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燕萍  李静 《文教资料》2010,(10):224-225
为探讨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本文作者采用大学生适应量表和心理应激量表对独生子女大学生进行了评定,发现独生子女在学习适应和家庭应激方面与非独生子女有及其显著差异(p〈0.00),因此独生子女大学生在心理应激和对大学生活的适应方面存在一定的心理缺陷。应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教育,帮助独生子女大学生建立稳定、乐观和积极进取的健康心理。  相似文献   

2.
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教育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生子女大学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相比较,在心理发展状况和个性心理特点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但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心理弱点。针对他们的心理优势和弱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加强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引导独生子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抓好独生子女的入学教育;提高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队伍建设,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自从我国推行独生子女政策以来,高校独生子女比例越来越高,由于与多子女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存在着差别,独生子女大学生有其特有的心理特征。我们应该根据其心理和性格特征改进教育方式方法,因材施教,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4.
独生子女大学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相比较,在心理发展状况和个性心理特点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但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心理弱点.针对他们的心理优势和弱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加强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引导独生子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抓好独生子女的入学教育;提高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队伍建设,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采用自编大学生谦虚量表对6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谦虚心理的现状及其特点.结果显示,大学生谦虚及其各维度的得分均属中上水平,大学生谦虚心理及其各维度均不存在性别差异.独生子女大学生谦虚认知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独生子女大学生谦虚行为得分低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来自县镇的大学生谦虚动机维度得分高于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6.
目前,高校新生中的独生子女的比例逐年大幅增加,对从高中升入大学,开始人生光辉历程的当代大学生来说,适应期的心理非常复杂,而独生子女其特殊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使其在入学后表现出种种矛盾心理冲突。因此,正确把握独生子女新生的心理特征,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防止不良心态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状况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独生子女大学生业已成为我国大学生中的主要群体。如何对这一特殊群体进行教育,引起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本着重分析和探讨了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理现状及心理发展的制约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多数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受家庭、学校以及生活环境的影响,一些高校学生出现一些不良心理反应以及心理障碍,笔者结合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提出针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吴丰  任新红 《文教资料》2008,(12):219-220,199
本文阐述了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理行为的主要特征,论述了对独生子女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0.
当代大多数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受家庭、学校以及生活环境的影响,一些高校学生出现一些不良心理反应以及心理障碍,笔者结合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提出针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1.
根据大学生手机依赖心理调查问卷结果表明:①因社会成长环境、家庭状况、个性特征的不同,所赋予的社会分工和角色也不同,造成了大学生手机使用在性别、专业、生源地、恋爱状况以及是否独生子女方面存在一定差异。②大学生手机依赖使用与其心理症状与躯体症状存在一定相关。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心理矛盾产生的原因,进一步从内在因素和外在社会环境两个方面阐述了大学生心理矛盾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从教育制度、教育形式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上提出了解决当前大学生心理矛盾的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对城市生源大学生中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结果发现:城市生源大学生中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焦虑、抑郁、社交退缩、社交攻击、偏执、强迫、依赖和精神病倾向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二者在躯体化、自卑、性心理障碍和冲动四个方面差异不显著;城市生源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心理更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法对襄樊职业技术学院2007级大学生316名大学生(男64人、女252人),其中独生子女145人,其它171人,进行匿名性的自编问卷调查,然后进行χ^2检验分析。结果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两类学生之间心理抑郁与心理健康等级无统计学差别(P〉0.05);抑郁原因有较大的统计学上的差别(P〈0.01),独生子女前四位原因为升学就业压力、恋爱情感矛盾、人际关系孤独与教书不育人;非独生子女为升学就业压力、教书不育人、人际关系孤独与经济困窘;心理抑郁造成自杀的因素具有相似的排序,心理抑郁是可能自杀的首要因素,有一定的统计学的差别(P〈0.05);心理应激强度过大是自杀时可能的心理状态的首要因素,其次是两周来严重抑郁,有明显的统计学的差别(P〈0.01);相似的自杀后的危害后果,以个人的所谓“仇人”作为侵犯对象,无统计学的差别(P〉0.05)。结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关注抑郁、预防自杀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欠发达地区农村籍大学生心理问题更为突出。通过测量发现,江苏欠发达地区农村籍大学生心理现状低于全国青年常模水平,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在针对学历、年级、性别、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等不同类型进行了差异比较后,认为应夯实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础,提前做好知识储备;修正农村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偏差,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完善高校的相关建设,打牢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16.
江苏欠发达地区农村籍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欠发达地区农村籍大学生心理问题更为突出。通过测量发现,江苏欠发达地区农村籍大学生心理现状低于全国青年常模水平,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在针对学历、年级、性别、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等不同类型进行了差异比较后,认为应夯实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础,提前做好知识储备;修正农村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偏差,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完善高校的相关建设,打牢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17.
杨建飞 《教书育人》2010,(7):102-103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高校学生中独生子女、贫困大学生的增多,以及学业、就业等问题的增加,而且青年大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尤其是情感丰富与情绪不稳定的矛盾状态十分明显,强烈的自我意识,不确定的人生目标,激烈的情感冲突,复杂的价值取向,这些使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极易出现心理失衡,造成适应不良甚至出现人格障碍,容易引发校园极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独生子女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独生子女大学生业已成为我国大学生中的主要群体。社会对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关注也日趋显著,如何对这一特殊群体进行教育,引起了教育界、心理学界等各方面的普遍关注。目前,关于独生子女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研究片面并且尚显不足,仍有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西部贫困地区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的现状。方法:采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对地方性大学(商洛学院)学生以院为单位进行整体抽样调查。结果:(1)大学生在我效能维度上存在性别差异,且男生显著高于女生;(2)不同家庭住址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水平在希望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且城镇显著高于农村;(3)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在自我效能和韧性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大四显著高于大一学生,大二学生的坚韧性水平最高;(4)在是否独生子女变量上,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水平在希望维度上呈现显著差异,且独生子女在希望维度上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结论:西部贫困地区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现状良好,在积极心理资本总分及各维度上呈现出中等偏上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大学生心理韧性发展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354名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心理韧性问卷”,考察了大学生心理韧性的性别差异、年级特点、是否独生子女类型和城乡类型差异。结果表明:(1)男大学生在情绪控制上显著高于女大学生,而女大学生在人际协助上显著高于男大学生;(2)大学生在心理韧性上年级差异显著,大四学生在目标专注、积极认知、家庭支持、人际协助、个人力和支持力上显著低于大一、大二和大三学生;(3)独生子女大学生在目标专注、积极认知、个人力和支持力上,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4)农村大学生在目标专注、积极认知、情绪控制、人际协助、个人力和支持力上显著高于城镇少数民族大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