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的组稿编辑□徐丽萍在英国出版业中,有些编辑专门从事组稿工作,称为组稿编辑。组稿编辑收入颇丰,有身份和地位,受社会尊敬,他们的名字可以变成铅字印在书上。他们是出版社的中心,出版社靠他们源源不断组来的书稿得以生存和发展。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市场调查、开拓...  相似文献   

2.
编辑组稿的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杰 《编辑之友》2003,(5):44-47
编辑流程中的第一步是组稿,有了稿件,方能进入编辑、审稿、排版、校对直至印装出版,随后是经过流通渠道到读者手中。因此,编辑除了具有较高的政治和文化素养、较强的业务能力、广博的知识外,重要的是要有较强的组稿能力,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高明的编辑如果离开了作者,无“米”下锅,那么他也只好空叹息了。可见组稿是编辑的基本功之一,做好组稿工作,对出版物的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做编辑的都知道,稿件的来源无非两种途径:一种是作者主动投来,一种是编辑主动约稿。作者主动投来的稿件带有盲目性,他不知道该出版单位有无此类出…  相似文献   

3.
新的世纪面对新的挑战。在报刊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如何进行组稿,作为新时期的编辑,显得尤为重要。出版界曾有人把编辑工作分解为制定、实施选题计划和案头文字编辑两个部分,把编辑人员分为策划组稿编辑和文字编辑两种,并且策划组稿编辑的待遇往往高于文字编辑。这样的安排并非全无道理。编辑的策划组稿能力是编辑的整体素质的综合显露,它既是编辑学识修养的外现,也是对编辑社交公关能力的考验。当然更是对编辑职业精神的测试。编辑的组稿能力及组稿效果必须建  相似文献   

4.
一位好编辑     
《女麦客王出征陕甘宁》一稿获得了第二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同事们纷纷向我祝贺,我告诉大家一个实情:获奖证里有方维学老师的一半。1991年6月初,我将采写何俊英带领联合收割机去陕甘宁割麦的消息稿送到省城一家新闻单位,被一位编辑老师“枪毙”了。我不死心,赶到西安晚报碰运气。恰巧碰到方维学老师,方老师看了稿子喜形于色:“好东西,这样的好稿有啥说的!”他放下他自己正写的稿子,逐字逐句地推敲起来。他提出“麦客王”前面应加上“女”字,使标题更加新颖吸引人。他反复推敲,收割机的颜色是“桔红色”还是“桔黄色”,他同我商量,删掉了原稿百十个字的“多余话”,使稿件短小精悍。方老师  相似文献   

5.
刊物的优劣,最关键取决于稿件的质量,因而每一个有责任心的编辑都会使出浑身解数,以期组来高质量的文稿。然而,要经常组到好稿并非易事:一、吃准定位同一篇稿,甲刊视为劣稿,而乙刊则可能视之为宝,这样的情况并不鲜见。例如,一个面向基层小学教师的教学参考期刊,不太会欢迎那些对某个字词钻研得很深的文章,也不太会欢迎那些超越教学大纲节外生枝的争鸣文章;而这些文章在某些语言学方面的学术期刊,或者学术性较强的教育类期刊中也许会大受欢迎。同一稿遭遇迥然不同并非编辑眼光有失客观,而是因各种刊物定位不同,刊物受到读者群的制约,对稿件取舍必然有不同的标准。因此,一名优秀的编辑要想组得质量高的稿件必须真正领会刊物的办刊方  相似文献   

6.
出版社的产品源头来自编辑,来自编辑的思想,这是国际出版行业遵循的原则。让我们看看国外编辑是如何进行工作的。 国外出版社编辑部的基本人员结构是:组稿编辑—文字编辑—助理编辑—编辑助理—一般文员等。它既标志着工作性质的不同、职位的高低、收入的差距,也标志着智力投入的多少和承担风险的程度。出版社收益的源头来源于组稿编辑的想法和灵感,及其对读者的了解,对社会流行、市场规模和新产品  相似文献   

7.
科技期刊编辑的组稿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提高科技期刊的组稿质量与效率,对近年来的组稿实践进行总结.组稿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是:稿件质量不高;稿件未达到刊出要求;约稿失败;约稿内容失实.认为精心准备,提高选题质量;全面评估候选作者,确定组稿对象;编辑与作者充分沟通;加强审稿等是提高组稿质量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8.
改革的浪潮席卷着中国的大地,每一个角落,每一种行业都激起或大或小的浪花;竞争的激烈给每一个企业或个人带去了成功,也带去了失败。作为精神产品工厂的出版社,怎样才能顺应这场大潮,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稳步向前?唯一的答案是:不断进行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改革。组稿编辑的设置,应是这些改革中的一项。据说国外的出版社大都设置组稿编辑和文字编辑。我国的出版社有这种必要和条件  相似文献   

9.
今年元旦刚过,一位朋友来电话报喜,说他从网上看到,《新民晚报》“林放杯”杂奖揭晓,我的《论“走过场”一在获奖名单上,朋友说这可是个大奖,奖金3000元呢:我为这个消息高兴,但首先想到的是,这笔奖金我无权独享,因为真正该受奖励的是一位编辑,是他玉成了——甚至可以说是“挽救”了这篇最终获奖的杂,而这位编辑并不在新民晚报社供职,他是《汇报》“笔会”版的编辑朱大路同志。  相似文献   

10.
在粉碎“四人帮”之前的那几年里,如果你曾经有机会到过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资料室,那么,你一定不会忘记,在那间阴暗而又充满着霉腐气味的小屋里,靠窗的方桌前,总是坐着一个大块头的男人。他那一双坚实有力的大手,从早到晚地翻弄着一摞摞的报纸,一刻不停地剪了又贴,贴了又剪……。虽然他的实际年龄已经五十岁了,看上去,却象一个四十刚出头的中年壮汉。他身高一米九○,象一个标准的篮球运动员。他那倔犟的头颅,恰与魁梧的身躯相称。在他黝黑的脸膛上,通常总是带有一种严肃而庄重的神情;高直的鼻梁下有一张  相似文献   

11.
翻翻《中国记者》、《新闻战线》等杂志,涉及编辑业务和编辑个人的文章为数极少。人们称记者为“无冕之王”,称编辑为“老师”。我曾几次遇到过这样的笑话,一些知名而未见过面的作者见到我说:“唐老师,我还以为你的年纪起码在四十以上,想不到你三十未到。”一位作者给我寄了份稿件,短信中称我为“伯伯”。见面后才知道他只比我小5岁,连“叔叔”都不够格。传统的看法都觉得编辑工作很了不起.应由年龄较大、经验丰富的人担任。但在我们报社却刚好相反,年轻的当编辑,年长的当记者。9个编辑中只有一人40岁出头,其余都在35岁以下。因为谁都想到新闻部从事记者工作,谁都不想在编辑部为别人作嫁衣。在职的编辑们则是应付了事,一方面,他们用尽量少的时间把每期报纸编出来,另一方面,又用挤出的尽量多的时间去写稿子,象每个记者那样竭力去竞争好新闻的荣誉。也难怪编辑们发牢骚。在外人看来,编辑是记者的老师,地位并不低。  相似文献   

12.
有人问,你做编辑那么多年,你觉得编辑最大的快乐是什么?仔细想了一下,发现于我而言,不是做大了码洋和利润,也不是结识了名人和大家,而是一本原先有些支离破碎的稿子经过我的"鬼斧神工",竟然  相似文献   

13.
她不甘心在旧模式里做事,而喜欢创造性地进行工作,去寻求个性的魅力。她对祖国有真挚的柔情,将整个的身心,都投入到她所追求的事业之中……她是谁?——《厦门日报》的文艺副刊责任编辑陈慧瑛。 1 1979年,陈慧瑛来到《厦门日报》不久,就向领导提出建议:要充分发  相似文献   

14.
编辑组稿的技巧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离不开组稿;而组稿又免不了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如何与人交往?如何与人交谈?看似简单的问题,学问很大。其中本文给合笔者的实际工作,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15.
报纸编辑组稿的创造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纸编辑组稿,既体现的是报纸的思想和导向,也体现出编辑的意图,是编辑对作者稿件的一种再创造,是在作者对报道素材已经进行反复酝酿、构思、修改的基础上,由编辑进行精心选择、删繁就简、精细加工的深化、美化过程,需要发挥编辑的智慧和创造力,从而使稿件增色,使版面增彩,进一步感染读者,提高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6.
17.
在整个编辑工作流程中,组稿是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编辑的基本功之一。要想使选题计划顺利实施,仅靠自由来稿是不够的,还必须由编辑有意识地物色作者进行合作,向作者讲明意图,提出时间和质量要求。如果没有组稿,刊物就缺乏有份量,有吸引力的稿件,难免有时为了凑足篇幅而降低了用稿的标准。另外,通过组稿可以培养和壮大刊物的作者队伍。  相似文献   

18.
黛阿妮·阿帕斯的名字,对中国读者来说,并不陌生。在我国一些摄影刊物上,曾介绍过她的作品和艺术风格。她原是美国著名的时装摄影家,后来转而从事写实摄影并长期在杂志社工作。她拍摄了不少反映美国现实问题的新闻照片。1967年,美国摄影艺术博物馆曾展出黛阿妮·阿帕斯、莉·弗里兰德以及加里·温诺格兰德三人的“写实摄影展览”。这次展览被美国摄影界誉为,开辟了写实摄影的新纪元。阿帕斯曾两次荣获格吉赫姆奖金,并作为美国第一位摄影家被邀请去意大利威尼斯比恩诺,举办了个人摄影展览。在1972年现代艺术回顾展览后,她的画册销售量达到18万本的纪录;另一本画册收集了她在杂志社工作期间拍  相似文献   

19.
2004年11月9日上午,彭爱华接到一个紧急电话:因为矿山爆破补偿问题,刚进驻不久的某水泥公司与当地农民发生矛盾,几百名群众围堵工厂。当时县委书记正在外地  相似文献   

20.
周振甫先生是一位受人敬重的老编辑.从一九三二年进开明书店校对《辞通》、编写通俗读物《班超》时算起,他从事编辑工作已经整整五十年了.在这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他不仅校对和审读过很多书稿,积累了丰富的编辑经验,而且泛舟学海,潜心钻研,是一位杂学旁收,研究有成的学者.特别是多年来他对于诗词和古典文艺理论方面的研究,在社会上很有影响.他写的关于孟子、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等人的文论,以及他的《诗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