和外向的考生在唤醒强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10年在东南大学举办的江苏省第十七届运动会高校部田径比赛的跨栏项目运动员心理唤醒水平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数据表明,大学生处于心理素质发展的不稳定期,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心理波动,从而影响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发挥。  相似文献   

14.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模式及特点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模式有课程模式、治疗模式和生态模式。心理训练与课程模式有机结合,强调心理健康教育应秉持“心理建设优于心理预防”的原则,经过系统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心理调控技能,提高心理承受力。  相似文献   

15.
不同的运动项目需要不同的唤醒水平,驱力理论和倒U型假说等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运动表现和唤醒水平之间的关系。网球运动中的网前截击效果与唤醒水平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通过文献资料查阅和实验研究发现,唤醒状态水平与网球运动技术中网前截击效果存在着类似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16.
优秀中长跑运动员心理特征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有关优秀中长跑运动员的心理特征、测量变量、男女运动员的性别心理差异、个性特征及赛前最佳觉醒等问题进行了科学、系统的综述。  相似文献   

17.
雍明  蔡赓 《体育科技》2006,27(4):61-65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文献进行整理,对应激、唤醒和焦虑的概念进行探讨,旨在阐明三者之间的关系。应激是一个过程而绝非一种状态,唤醒可以是应激过程中的某种状态,而焦虑是心理唤醒水平中的一个部分。在一定范围内可以用焦虑水平来反映唤醒水平,但它决不能代替唤醒概念的全部。  相似文献   

18.
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心理训练效果评价结构模型进行了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心理训练效果评价结构模型包括3个二阶因子和由29个项目组成的12个一阶因子,其中3个二阶因子是生理评价指标、心理评价指标和行为评价指标;12个一阶因子包括肌电值、指端血容量、脑电图、指端脉搏率、掌心皮肤温度、运动表现、表象清晰度、赛前认知焦虑、赛前躯体焦虑、比赛信心、注意力和价值取向。所研制的评价模型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可以作为心理训练效果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19.
跳高运动员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技术动作,而且还要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然而,在跳高训练实践中,由于教练员缺乏对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分析与评价,忽视心理素质在比赛中的重要性,导致运动员在大赛中发挥不出自己的水平。因此,加强心理训练与心理调控对提高跳高运动员运动成绩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