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东方社会的社会性质问题,是史学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因为在古代东方,奴隶人数较少,社会的主要生产劳动者是公社农民。这与希腊、罗马大不一样,那里奴隶人数很多,在生产的各个部门、特别是农业手工业方面都使用奴隶劳动,所以引起了争论。斯大林的《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奴隶社会的概括,除其他的论述外,关于奴隶人数与奴隶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他的说法是“……这时已经有可能迫使大多数人服从少数人并且把大多数人变为奴隶。这里社会一切成员在生产过程中那种共同的自由的劳动没有了,占主要地位的是受不劳动的奴隶主剥削的奴隶的强迫劳动。”根据这个说法,就只有  相似文献   

2.
在先秦的典册中,到处可以看到“庶人”或“庶民”的称谓。(以下通称“庶人”)“庶人”的社会身分是什么?至今争论未结。西周封建论者,说他们是农奴。西周奴隶论者,说他们是奴隶;魏晋封建论者,说他们是自由公社成员。由于把他们的身分问题和社会性质联系在一起,以至使一些同志强调说:搞清“庶人”的身分,古史界争就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3.
本文热情肯定郭老是我国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历史的开拓者.他运用唯物史观结合殷代甲骨文金文发现殷代是普那路亚的氏族社会.本文认为郭老的发现,是前无古人的卓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西周是对偶婚制的父系氏族时代,奴隶占有制产生于铁器使用与铸币出现的春秋战国之际的观点. 本文认为,郭老发现殷代存在普那路亚制度,象一盏永不熄灭的天上明灯,照亮了“漆黑一团”的古代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结合殷代的甲骨金石文字、考古实物与古典文献取得胜利的开端,是我国史学革命胜利的开端,也是郭沫若同志在半个世纪以前避地日本研究中国古代史不可磨灭的功勋.  相似文献   

4.
一两个主要类型及其差别古代希腊城市国家奴隶占有制的形式是不一致的。由于隶属关系不同,奴隶不但有公有和私有之分,而且由于剥削和使用方式不同,又还分出“家内奴隶” (Oiketai),和“家外奴隶”。前者是指直接在主人监督之下劳动的奴隶,后者则是指不同主人在一起,出外从事各种职业,把所得收入的全部或大部分献给主人的奴隶。希腊社会奴隶名目至多,不胜枚举。大别之,不外两个主要类型,一个是希洛特型的奴隶,另一个是  相似文献   

5.
《中国史稿》修改本第一册第186页说,“商代最重要的社会生产部门是农业,在农业生产中采用井田制。井田即方块田,在甲骨卜辞中作田、(?)、(?)、(?)等形。”又在第243页说,“周代的井田制承袭于商代而有所发展,已经有了相当准确的亩制和比较完整的灌溉及道路系统,是井田制的完备形态。”这些论述都是来源于郭沫若的《奴隶制时代》。《奴隶制时代》说:“殷代是在用井田方式来从事农业生产的,这从甲骨文字中的一些象形文字可以得到证明。例如在卜辞中常见的田字就是一个方块的图画,殷代必然有四方四正的方块田,才能产生出那样四方四正,规整划分的象形文的田字。”又说:“周代同样施行着井田制。”总之,“殷、周都实行过井田,从种种资料上看来,是不成问题的。”可是,我查阅了商周遗留下来的有关资料,都无法说明当时的土地制度是井田制。  相似文献   

6.
秦汉“徒”为奴隶说是五十年代主张两汉为奴隶社会论者提出的问题。近来,在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讨论中,东汉封建说和魏晋封建说,又重新提了出来。他们认为“秦汉至王莽执政,法禁苛刻,因犯法而被罚为官奴婢的数量有显著增加。”“秦始皇帝把几十万农民变成奴隶为他去修骊山坟墓。”“秦汉时大的土木工程,多是使用奴隶。秦始皇用奴隶修筑长城和骊山坟,汉惠帝用奴隶修建长安城。”“和人民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冶铁业、其他矿业,主要使用奴隶劳动。”总之,“犯罪被罚为奴”是当时奴隶来源之一;秦汉“徒”都是奴隶。过去,我对此说就颇为怀疑;近日,重读秦汉史籍  相似文献   

7.
“奴隶”连称,起源甚晚,在笔者所经眼的已隶定的甲骨文和金文中,尚未之见,“奴”和“隶”则始见于金文。奴隶,指奴隶社会中没有独立人格、没有任何自由和权利,被奴隶主当作私有财产之人,乃泛指之词。由于造字方法、奴隶性别不同等原因,名称繁多。甲骨卜辞中,多以单音词称之,钟鼎铭文而后,渐见有双音节词。甲文中,通过字形分析,并有文献可证,知为指称奴隶的有:臣、妾、仆、臧、民、奚、众(众人)、羌、姜;已知为战俘并用作人牲而可推知其身分或为奴隶的有:孚、(?)、(?);原来作一女子之私名因用作人牲而被看成是女奴的有:娅、姑、(?)、蛇、(?)、(女黾)、(女龚)、(女四大)、姬、婢等。钟鼎铭文所载的有:奴、隶、甿、庶人(庶民)、鬲、人鬲、黎民等。  相似文献   

8.
释妥     
论证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兴亡,是半个世纪来先秦史研究最热烈的课题。“奴隶”二字的本义如何?是否适当或比较适当概括这一社会的基本特征?或者如“封建社会”那样,“封建”的本义是封诸侯建邦国,大概由西周封建论得名,与农奴制无涉。殷墟卜辞奴隶的名目繁多,甲骨文已有三四千单字,有无“奴隶”二字?《续甲骨文编》有一个奴字,是私名,释字体例不统一。至于“隶”字,尚未见论及。本文以殷代文字为起点,考释“妥”字。试图探究“奴”字的本义及其形成过程。考释文字要求园通,不能捉襟见肘,因而对字的各  相似文献   

9.
奴隶制时期的雅典,不仅奴隶数量多,而且使用范围广,对此,初中、高中历史教科书都有叙述。如岳麓版必修I第6课《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中说:“雅典有7万-9万奴隶,在主人家中充当家奴,在农业和手工业中充当耕奴、工匠、苦力……雅典还有约700名公有奴隶,从事保安、监狱看守、清洁等工作。”川教版九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希腊》中说:...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林于教授近著《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新论》一书中关于蔡文姬在匈奴的身份为“奴隶”说进行讨论。作者对《新论》中提出的两个主要论据,即一个是“没于左贤王”,一个是“赎”进行了分析,认为蔡文姬为“奴隶”说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11.
古代罗马奴隶制的一个重大特点,就是被释奴问题特别突出。古代世界其他地区虽然存在释奴现象,如阿拉伯帝国,伊斯兰教提倡人们善待奴隶、释放奴隶、规定释放奴隶是一种善功。释奴对阿拉伯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有些著名学者和艺人就是释奴。但是,无论就其数量,还是就其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而言,罗马的被释奴都是古代世界其他地区难以比拟的。  相似文献   

12.
韩延明 《学语文》2011,(1):63-64
每一种语言都打上该民族文化的烙印。拿汉语来说。夏商周三代文献很少,但从现存的语言材料中我们也可以约略窥汉民族古代社会的一些情况。如古代文献中对奴隶有“臧、获”的称呼,说明奴隶最初是指战争中的“猎获物”。  相似文献   

13.
我国自古以农立国,“重农抑商”是战国秦汉时期封建王朝的一项传统政策。历代封建学者对这一政策一向是赞颂的。解放以后,史学界在热烈讨论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的过程中,也认真讨论过“重农抑商”政策的性质,例如,郭沫若先生认为汉武帝实行的种种“重农抑商”措施的实质是打击工商业奴隶主,保护封建小农经济,因此西汉政权是封建性质的;而日知先生则认为“重农抑商”是奴隶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为在奴隶社会中农民的身分地位比商人要高,“重农抑商”“它只是奴隶主阶级内部不同集团相互斗争的表现。”但是,当时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讨论主要是环绕着对中国古代社会性质的探讨而进行的,并未对这一政策进行全面的历史评价。近年来,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经济政策,史学界不少同志又重新注意起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来,纷纷撰文进行评论。有的认为农业、手工业,商业不论在社会主义时代还是在封建时代都是社会经济的  相似文献   

14.
1 那是水 古代有一位高僧以精通禅法闻名,一次他带领众弟子外出修行来到渤海之滨,众弟子们第一次见到大海都觉得十分惊异和兴奋,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众人议论纷纷。这时老禅师突然发问:“你们在海上看到了什么?”弟子们顿时都默不作声,过了一会儿,一位弟子大胆地说:“我看到了浪花的转瞬即逝,它让我想到万象皆空。”此言一出,众人纷纷赞同,觉得对禅法的理解又精进了一层。这时老禅师却厉声喝道:“那不是浪花,那是水。”  相似文献   

15.
公孙龙真不愧为辩者。他的《白马论》、《通变论》、《坚白论》都可称为有名的论辩之作。他的一些观点和议论与众不同,“然众人之不然,可众人之不可,‘以反人为实,而欲以胜人为名;是以与众不适也’。”①一般人认为“白马是马”,他却说“白马非马”,②;一般人认为“坚白石三”,他却指出“坚白石二”③;一般人认为,“二有一”、“鸡足  相似文献   

16.
漫谈我国古代的职业技术教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我国古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比较高的,在这方面,它“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特别是十五世纪之前更是如此,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古代中国生产力水平高的原因很多,但重视对社会生产活动的参加者的职业技术教育,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推行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种政府行为 农业是古代中国的立国之本。历代比较有作为的政府及官吏为了提高农业产量,增加国家收入,都重视对农业生产者进行职业技术教育。早在商朝,商王就设置了“小耩巨”、“小众人臣”、“多尹”等官吏向奴隶传授农业知识,指挥具体的田间生产事宜。西周时,中央政府机构“三有事”(司徒、司马、司空)中的“司徒”一职除掌管土地、赋税、徭役外,他们同时还应具备有关农业、林业、牧业等方面的知识,负有领导或指挥农业生产,教民“稼穑树艺”的职责。《诗经》中的《七月》一诗有这样的描述:“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峻  相似文献   

17.
春秋战国时代的“舆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春秋战国时代“舆人”的身份职业问题及与之有关的某些问题.指出注解家们训释《左传》、《国语》中的“舆人”为“众人”之说有欠准确.肯定“舆人”只能是指造车工人;他们中有的人还需要随军而行以从事战车维修,并且还要充当战争配角及从事粗贱杂役;而“舆尉”、“舆司马”等官职都是属于与管理战车和管理“舆人”有关的职掌.认为“舆人”是一种拥有专门技术但社会地位颇为低下的被压迫阶层的人,用讽诵形式揭露社会黑暗面和反抗剥削压迫是他们常用的斗争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古代东方农村公社的学说马克思、恩格斯对古代东方的农村公社问题,非常注意。所谓古代东方,就是指埃及、巴比伦、印度等等国家而言,也包括中国在内。古代东方的奴隶制社会,有所区别于希腊、罗马世界的奴隶制社会。古代希腊、罗马的奴隶制社会是一种类型,它的奴隶制度达到了最高发展阶段。古代东方国家的奴隶制社会是另一种类型,奴隶的数目比较小,奴隶以外更多的生产劳动者是自由的农村公社的农民。这只是就大体而言。但是,必须说明,不论是古代东方各族人民还是古代希腊人和罗马人,都生活在奴隶社会的条件之下。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里曾经这样地注意了古代东方的农村公社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世界近代史总是将奴隶贸易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联系在一起。其实自从人类进人阶级社会以来,奴隶贸易与奴隶制度就存在,在中国古代社会和欧洲古代社会奴隶贸易和奴隶制都是合法的。但大规模地、长达三个世纪的把非洲人贩卖到美洲去做奴隶,这样跨大西洋的奴隶贸易却是前所未有。在这场长达300年的奴隶贸易活动中,英国是最大的奴隶贩子。  相似文献   

20.
《国语·晋语一》载:“吾观君夫人也,若为乱,其犹隶农也。虽获沃田而勤易之,将不克飨,为人而已。”按先秦典籍中“隶农”二字连言,仅此一见。现代学者多把“隶农”理解为一种阶级身份。有人说这是一种农业奴隶,也有人说这是一种依附农民,或者是有奴隶色彩的农奴。其实这都是误解。首先从语法上看,《国语》中的“隶农”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主谓结构。“农”在这里是一个动词,意为“耕作”,“隶农”就是“隶从事耕作”。上引《国语》原文是一个比喻,译为今语当为:“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