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使用成语必须结合具体语境:选择成语需要结合语境,而判定成语是否正确,也离不开语境。因此结合语境,细心揣摩,把握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是使用好成语的前提。第一,准确把握成语的意义,不要望文生义由于不了解成语的确切含义,仅依据字面义,凭想当然来使用,导致误用的现象是很多的。例如:  相似文献   

2.
人们在使用成语时.大多用其比喻或引申义,而少用本义,但我们在成语教学中,应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成语的词义来源上,成语所蕴含的文化常识上:在浩瀚的成语中,学生误用成语的情况严熏.主要有:  相似文献   

3.
李纪洲 《语文知识》2001,(12):22-24
成语辨析题就是考查成语的实际运用,高考已连续考查九年。成语误用类型多种,但对其感情色彩的考查,一直是重点。成语在感情色彩上有褒义、中性、贬义之分,答题时,考生应根据语境明辨褒贬,看是否存在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错误。例如:①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1998年)  相似文献   

4.
从各地高考成语考查来看,高考虽然从不同的侧面考查了成语运用,但归纳起来还是集中在固定的几个方面。成语误用现象在实际生活应用中非常普遍,并且考生在此也经常失分。为此,笔者以2008年高考成语考查为例,谈谈成语误用的几种类型,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王志耀 《学语文》2008,(6):30-30
成语误用现象在实际生活应用中非常普遍,高考语文近年来都设计了专门的题目来考察学生掌握和使用成语的情况。常有考生在此失分。笔者认为,要正确使用成语,除平时重视学习积累、整体把握意义外,还要了解成语误用类型。以增强学生的辨析能力。为此.下面根据2008年高考对成语考查所侧重的几个方面,谈谈成语误用的几种类型,为学生尽快掌握成语的使用提供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6.
成语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对考生成语知识的考查,实际上也是对考生文化积淀的考查。高考考查的成语,生疏度是有所控制的,既非十分生僻,也非过于浅易,一般来说,出现在试卷上的成语应是比较常见的,而且选项设置的语境大多是经过强调的语境。因此,有必要研究一下成语发展流变的规律,以便采取适当的方法找出正确的答案。  相似文献   

7.
成语的魅力主要不在其表层义和指称义,而在其隐含义、引申义和联想义。成语的词典翻译不同于文学语境下的语用翻译:前者往往是孤立静止的,后者则是灵活多变的。文学翻译不是简单的“文学”+“翻译”,其中成语翻译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8.
正确运用熟语,特别是根据语言环境正确选用近义成语,是检测考生理解和运用词语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 成语考查题难度一般不大,考生失误原因多种多样:或以今义去理解古义,或不知熟语特定的意思,或错误理解熟语中的典故,或不辨成语的褒贬色彩,诸如此类.因此,辨析成语运用正确与否,关键是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此外,还要注意成语的适用对象、固定搭配、适用范围、成语的语体风格及感情色彩等.  相似文献   

9.
笔者通过对几种成语误用类型的分析,即从望文生义、谦敬词误用、混淆使用对象、褒贬不分、重复累赘、形近而误、自相矛盾、轻重失调、不合语法九个方面探讨了成语的误用,明白了成语使用中的问题所在,从根本上说,是对成语理解不准确。  相似文献   

10.
望生义是成语误用的一方式,其原因是没有弄懂某一成语的真正意义,只是从字面上去附会,做出了错误的解释和运用。近来,电视、报刊上误用频率较高的成语就是“美轮美奂”了。  相似文献   

11.
该考点主要考查辨别成语在句子中运用是否正确,目的是考查考生对成语理解的程度,能否在具体的语境中对同义、近义成语作语义轻重、范围大小、程度深浅、感情褒贬、语体文白的辨别。考题多涉及考生成语学习中的盲点和误区。考生失误的原因有:以今义去理解古义;不辨成语的褒贬色彩;不知成语特定的含义。因此,正确运用成语的前提是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  相似文献   

12.
[考点解读] 本考点要求考生能够理解重要词语的语境义、比喻义、引申义等;能够根据语境需要正确选用词语,辨析词语(或成语)运用的正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的表达效果;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推想文章中生僻词语和新生词语的恰当意义;根据语境正确运用关联词。  相似文献   

13.
成语误用现象在实际生活应用中非常普遍,高考语文近年来都设计了专门的题目来考察学生掌握和使用成语的情况,常有考生在此失分。笔者认为,要正确使用成语,除平时重视学习积累、整体把握意义外,还要了解成语误用类型,以增强学生的辨析能力。为此,下面根据高考对成语考查主要集中的几个方面,谈谈成语误用的几种类型,以便学生尽快掌握成语的使用。  相似文献   

14.
成语是约定俗成的,一旦固定下来,就不能随意变更它的意思,更不能随便改变它的用法。这与它的语境义有密切关系。所谓语境义,就是指词语在上下文中所使用的意义和具有的感情色彩。由于一些成语所含有的"语境义"从字面上是看不出来的,所以常常让人把它们当成不含"语境义"的一般成语对待。这样就容易使运用这类成语的人发生误  相似文献   

15.
成语活用作为广告文案写作的主要方法之一被广泛使用.成语活用分为“旧瓶装新酒”、“撇开原成语的整体义,回归成语的表面义”、“更换原成语中某个字词,产生仿拟式成语”三种情形,从语义、语音、语境的角度即语言学的角度进行分析,阐述了其合理性.同时,对成语活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成语活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理性意义、色彩意义、语法意义三个角度来辨析近义成语。全文分为概括综述性的“总说”、子目列举性的“分说”、匡正近义成语误用的修订性的“正说”三部分。笔者从正反两个方面较为深入地论述了近义成语的“同与异”。通过这种剖析,将有助于人们准确地选用近义成语,进一步增强驾驭成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冯渝 《现代语文》2008,(11):159-160
2008年高考18套语文试卷中,成语仍然是词语的考查重点,除湖南卷、宁夏卷外,其余各卷均有对成语使用的考查,其中福建卷题型有较大变化,要求考生续写成语并加以解释,强调了成语词义的掌握和语言的运用。天津卷、江西卷、浙江卷侧重考查近义成语的辨析。  相似文献   

18.
正确使用成语是高考语文的常考内容之一,笔者对全国近五年(2010年至2014年)来的高考成语试题进行了全面梳理,从不同方面对这些试题进行分析研究,以探索其命题特点,发现命题变化趋势,帮助考生增强备考的针对性. 一、考查形式的变化 考查形式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判断成语使用正误的题减少,辨析易混淆的同义、近义成语的选择题增多.  相似文献   

19.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寓意丰富的固定短语,结构要求稳固;与此同时,其也在发展变化;有些成语通过变动内部成素的位置,形成了一组成素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的成语,这就是同素异序成语。其中同素异序的近义成语、关联成语、包孕成语很有特点。  相似文献   

20.
从历年高考的情况来看,试题中出现的成语除个别(如2011年高考辽宁卷出现的"白云苍狗")较为生僻外,绝大多数是在报纸杂志上经常出现而且容易用错的成语。同时,以前高考考过的成语,以后的高考仍然有可能考。所以,高考题中出现的成语和生活中常见的成语,仍是考生应该重点关注的内容。在高考中,成语的误用是考查的重点。一般来说,高考试题主要考查以下几种误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