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西汉元狩二年(前121)秋,匈奴单于伊稚斜怒浑邪王、休屠王被汉军杀虏数万人,欲召诛之。浑邪、休屠二王恐,谋降汉。与汉共谋既定,休屠王却悔而不降,浑邪王杀休屠王而兼并其众。霍去病迎降大军渡过黄河,与浑邪王众相望,忽闻浑邪王部下颇有疑汉军掩杀而逃跑者,霍去病轻骑驰见浑邪王,坚其降汉决心,促使其果断平乱。之后,浑邪王遂率四万余众降汉,河西之地由此纳入汉朝版图。浑邪王降汉之事,《史记·匈奴列传》等篇皆有所载。班固亦取《史记》之说,在《汉书·武帝纪》等诸多篇章中亦屡屡载之。确知浑邪、休屠王降汉,是匈奴单于逼出来的,不是汉朝迫降的。但班固在《汉书·西域传(上)》将票骑将军于元狩二年春夏两次"击破匈奴右地",同当年秋"降浑邪、休屠王"二事笼统混言,给后世造成"票骑将军迫降浑邪王"的误解,又在《汉书·地理志后叙》说:"自武威以西本匈奴昆邪王、休屠王地,武帝时攘之。"给后世造成"汉朝武力夺得河西之地"的误解;本属匈奴内部矛盾,而无端改换为汉匈矛盾,显然都是错误的,亟应加以纠正。  相似文献   

2.
刘肃《大唐新语》序文说:“圣唐御宇,载几二百,声明文物,至化玄风,卓尔于百王,辉映于前古。”其实唐代文运之隆,首推诗歌。李世民父子建国以后大约三百年间,名家辈出,珠玑毕陈,万紫千红,争奇斗艳,诗坛上无限生机,甚至傲放不羁的名诗人李白也称赞道:“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古  相似文献   

3.
《战国策·魏策》“夫专诸之剌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如何理解”彗星袭月”、”白虹贯日”、“苍鹰击殿”和“休祲”呢?这要从古人对自然物的禁忌说起。  相似文献   

4.
植小怀大,有志于整理《司马相如集》。不过,《大人赋》与《楚辞·远游》的关系,却颇为棘手:话说纷呈,聚讼已久,或有说而不敢苟同.或定疑而尚未释疑。现不揣南陋,谨质疑如下,以求教正于诸前辈及其他同志。一、写作年代后征《远游》云:“羡韩众之得一”,洪兴祖《补注》引《列仙传》云:“齐人韩终,为王采药,王不肯服,终自取之,达得仙也”(《楚辞补注·远游》人韩众(又作终)之事,始见于《史记》之《秦始皇本纪》,始皇王十二年载.“园使韩终、俱全、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药”;又,三十五年载,“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市等费以巨…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阅读》2007,(1):112-112
《庄子·至乐》载:“支离叔与滑介叔观于冥伯之丘,昆仑之虚,黄帝之所休,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恶之。支离叔曰:‘子恶之乎?’滑介叔曰:‘亡’。”[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汉魏敦煌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分“天下”为九州。今天的河西广大地域,属于雍州。因此,秦以前,敦煌为“禹贡雍州之域”。可是,因为《禹贡》里有“三危既宅,三苗丕叙”的记载,《尧典》有“窜三苗于三危”的记载,《左传》有“故允姓之奸居于瓜州”的记载,而自汉以后,人们知道了敦煌,也知道了敦煌的东南有座山叫做“三危山”,所以,后来集注典籍,往往把三危、三苗和敦煌、瓜州联系起来,代代相因,几成定论。其实,“三危远不在敦煌”(注1),秦以前的敦煌情况,还有待于今后的考古发现。秦统一六国,筑长城,西不过临洮。这时的河西为月氏所居。汉初,月氏受匈奴侵掠,被迫西迁,匈奴浑邪王、休屠王驻牧于月氏故地。公元前121年,浑邪王杀休屠王  相似文献   

7.
《一篇讨伐“四人帮”的檄文》(载1976年12月5日《人民日报》)和《一个在文化大革命中成长的反潮流战士》(载1976年12月14日《人民日报》)是两篇好通讯,它颂扬了李春光、朱锦多两位革命青年与王张江姚“四人帮”作坚决斗争的动人事迹,读之令人深受教育,深受鼓舞。它使我们看到,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所倡导的反潮流革命精神正在我国发扬光  相似文献   

8.
王明元与杨开三合写的论《论高尔基之死》(载《俄罗斯艺》1994年第3期)提供了国内外关于高尔基之死的种种说法及资料,读后受益非浅。特别是作大胆推断,对高尔基之死这个疑案持“自杀说”令人耳目一新。然而笔反复阅读王,杨两人的论,查阅有关资料,觉得王,杨的论点值得商榷、论据也有不确之处。  相似文献   

9.
一《楚世家》载顷襄王元年“秦要怀王不得地,楚立王以应秦。秦昭王怒,发兵出武关攻楚,大败楚军,斩首五万,取析十五城而去。”《世家》系此事于顷襄元年,若云:“楚立王以应秦,”似所立之王即为顷襄。实则不然,所立者摄政之王耳。  相似文献   

10.
公元八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发生安史之乱,回纥出兵协助唐朝平叛。杜甫《秦州杂诗》第七首有“防阿赴沧海,奉诏发金微”之句,后半句即指其事。唐人沿用汉朝习称,把阿尔泰山叫做金微山。如《全唐文·命吕休璟等北伐制》中有“长驱沙漠,直指金微”,讲的就是讨伐阿尔泰山区的后突厥默厥。《通鉴》载:“郭子仪以回纥兵精,劝上益征其兵以击贼。怀仁可汗遣其子叶护及将军常德等将精兵四千余人至凤翔”。《旧唐书·回纥传》载:至德二  相似文献   

11.
“经”史”之别是王闿运《春秋》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并形成了他治《春秋》的整体思维意向。他认定《春秋》及《公羊传》、《榖梁传》是“经”不是“史”,在“义”不在“事”,而《左传》为记事之书。在此前提下,王阎运展开了对《春秋》学的研究,沿袭公羊家之“义例”解经风格,阐释经典之微言大义,以达通经致用之目的。  相似文献   

12.
司马迁寓论断于序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六说:“古人作史,有不待论断而于序事之中即见其指者。惟太史公能之。《平准书》末载卜式语,《王翦传》末载客语,《荆轲传》末载鲁句践语,《晁错传》末载邓公与景帝语,《武安侯田鼢传》末载武帝语,皆史家于序事中寓论断法也。”“寓论断于序事”,这确切是太史公书的特点。司马迁不用专门说一些议论的话,就可以在史实的叙述中把自己的论点表达出来,这是他表达历史论点的特殊形式。顾炎武指出这个问题来,对于我们研究司马迁的史学,大有启发。  相似文献   

13.
破琴     
《吕氏春秋·本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晋书·戴逵传》载:戴逵博学善属文,少有文艺,善鼓琴,太宰武陵王司马唏其能琴,使人召之。逵对使破琴,日:“戴安道(逵字)不为王门伶人!”  相似文献   

14.
曹雪芹将其“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的“千古未有之奇书”《红楼梦》(总名)“题曰《金陵十二钗》”,十二钗在书中地位之重要显而易见.然而十二钗之角色意义,却并非那样简单、易懂.除在野史小说层面代表“金陵十二女子”(“十二冠首女子”)外,从明清兴亡史之角度看,“绛洞花主”——十二钗之“王”是汉家天子,十二钗则是明末清初满汉诸大臣;自“反面《春秋》”方向观,“宝天王”是周天子(“天王”乃周天子专称),十二钗则是春秋十二公.若《春秋》还可视为“亘古第一人”孔夫子的“自传”(《孟子·滕文公》载夫子语:“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红楼梦》——“拟《春秋》”之传主、“千古第一奇人”贾宝玉便是孔夫子,从而金陵十二叙之喻指对象亦将随之而转换.通常认为金铁十二人之出处与宋人沈立《海棠百韵》有关,至此则可寻出取义之因:“金钗人十二,珠履客三千”的“背面”正是“贤哲人十二,弟子众三千”;在回回“有本”,无一字无“出处”,无一人无“来历”之《红楼梦》书中,“金陵十二钗”恰与“孔门十二哲”相对应.  相似文献   

15.
《语文学习》92年12期载文,称唐王之涣《凉州词》首句“黄河远上自云间”宜作“黄沙直上白云间”。作者因“站在玉门关”“没有看到黄河”,遂断言“黄河远上”句“不伦不类”,“破坏了意境的和谐统一”。此说未免武断。《凉州词》首见唐芮挺章《国秀集》,其一、二句作“一片孤城万仞山,黄河直上白云间”。唐薛用弱《集异记》载王昌龄、高适、王之涣。旗亭画壁”故事,称王之涣曾亲耳聆听美貌歌妓奏《凉州》歌,唱词首句  相似文献   

16.
《情探》旧名《王魁负桂英》、《活捉王魁》,是京剧、川剧、越剧等许多剧种的保留剧目之一。有的演出全本王魁负桂英,也有的只演出《阳告》、《阴告》、《活捉》这几场。这本是一个古老的剧目。明叶子奇《草木子》说,“俳优戏文,始于《王魁》”;徐渭《南词叙录》说:“南戏始于宋光宗朝,永嘉人所作《赵贞女》《王魁》二种实首之”。可见这个剧目是南戏最早剧目之一,以后八百多年来,戏文、杂剧、传奇、近代地方戏都有此剧演出。宋官话杂剧有《王魁三乡题》一本,话本有《王魁负心》,戏文有《王俊民休书记》,元柳贯有《王魁传》,杂剧有尚仲贤《海神庙王魁负桂英》,至明代,则有阙名《桂  相似文献   

17.
罗敷何许人?     
古乐府《陌上桑》叙述一个年方二八的秦罗敷在陌上采桑,为使君看中,要强娶她,被她严词拒绝的故事,诗中的罗敷,历史上实有其人。据崔豹《古今注》载:“秦氏,邯郸人有女名罗敷,……王仁妻,……罗敷采桑于陌上,赵王登台见而悦之,因置酒欲夺焉,罗敷巧弹筝作《陌上桑》之歌以自明,赵王乃止。” 另一首汉代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中也曾涉及一个“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的罗敷,她与《陌上桑》中的罗敷同名同姓,但并非一人。 《汉书·武五子传》中载“执金吾严延年字长孙,女罗紨。”周寿昌  相似文献   

18.
近来,有读者来信就新版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第一册第61页关于参予“七国之乱”的七国(吴、楚、赵、胶东、胶西、济南、灾川)的注释提出质疑,认为其中的“灾川”无论从文字的本意,还是从地名、地理位置上看,均应写作“淄川”。另外,我们发现有几本通史,在写西汉“七国之乱”时,也将“灾川”写作“淄川”。究竟哪种写法正确呢? 《史记》卷52《齐悼惠王世家》载:“孝文帝以所封悼惠王子分齐为王,齐孝王将闾以悼惠王子杨虚侯为齐王。故齐别郡尽以王悼惠王子:子志为济北王……子贤为灾川王……。”  相似文献   

19.
《邹忌讽齐王纳谏》(下简称《讽谏》)一文,不少读者读如史传,似乎历史上的邹忌真是一位善于“讽谏”的贤臣,齐威王真是一位虚心“纳谏”的明君。其实,这完全是历史的误会。“讽谏”之事,子虚乌有,《讽谏》一文,出于“拟托”(缪文远《战国策考辨》)①。这一点,从下列三个方面可以概见。 首先,《讽谏》一文与先秦寓言如出一辙。 《吕氏春秋·达郁》载下面一则寓言: 列精子高听行于齐湣王,善衣东布衣,白缟冠,颡推之履,特会朝雨,祛步堂下。谓其侍者曰:“我何若?”侍者  相似文献   

20.
长沙王吴芮之子吴臣嗣王后,有人认为他暗中参与了黔布的叛乱,后又骗取了对刘澳的任命等①。本文拟就吴臣是否“反叛”等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一、吴臣嗣长沙王在位时间。《汉书·高帝纪》载,汉五年(前202年)二月,“立番君芮为长沙王”。“一年薨,谥为文王,子成王臣嗣”②。所以,吴臣当是汉六年(前201年)继为长沙王的。但吴臣死于何时,由吴芮之孙吴回继为长沙王的问题上,《史记》有不同记载:《在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孝惠二年(前193年)“哀王回元年”。即吴臣死于孝惠元年(前194年)。《综布列传》;“布故与番君婚,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