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热词即热门词语,它们是一个时期中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的集中反映,是人们观察社会的一个“特殊窗口”.  相似文献   

2.
语法散论     
一、“肯定=否定”有些表示肯定的词语跟表示否定的词语所传达的信息是完全相同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肯定=否定”.对这种“不合逻辑、不合事理”的语言现象,人们往往说这是约定俗成的,于是人们就不再深究其究竟了.但,只要深入思考,就会发现,这些“不合逻辑,不合事理”的语言现象,却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包涵着深刻的哲理.这里试析两例.  相似文献   

3.
“文化大革命”(以下简称“文革”)结束十几年后的今天,有些“文革”词语(也包括“文革”前一段极“左”时期产生的词语)随着“文革”的完结而进入语言博物馆,但也还有一部分“文革”词语至今仍程度不同地存在于人们的言语交际中。目前,“文革”词语大都在感情上、词义上或用法上产生了异化,其中相当一部分已被更新,但这一更新和异化的过程是复杂而漫长的。本文旨在探讨这一过程,以引起人们对“文革”词语更新和异化这一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试谈网络词语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词语”是指那些伴随着网络传播而产生或有了新发展的词语,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用的词语相比,它具有如下特点。一、幽默风趣.生动传神,充满了机智和灵气。富于个性化和多样性。网络词语多为网民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炮制”而成,因此显得构思巧妙、形象贴切。比如“大虾”一词,谐“大侠”音,含戏谑之意,指技术高超的资深网民,他们因长期沉迷于网络世界,弓腰曲背,形似大虾,于是赢得网友如此  相似文献   

5.
李欣 《文教资料》2013,(21):15-17
词语是构成语言的建筑材料.词语修辞的“巧妙配合”着眼于对所使用的词语加以选择和锤炼.本文分析了词语修辞与语言美的关系,结合汉语实例,论述语言修辞的“巧妙配合”.  相似文献   

6.
词语的感情色彩,是指某些词除了基本意义(概念义)之外,还带有人们主观评价的色彩,表达喜爱或憎恶,肯定或否定,赞许或贬斥的感情,我们把词语的基本意义之外所表达的这种特殊的附加意义,叫做词语的感情色彩.例如:“成果”和“后果”的基本意义都是“行为的结局”,但前者是指好的结局,含有肯定、赞许的色彩;后者指坏的结局,含有否定、贬斥的感情色彩.于是人们把带有肯定、赞许、喜爱等感情色彩的词叫褒义词.例如:爱憎分明、高尚、足智多谋等等.人们把带有否定、贬斥、庆恶、鄙视等色彩的词叫贬义词.例如:卑鄙、逆来顺受、目中无人、信口开河、野蛮、斤斤计较等等.  相似文献   

7.
黄赛琴 《教师》2015,(9):31-32
词语是文本构建的基本单位,离开词语探究文本,语文阅读教学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要追求阅读教学的创新与精彩,先得让词语教学变得精彩起来.本文从朗读品味,让词语“现”出来;联系生活,让词语“实”起来;换词比较,让词语“神”起来;运用表达,让词语“化”下来这四个方面对中高年级词语教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说到词语读音人们往往想到语流音变现象中有关词语连读时的变化。诸如“变调”、“轻声”、“儿化”等。从汉语词语声学系统角度看,语流音变现象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还有一个重要的词语读音格式也应重视。汉语词语既然有“轻声”的读音要求。与之相对的还有重音的读音要求,这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是被淡化甚至忽略的。  相似文献   

9.
“一花一天堂,一词一世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只有切实地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和学生一起“在汉语中出生入死”,走进词语的世界;只有真正扎扎实实地进行词语教学,丰富词语的教学内容,词语教学才不再是语文教学中“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语文课堂也才能生动起来.  相似文献   

10.
说话、写文章是为了表情达意,交流思想。因此,人们不仅要求把话说“通”、把文章写“通”,而且希望把话说“好”,把文章写“好”,让人听了或者看了感到准确、生动、形象,有感染力。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很好地选择和锤炼词语。词语的锤炼,是我国很早就流传下来的一种用词艺术。古人所谓“借一字之功,使满篇皆活”,唐朝大诗人杜甫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名言,这些都是要人们去重视词语的锤炼。  相似文献   

11.
小楠:平时的阅读,积累了大量词语,我觉得作文时想用,却—时又不知道怎么用. 尤芳:我觉得——为准确使用词语,只积累、奠定基础还不够,还要经常练,准确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郭老师:你们说得好——运用词语,一定要在“准”上下功夫.习作写得生不生动,不在词语用得多,关键是用词是否恰当.如“我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妈妈就夸耀我”,这句话中的“优秀”和“夸耀”都是用词不当.要想准确使用词语,可以在比较词语的训练中提高自己准确运用词语的能力,如“俯视”和“仰视”这一组词都表示“看”的意思,但却有差别.这里就是一个“遣词造句”能力的提升了.  相似文献   

12.
释“玉”     
葛力力 《文教资料》2011,(29):25-26
为了深入探讨“玉”字的起源与发展,以及“玉”族词语的文化内涵.作者从甲骨文入手.对“玉”字在纵向的字族发展与词族义的横向扩大.尤其是对词义的文化内涵做了一番探寻,对玉族词语做了一个较完整的叙述归纳.有利于人们更加广泛深入地了解词语“玉”和玉文化.  相似文献   

13.
兔年论兔     
中西方“兔”文化是2011年跨文化交际的热门话题.有关兔的词语、谚语、典故以及属相“兔”的翻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所在.本文旨在向地球村民呈现一个完整的关于“兔”的画卷.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快餐文化也进入了一个疯狂的时代。人们在沟通交流以及传媒传播中为追求便利及其他因素逐步出现了大量的新词汇即网络词语。它在不经意间就成为了人们生活学习中一部分,尤其是高频率的出现在了青少年交际之中。本文旨在通过对网络词语“囧”、“雷”等出现频率较高的网络词语为例,浅析网络词语的产生的原因以及其存在和持续性。  相似文献   

15.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词深入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现在一些教师在词语教学中却存在“就词解词”的现象,课堂上先让学生读一读、再写一写、最后说一说,这样就算完成词语教学的任务了.其实,这样的教学学生感受到的词语是枯燥的,是无味的.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运用多种方法,拓展词语教学的“三度空间”.  相似文献   

16.
沙莎 《文教资料》2013,(31):180-181
流行词语是当今社会交际中使用的高频词汇,本文将最近几年的流行词汇从词性角度归类汇总后,从语义、语法两个方面切入,挖掘如“给力”一类被人们广泛接受和认可的词语,为人们创造或创新使用的理由和依据。并从流行词语的来源、人们的心理发展进行分析,找出流行词语兴起的深层次社会历史动因,从中看出现代汉语词汇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语言既有相对稳定性,又会有变化。旧的词语会逐渐消亡。新的词语会陆续产生。有一些词语,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因理解上的问题而“误用”,最终“以讹传讹”,成了“正果”,原有的用法反而被“冷落”一旁。  相似文献   

18.
词汇系统由一个个概念词语类聚互相关联构成,同一概念的词语类聚相当于一个词汇场.猜测运动是人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推断估量未知情况或未来事物的行为,也是人们运用推理思维对特定事件进行预测的手段.《朱子语类》表达猜测概念的词中,“猜”侧重于疑忌;“揣”侧重于推想;“抟”侧重于估量;“度”侧重于判断;“料”侧重于预测;“量”侧重于权衡;“测”多用于探测深奥幽隐微妙的事物,“忖”侧重于思量;“臆”多用于没有事实根据的主观猜测;“意”多用于内心的想法;“揆”侧重于度量;“逆”侧重于迎合;“摸”侧重于探索.  相似文献   

19.
[编辑小语]“气象”与“图像”中的xiang为何不同?“考查”和“考察”的区别是什么?人们经常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光明网《谈文说语》栏目将2004年网友提问频率最高的10个词语整理出来,邀请语言专家解答。以下是这10个词语的答问。  相似文献   

20.
“江湖话”是一种特殊的的社会方言,不仅具有方言的一般性质,尤其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旧时代的“江湖”艺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群体,因此而形成的“江湖话”也具有非常特殊的社会属性。成都“江湖话”词语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构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词语系统。对这些词语的解读,不仅是为了探讨它们同现代汉语普通话词语之间的联系,更是为了有助于人们了解蜀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