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出版发行业享有盛名的"北京图书订货会高层论坛"将于2011年1月8日举办,主题再一次聚集数字出版——"数字出版,下一个五年的竞合策略"。以此为名,传统出版商与数字出版新军将握手言欢,共同期许一个以"0、1"代码再造古登堡基因的时代。出版商欢腾雀跃,信心十足,代表了数字出版市场供方的姿态,那么作为需求一方的读者对数字化阅读又持何态度?2010年发布的一次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数字化阅读方式正稳步增长"。基于这种宏观认知,本刊随机选  相似文献   

2.
数字化生活的今天,人们已经习惯了从网络下载电子书或杂志,通过手机或电脑进行阅读,数字出版也随之兴起。这种现代的阅读方式使传统出版面临着生存的危机,传统出版的转型已经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3.
正数字出版兴起于20世纪末,发展至今虽然时间不长,却对传统出版产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数字出版以传播速度快、存储量大、成本低廉、表现形式多样、阅读体验丰富而著称,而且,由于不再采用纸质媒介,相对于传统出版也更加环保。数字出版已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阅读习惯。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较  相似文献   

4.
浅析数字出版背景下读者的阅读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出版的多元化改变了人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如今的阅读方式除传统意义上的读书外,人们还可以从CD、DVD、互联网、手机等通过读图、听书、网上阅读、互动交流等来获取。本文从阅读兴趣的变化、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的变化、阅读时空的变化以及提高读者阅读能力等方面探讨了数字出版背景下读者的阅读变化。  相似文献   

5.
从阅读认知角度解释"游戏化"是儿童数字阅读发展的必然趋势,审视游戏对于少儿数字出版的价值,并结合实例分析提出游戏化数字童书的出版策略.  相似文献   

6.
浅度阅读使数字出版以功利性和娱乐性内容为主,二重性阅读则要求在浅度阅读的形式下注入深层的体验;浅度阅读使数字出版产业呈现产品类型单一、缺乏把关人效果等特征,二重性阅读则可以使出版产业格局由竞争趋向自然兼并,使阅读者的精神需求得到合理满足。二重性阅读能够重建指向精神世界的阅读体验,是推动数字出版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交网络的迅猛发展,基于社交网络的数字阅读与数字出版也在悄然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社交网络促进了社会化阅读的兴起以及新型的出版模式的出现——社交出版。本文以"时光流影TIMEFACE"为例,分析了社交网络下数字出版与阅读的新特点,为当前数字出版的发展提供一些合理化的转型升级思路。  相似文献   

8.
李萌 《出版广角》2015,(10):14-16
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数字出版产品的基本形态已经基本显现.然而在电子图书、数字报纸、数字期刊、网络原创文学、网络教育出版物、网络地图、数字音乐、网络动漫、网络游戏、数据库出版物、手机出版物等多种形态中,人们只是有限地接触了少数的几种,并没有出现出版人所预期的全民阅读局面.本文针对当前数字出版理论不足,以及数字出版普及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逐步推进数字出版全民普及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出版数字化转型与阅读文化重建,显然是数字出版实践中最需要讨论的问题。从出版数字化转型给人们的阅读带来的一系列变化,进而讨论阅读文化重建的理念和实践,显然有利于客观审视数字出版发展的现状,有利于人们趋利避害地接受数字出版,有利于从根本意义上不断改进和完善数字出版业态。阅读文化问题,主要涉及到阅读的意义、阅读的价值、阅读的方式、阅读的选择、阅读的环境等,其中,核心的是阅读的价值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数字化时代,传统出版必然转向数字出版。数字出版的内涵丰富,其实质是提供阅读服务。在数字出版条件下,传统出版单位的营销理念、经营管理重点等将发生变化,与此同时,编辑的出版营销意识或理念也必须转变,相应的,编辑角色从"文字匠"转为"知识服务设计者""阅读服务创造者"等,要树立"服务"理念,提供优质服务、超值服务。  相似文献   

11.
有时候,所有人一窝蜂似的都盯着的未必就是个极好的方向,但数字出版却很好!只不过,在传统出版人眼里,数字出版只不过是纸书内容的趣味性变形,这种理解过于狭隘。因为,数字出版的重点,对于传统出版人来说也许是"出版",但对于读者来说,我认为"数字"才是关键核心,我们或许可以把关键词改成"数字阅读"或者"虚拟阅读",这样一来就能更方便理解读者在新阅读环境下需要的是怎样的内容和服务了。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网络阅读的兴起,数字化出版浪潮已成世界出版业发展必然趋势。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低迷,国民阅读方式和阅读心态发生变化,国民阅读正遭遇危机已是不争的事实。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学习型社会的新形势下,亟需把全民阅读上升为国家战略,构建书香社会,增强文化自觉意识,重建阅读文化。尤其出版界应坚守"内容为王"的出版理念,注重文化产品的内在品质,着力培育新一代公民的阅读习惯,营造全民阅读的书香氛围。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以及新科学技术的革新,数字出版以其无与伦比的优越性快速发展,业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常规阅读方式。方便快捷的阅读模式、海纳百川的信息容量、灵活多变的内容形式、价格低廉的阅读成本等诸多优势使得数字出版独占鳌头,发展势头日益强劲。然而,正如一枚硬币都有正反两面,数字出版毕竟是一个新的产业模式,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视觉疲劳、质量不高、版权争端,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以促进数字出版行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传统新闻类期刊的优势在于整合零碎新闻事实,向读者提供经过深度挖掘的精要内容。新闻类期刊的数字出版要解决"深"与"浅"的矛盾,在数字阅读方式下保持其深度报道优势,应强化多终端复合出版策略,依据终端特点进行内容资源的分类整合和信息形式的创新呈现,一手抓"浅阅读",一手抓"深阅读",深入浅出,深浅结合。  相似文献   

15.
指出深度融合背景下数字阅读的革新是革命性和结构性的,从阅读载体、阅读形式和阅读习惯分析,可明晰数字阅读所经历的智能化、场景化与社群化变迁。进而基于数字阅读革新,从产品革新与平台革新层面指明数字出版发展趋向,提出出版知识服务、出版资源拓展和出版国际合作三个重点价值挖掘领域,为出版深度融合的行业实践提供理论梳理与内涵解读。  相似文献   

16.
吴赛  刘思危 《出版广角》2022,(19):82-85
数字信息技术是颠覆传统出版逻辑的重要推力。智能出版、智慧阅读作为数字内容传播的供需两端,分别承担着供给升级和消费创新的重要使命。在智慧阅读发展背景下,出版智能化转型不仅能提升出版效能,促进供需匹配,还能通过内容创新迭代、全面服务协同优化读者体验。为了适应智慧阅读发展需求,出版业应以内容为王打造优质场景,以用户为本强化读者体验,以技术为擎推动创新变革,从而促进出版智能化持续升级。  相似文献   

17.
何凯 《出版广角》2014,(6):38-41
正2014年2月15日,北京大学现代出版研究所与上海理工大学数字出版研究所联合主办"大学生阅读调查与趋势分析"学术沙龙。面对大学生阅读的问题,各方教授、出版人各抒己见,对以读书为主业的大学生、研究生,是否要深阅读、慢阅读、读经典、读原著等多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期《出版广角》沙龙精选学术沙龙中精彩发言。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数字出版加快了传统出版业的变革,移动阅读逐渐成为人们日常阅读的主要方式,外国文学作品也受到了移动阅读的影响,逐渐走上数字出版之路.文章从外国文学作品数字出版的生态语境、出版形态、版权保护等方面,阐释移动阅读对外国文学作品出版的多元影响.  相似文献   

19.
出版产业融合为新时期数字出版的发展开拓了前所未有的新空间,同时,数字化时代也使传统阅读出现重重危机.新媒体环境对人们阅读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文章以历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为分析视角,对阅读调查内容的发展变化和阅读调查数据的趋势变化进行解读.从时间序列的角度,探析我国数字阅读作为主流阅读方式出现的拐点以及由此引发国民阅读发展变迁的趋势特征.  相似文献   

20.
数字出版灵魂是个性化。个性化的表达可以从数字出版的5个环节即出版内容、出版流程、按需印刷、图书销售及阅读体验中得到验证。个性化的需要,天然地契合小众出版,能够更好地助力社交阅读、有效化解惰性阅读困局,最终促成信息服务平台构建。上述四者,决定了个性化需要以领袖和航标的姿态引领数字出版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