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1 毫秒
1.
职业健康心理学是在心理学与职业健康的交叉领域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学科。欧洲学者认为职业健康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成立了欧洲职业健康心理学会,出版《工作与压力》,其代表性研究机构为英国诺丁汉大学的工作、健康与组织研究所;美国学者则强调职业健康心理学的独立性和跨学科性,成立了职业健康心理学会,出版《职业健康心理学杂志》,其代表性研究机构为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我国职业健康心理学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的研究应当坚持积极与消极的视角并举,现状调查与预防、干预、促进研究并重,并关注文化和职业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追溯了职业心理学在新加坡的早期发展历程,回顾了在新加坡经济腾飞时期的有关职业行为、职业心理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对其中职业发展理论验证的研究、职业成熟度的研究和职业工作价值观的研究做了重点的梳理性介绍。对新加坡职业心理学的发展作了概括总结,并指出对我国职业心理学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文献分析、逻辑推理和理论思辨,对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建设中涉及的核心概念、专业定位、行业归属和职业标准等内容进行阐述。认为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是基于生命科学的融合性和复合型名词;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研究的核心是脑科学的理论、技术与方法;医学、体育学、教育心理学和人类学的理论融合是培养新型健康服务领域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的基石,学科融合的健康服务技术是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人才立足新型健康服务行业的根本;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人才,依据其工作内容,其职业标准应该是包括医学、体育学和教育心理学三个维度的综合指标体系,以综合评价和度量作为唯一尺度。  相似文献   

4.
职业心理学是研究职业适应性的科学,它是人事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其研究成果可广泛地应用于人事管理、职业咨询和职业指导。20世纪上半叶(民国时期)的职业心理学完整地移植了西方职业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引进了当时普通心理学、心理测量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中国当时的实业教育由职业性向测量和职业指导的实务中产生和发展而来。民国时期的职业心理学理论与实践涉及到职业心理学基本体系的构建、职业性向、职业研究、职业心理健康、职业培训和职业指导研究等方面。回顾民国时期中国职业心理学的成就对当前职业心理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和借鉴国内外在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方面的先进经验,把此项内容纳入到职业院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之中,丰富和扩展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职能,创新了德育教育的新模式,完善了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实施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通过创新实践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演练,提高了学生在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方面的认知,普及了职业健康知识,增强了学生在思想上的自我保护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健康观念和安全理念。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社会,幼儿教师压力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日益成为人们关注和科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分析了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研究的重要性,然后从工作本身的因素、组织中的角色、职业发展、工作中的人际关系、组织结构和氛固、组织外的压力源六个方面探讨幼儿教师职业压力源状况,最后分析了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7.
学科组织健康是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必要条件。健康的学科组织除了拥有高水平的学术绩效,还能够实现绩效与学术声誉、社会责任、理念引领的协调性,并有能力实现持续发展、自我更新、质量越升。以组织健康为理论基础,构建了学科组织健康概念模型,并分别阐述了学科组织健康的演化机制和行动框架。学科组织健康的演化机制主要包括生存机制和发展机制,具体体现在适应环境、竞争与合作、融合创新、自主进化四个方面。学科组织健康的行动框架包括学科评估理念、学科生态结构、学科建设机制三个维度,三者形成一个正向的组织健康循环系统。  相似文献   

8.
人格是心理学各学派人格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临床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之一,也是健康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对于人格及健康人格的概念,不同的学科乃至心理学内部存在着不同的见解,至今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本文总结了西方的主要的健康人格理论,以及我国学者提出的健康人格标准。通过中西的对比。从描述健康人格的主要立足点出发,提炼出健康人格概念的核心内容,为进一步的健康人格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6,(39):157-158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提升辅导员职业幸福感有利于增强高校学生工作的实效性,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积极心理学将研究内容集中在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人格特征和积极的社会环境。本文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分析影响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并从以上三个方面探索提高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心理学的研究深度和角度决定教育工作发展的质量和效率。人本主义心理学正在成为现代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发展的重要理论支撑。运用人体主义心理学观点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本质、目的、内容、教学策略及评价进行浅析,从而打开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重庆市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和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两所高职学校358名教师进行职业倦怠及心理健康等相关问题的调查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在整体上不严重.2.在总体职业倦怠上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在情绪耗竭维度上女教师显著高于男教师.在年龄段、婚姻状况、学历等变量上,教师职业倦怠存在显著差异.3.在心理症状阳性比例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精神病性、恐怖、敌对.4.职业倦怠、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各维度都存在显著相关.5.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教师职业倦怠、消极应对、婚姻等六个变量能联合预测心理健康的46.8%的变异量.最后,还提出了预防和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mental health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staff working with adolescents with severe and profound multiple learning difficulties. The participants were 19 teachers and 25 teaching assistants working in an inner London, local authority, specialist day provision. A demographic questionnaire, the 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 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 the Positive Affect Scale, and the 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 were used as data collection tools. The inferential statistical tools used were t-tests and correlational analyses. The study brought to light a high number of borderline and abnormal anxiety scores among all staff. The study also foun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resilience scores of teachers and teaching assistants, with teaching assistants scoring higher on the resilience scale. The results, alongside findings from previous research, call for better mental health support for teachers and staff working in the field of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and disabilities. The study highlights the emotional toll on educators, and the need for mitigation strategies that promote good mental health outcomes for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相似文献   

13.
职业压力与身心健康关系研究及其应对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问卷法等,调查并分析员工的职业压力和身心健康现况,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试图在压力应激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应激源多维度及主客观交互作用的特点,提出压力应对的主体、性质、策略和原则,着重从组织和个体两大主体角度分析有效应对职业压力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4.
"90后"大学生作为新生代知识型员工,逐渐成为企业的基础和中坚力量。而本科毕业生离职率一直居高不下,其就业稳定性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职业心理问题是影响就业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职业心理能帮助大学生尽早完成社会化进程。因此,本篇基于PCI模型,从心理资本干预角度,针对新入职大学生在职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提出相应心理资本干预策略,帮助其尽早融入组织,完成社会化,从而为本科毕业生就业稳定性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运用《大学教师工作压力量表》和《心理健康自测量表》,随机抽取衢州市两所高校260名教师并调查其工作压力及心理健康状况。结果表明,教师工作压力总体水平处于轻度压力状况,心理健康总体状况欠佳;教师工作压力呈现年龄差异;无子女的教师工作压力显著高于有子女的教师;担任行政职务的教师其心理健康状况显著好于没有担任行政职务的教师: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保障和人际关系上的压力大于本科院校的教师。  相似文献   

16.
问卷调查分析了北方某城市污水处理厂职业卫生教育与职业健康状况。该污水处理厂职工接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比例超过80%;一线职工和非一线职工对臭气、化学毒物和噪声等三个职业危害的认知比例分别超过79%和50%;一线职工和非一线职工报告有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的比例分别高达71%和64%,报告有皮炎症状的比例分别为46%和21%。应进一步加强职工职业卫生教育培训,提高职业危害因素识别和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17.
介绍职业健康安全工作现状与意义,并结合职业院校特点提出做好职业健康安全教育的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过度的压力使教师焦虑、烦躁、抑郁,甚至改变对整个外部世界的看法。形成教师职业压力的主要内在因素有教师较强的感知力、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的个性特征等。教师可以通过有计划地锻炼身体、增加社会交往、改变认知方式、改变行为习惯等方法缓解过度的职业压力。  相似文献   

19.
基于调查数据实证探讨了高校青年教师的压力现状及其形成机制,发现一些异于以往研究的经验事实:随着高教行业“卷”时代的来临,科研考核与职称评定已超越收入、住房及子女教育等生活负担,成为该群体最大的压力来源;而多元压力诱发了他们明显的健康焦虑与地位剥夺感。但该群体总体上能够“焦而不馁”,仍保持着较高的职业认同与教书育人信心。进一步的多元回归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表明,相比各种生存性压力而言,健康焦虑及地位剥夺感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压力感有更强的正效应。不过该群体的高压力感不是由任何单一压力诱致,而是多重压力并发作用的结果。上述结论对新形势下的高校青年人才工作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In many learning institutions around the world, there is a trend towards larger classes, more flexible learning pathways and reduced teaching resources. Experiential learning is often used in the form of site visits or field trips for students studying engineering,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geography and similar disciplines. Providing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o undertake field trips without the traditional support mechanism is one of the more challenging issues for subject designers. How can large cohorts of students gain practical exposure to various aspects of the natural or built environment? Although this is typically done using traditional site visits and fieldwork with a high staff/student ratio, the goal has been to use action research to design and develop resources to enable small groups (three or four) to make self-guided visits to sites close to campus. Multimedia resources to examine and interpret aspects of the site that relate to their on-campus learning guide the students. One critical issue in the success of these activities has been proper risk assessment and control procedures. The outcome of this research is a framework to provide a safe, active learning experience by way of self-guided field trips that is suitable for implementation with large clas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