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代散曲家乔梦符评论《诗经》:“风头、猪肚、豹尾。”古人也曾说:文章“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可见,古人在强调开头要生动,主体要饱满的同时,要求结尾要有力。结尾好,不仅能深化主题,而且使读者有回味的余地。好的结尾犹如撞钟,虽然已经戛然而止,但文章那美好的意境,感人的细节,别致的写法,优美的语言,都深深印入读者的脑海中,令人回味无穷,真可谓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相似文献   

2.
古人有言,文章结尾当如"凤尾",要如凤凰的尾巴一样简短有力、新颖别致。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味香茗,令人回味再三,能使文章更上一层楼,锦上添花。作为文章最易写出亮点的部位之一,我们应该加强作文结尾的设计。  相似文献   

3.
古人曾说:文章“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可见,古人在强调文章开头要生动,主体要饱满的同时,要求结尾要有力。结尾好,不仅能深化主题,而且使读者有回味的余地。好的结尾犹如撞钟,虽然已经戛然而止,但文章那美好的意境,感人的细节,别致的写法,优美的语言,却深深印入读者的脑海中,令他们回味无穷,真可谓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相似文献   

4.
《考试》2008,(Z4)
古人云:"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文章结尾作用在于概括全文内容、进一步强调或肯定文章中心思想,使文章意思表达更加深刻。文章结尾虽然篇幅不长,但却是决定文章成败的点睛之笔。就高中英语写作而言,文章结尾常见形式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5.
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鼎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中学生作文要求结尾简练、生动,恰到好处。一般说来,中学生的作文结尾易犯的毛病有:①拖泥带水。结尾意思已经明了,却迟迟不肯结尾,冲淡了文章的主题。②画蛇添足。即全文已结束,本可耐人寻味。但作者仍不放心,偏要多说几句。把文章的延宕部分统统捅破,把该留下空白的人物和事件交待的过于直白,该“藏”的未“藏”,该“白”的过“白”。  相似文献   

6.
陈玲娟 《现代语文》2010,(4):152-153
一篇好文章如果把开头比作"凤头",那么结尾就犹如"豹尾"。与开头一样,结尾也很重要。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如果一篇主题鲜明、角度新颖的文章,读到最后,却被一个不妙的结尾扫了兴,岂不可惜!结尾除了要服务于文章的内容和中心外,还得受开头的制约,这样说来,结尾就更难写了。  相似文献   

7.
《考试》2008,(Z2)
金牌教练精讲古人作文重视结尾,把好的结尾比喻为"豹尾",要求结尾简明有力,"如截奔马",留有余味,言有尽而意无穷。成功的作文,结尾总能给读者"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效果。如果把开头比作"爆竹",那么结尾就有如"撞钟"。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收尾要做到有利于揭示文章的主题,有利于文章的结构,要做到词虽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最讲究“善始善终”。做人如此,作文也如此。古人强调作文结尾:“好的结尾,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作文结尾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然而,作文犹如马拉松跑,一路艰辛,越到最后,就越显疲敝,自然也就问题多多。那么,中考作文结尾易出现哪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9.
古人常用“凤头猪肚豹尾”来形容写作,意思是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思想品德教学也应是一个有序的艺术整体,布局合理、结构完美的课堂教学,就像是一场音乐会,不仅要有引人入胜的“序曲”、扣人心弦的“主旋律”,而且也要有一个让人感到余音绕梁、不绝于耳、韵味无穷的“尾声”。好的收尾,犹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  相似文献   

10.
古人常把好的文章结尾称为“豹尾”,就是说文章结尾要简明有力,使文章升华,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当考生写作时,往往考虑的是题目与开头,而结尾处草率收兵,结果落得虎头蛇尾的惨局。好的结尾会给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之感。因而,文章的结尾应考虑这样几种方法:一、首尾照应法这种结尾的特点是文章的开篇和收尾构成呼应式的统一,有开有合。如2002年浙江一考生《他们都选择了明月》的结尾:“在纸醉金迷、利益至上的社会里,我们更要摆正自己心灵的天平,用理性和智慧的砝码去称量物欲的卑微,去体量明月的可贵,作出对得起心…  相似文献   

11.
如果把开头比作“爆竹”,那么结尾就有如“撞钟”。好的结尾,就像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因此,结尾的作用与开头一样重要。如果一篇主题鲜明,角度新颖的文章,读到最后,却被一个不妙的结尾扫了兴,岂不可惜!  相似文献   

12.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一篇好文章,除了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头,还要有耐人寻味的结尾。古人在谈到作文结尾时常以豹尾作喻,是指文章结尾时笔法要简洁、明快、干净利落,犹如豹尾劲扫,响亮有力,给读者以咀嚼回味的余地。唐代诗人自居易  相似文献   

13.
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鼎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中学生作文要求结尾简练、生动,恰到好处。一般说来,中学生的作文结尾易犯的毛病有:①拖泥带水。结尾意思已经明了,却迟迟不肯结尾,冲淡了文章的主题。②画蛇添足。即全文已结束,本可耐人寻味,但作者仍不放心,偏要多说几句。把文章的延宕部分统统捅破,把该留下空白的人物和事件交待的过于直白,该“藏”的未“藏”,该“白”的过“白”。③空喊口号。在结尾处大喊与文章内容无关的口号,往往超出了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的“度”,这种结尾大煞主题。针对上述毛病,据我多年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4.
古人常把好的文章结尾称为"豹尾",就是说文章结尾要简明有力,使文章升华,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当考生写作时,往往考虑的是题目与开头,而结尾处草率收兵,结果落得虎头蛇尾的惨局.好的结尾会给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之感.因而,文章的结尾应考虑这样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写文章要讲究开头和结尾,古人就有“凤头”和“豹尾”之说。开头开得好能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而好的结尾也能起引人深思,余味无穷之效。情境式结尾。文章的结尾创造出一个优美的境界,引发读者的美感、耐人寻味。如高  相似文献   

16.
“豹尾”一词源于元朝乔梦符提出的“凤头、猪肚、豹尾”之说。古人用“豹尾”来喻文章的结尾,还有“结旬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和“为人重晚节,行文看结穴”之说。结尾要收束全文,卒章显志;结尾要完成主题,使全文有一个完整而明确的认识。可见,写好结尾,对于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7.
李素华 《现代语文》2011,(11):141-142
古人对文章的结尾有“豹尾”之说,意思是说文章的结尾要像“豹尾”那样刚劲有力,灵活俏动。所以中学生应重视文章的结尾,不能对结尾漠然置之或草率收兵,要掌握一些结尾的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18.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乃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头确实重要,但我们在注目于文章开头之同时,不要疏忽了文章的结尾。古人曰“凤头”之时,不也有“豹尾”之说么?意即结尾要像豹的尾巴那样有后劲,如此,文章才能“余音绕梁”,使人“三月不知肉味”。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乃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头确实重要,但我们在注目于文章开头之同时,不要疏忽了文章的结尾。古人曰“凤头”之时,不也有“豹尾”之说么?意即结尾要像豹的尾巴那样有后劲,如此,文章才能“余音绕梁”,使人“三月不知肉味”。  相似文献   

20.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很重要,有了开头和结尾,文章的结构才完整。开头结尾好,会给读者一个明确清晰的印象,吸引并启发读者。古人就曾以巧妙的比喻说明对文章开头和结尾的要求:“起局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局当如撞钟,清音有余。”这就是说文章的开头要象放鞭炮一样,震人耳目;结尾要象敲钟那样,使人觉得余音缭绕,不绝于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