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洋泾浜英语”是产生于旧中国沿通商口岸的一种变形英语,它是英语受到汉语语音,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的干扰后的变种。“洋泾浜汉语”是与“洋泾浜英语”有着历史渊源的另一种语言现象,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在一定程度上是汉民族经历了内忧外患,自我内耗后,在社会转折时期对外来化盲目欣赏和急功近利等复杂心态的反映,其实质是一种殖民地化的复苏,由此也充分说明在我国政治经济体制迅速变革发展时期,国民语言字主权意识,规范意识需要加强,语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法制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与世界交流日益频繁,二语习得已经成为我们语言学习中不可或缺一部分,其习得过程更是复杂多变。"洋泾浜"是一个特殊的语言现象,Schumann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提出了"洋泾浜假设",并以此提出的文化适应模式理论对二语习得进行分析。两者是不同的概念,需要在研究中加以区别。  相似文献   

3.
娱乐传媒中的“洋泾浜汉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娱乐传媒中的语码夹杂现象,提出了"洋泾浜汉语"的概念,分析其特点、成因、价值、本质,并预测其发展走势。  相似文献   

4.
在英语全球化的背后直接关注到民族语方的纯洁性问题。语言的选择实质上是民族文化身份的选择。面对洋泾浜英语的重新泛起,我们既要学好英语,迎接全球化的挑战,又要注意语言的纯洁,保持自己独立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5.
语言接触不仅会产生语言变化,而且会形成新的语言形式。洋泾浜英语形成于18世纪的广州,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又出现了怪调洋泾浜英语和新洋泾浜英语等。文章以田野调查的方式,从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四个方面分析了回民街英语的语言特征,并将其与洋泾浜英语、混合语做一比较。  相似文献   

6.
语言接触不仅会产生语言变化,而且会形成新的语言形式。洋泾浜英语形成于18世纪的广州,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又出现了怪调洋泾浜英语和新洋泾浜英语等。文章以田野调查的方式,从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四个方面分析了回民街英语的语言特征,并将其与洋泾浜英语、混合语做一比较。  相似文献   

7.
在英语全球化的背后直接关注到民族语方的纯洁性问题。语言的选择实质上是民族文化身份的选择。面对洋泾浜英语的重新泛起,我们既要学好英语,迎接全球化的挑战,又要注意语言的纯洁,保持自己独立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8.
“洋泾浜”,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反映了英文在中国的接受程度.当下流行的“洋泾浜”,特指中英文杂糅的情形.它不是为说不同语言的人的交流而出现的,而是一个中文语境的交流方式,英文的使用一般是正确的,遵循中文的语法和词序.它的一个典型特点就是中英混杂,是按照中文语法将标准的英文单词拼凑了起来,英文经常以词或短语,特别是以缩略词插入中文语境.通过对其分类探讨,发现它受年轻人,尤其大学生的追捧,从侧面反映了他们对英文文化的认同;虽然它对中国语言文化传承有负面影响,但也为语言工作者提供了中英文对比研究的崭新视角,更有效地帮助学习者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9.
洋泾浜语是一种为了与其他语言集团交流而发展成的混合语。历史上,洋泾浜语在上海的洋泾浜地区广为使用。如今,得上海尤其是襄阳市场民间贸易兴盛之利,襄阳英语在襄阳市场内得以广泛使用。从语言学层面和社会语言学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可以将襄阳英语视为一种洋泾浜语言。  相似文献   

10.
“洋泾浜”英语最初诞生于广州,继而影响了以粤语为主的广东文化,直到今天,依然有“洋泾浜”英语继续生成。在这种社会文化背景下,粤方言地区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也受到了“洋泾浜”英语的影响,本文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了这种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1.
“人品”的原有词义非常简单。《辞海》(1999年版)对“人品”的解释只包含一个义项:人的品质,品格。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社会,男女两性在生活的诸多生活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这就是现在比较流行的性别差异现象,这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在社会语言的使用中也体现的尤为具体。只要注意观察就可以发现,如今,男性女性在社会语言的使用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如语言风格、语言形式等。本文将在社会语言学视阈下,谈谈对这种性别差异在英语语言中的体现做一下具体的说明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丁金涛 《现代语文》2006,(12):104-104,103
众所周知,英语和汉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按照语言的语法结构类型,"一般把世界上的语言分成孤立语、粘着语、屈折语、复综语四种类型."(《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P.120).在语言学中把类似俄语那样的有丰富的词形变化的语言叫做屈折语,而把缺少词形变化的语言叫做孤立语.汉语是孤立语的一个代表,俄语、德语、法语和英语都是屈折语.  相似文献   

14.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一《鸦片战争》一课说:“1842年8月……签订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中国被迫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此外,列强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权。”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词典》对量词“位”的解释是:“用于人(含敬意):诸位、各位。”《辞海》的注释为:“称人的敬词,如:三位来宾。”但在语言运用中存在与《现代汉语词典》等注解不同的用法,提出来,以就教各位先生。  相似文献   

16.
沈玉保  周瑜 《学语文》2012,(5):59-60
“人品”的原有词义非常简单。《辞海》(1999年版)对“人品”的解释只包含一个义项:人的品质,品格。《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第5版)将其释作:名1.人的品质:一高尚;2.(口)人的仪表:~出众。  相似文献   

17.
从语言文化的不同看翻译中的不可译现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两种化之间的转换。由于历史起源,生活方式以及生存环境等的不同,各民族在语言,化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翻译中也因此出现了许多不可译现象。为避免误译,我们必须加深对原语及其化背景知识的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18.
肖蕾 《今日教育》2006,(7S):43-43
何为“口头弹”?据《辞海》解释,“口头禅”原指不懂佛教经义而空谈禅理,后来泛指经常挂在嘴上而没有意义的空话。“口头弹”是一种习惯性的语言.苦者每次运用时,可能出于无心。然而,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听者的理解总难免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教师的“口头禅”是教师长期习惯化了的语言,它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了一种无意识的行为,但却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教师对于某人某物某事的“特定”印象。  相似文献   

19.
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一课有关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五个通商口岸这一内容时,我按图依次指出它们自南向北分别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广东省的广州、福建省的厦门和福州、浙江省的宁波,并有意识地向学生提了这样一个细节问题:“上海当时在哪儿?”大多学生回答道:“上海在上海。”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化学课堂出现了许多富有创新性、代表性的教学改革,教育工作者应该及时地用发展的眼光、辩证的思维来思考所出现的各种现象,谨防太多的“花哨”现象掩盖住低效的教学本质。我们希望看到新课堂中的新意,但我们也需要简单、朴实和高效的新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