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片段一】丹青妙笔,再现庐山神奇姿态 师:庐山之美在于它的云雾,正是因为有了这千姿百态的云雾,庐山的景色才显得十分秀丽迷人。那,庐山的云雾都有哪些姿态呢?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章第二自然段,用笔在纸上画一画云雾的姿态。(生自由读文、绘画。师巡视,选出三幅不同姿态的云雾画并展示)  相似文献   

2.
《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1928年秋,作者第二次造访英国,旧地重游,勃发了诗兴,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  相似文献   

3.
“玄武”是“四象”之一,起源于古人对星象的朴素认识,后在祭祀仪式和阴阳五行思想的影响下融合了方位和颜色等元素,成为古人崇拜的北方神灵。对“玄武”的形象,自古以来都没有十分确定和统一的描述,古代文献中多粗略描述,学术界对其考古发掘的研究也存在众多分歧,这主要是因为“玄武”起源年代的久远和中国古代自然神话的不发达。本文试图通过研究古代文献和考古资料来考证“玄武”出现的时代,用神话学对其形象的分歧进行探索并分析道教对“玄武”的发展,以弥补学术界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大”不一样的great与big:great与big都有“大的”意思,但表达“大的”含义不相同。*great意为“伟大的,重要的”,用作形容词,一般修饰抽象名词。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篇隽永的托物抒情散文,作者对江南瓦情有独钟,他从江南瓦的外观、结构,瓦缝的风声、檐下的滴雨,瓦上的日光烟影、屋瓦的积雪消融以及瓦上的野草与苔藓等多个侧面来细细把玩它的美,表现其形、声、色、态、神的个性特征,写出了对江南瓦的喜爱。作者还将江南瓦与琉璃瓦作比较,突出其“卑微”、“粗砺”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陈章明 《考试》2004,(2):11-12
一首诗的诗题往往起到提示全诗中心的作用,因而对诗题必须认真分析,不可轻易放过。如杜甫诗《望岳》:  相似文献   

7.
徐健 《考试周刊》2010,(5):63-64
“诗中有画”是某些诗评家笔下包评百诗的“万灵丹”。诚然,诗与画有相通之处,却也有诗意难用画意表达的情况。一首诗,必须具备三要素,即空间、场面、描写,才能诗中有画,如果是时间、过程,叙述、诗情与画意则难以相通,就不可套以“诗中有画”的框架。这是我们欣赏诗词时必须了解的一点常识。  相似文献   

8.
春朱自清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相似文献   

9.
书画同源,诗画同构,作为诗人、画家兼备的王维,他深谙此道,让诗和画融合为一。他创造性的以画法入诗,使诗中饱含画意,他以画家的匠心以诗为画,精心剪裁,悉心布局,在情与景的刻画中使意境的形神高度和谐,创造出一幅幅妙手天成、巧夺天工的诗的画卷。  相似文献   

10.
也许看多了都市中伪饰的清纯、苍白的矫情.当读到杨炼的《海边的孩子》时,一股清新而芳菲的气息扑面而来。  相似文献   

11.
张冬香 《成才之路》2009,(17):39-40
李商隐是我国唐代后期最为杰出的诗人。他在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创造性地丰富了诗的抒情艺术。最能表现这种风格特色的作品,是他的七言律绝,其中又以《无题》诸作堪称典型,诗以“无题”命篇。是李商隐的创造。这类诗作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多数描写爱情。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困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为“无题”。下面这首《无题》,大家就是把它视为抒写爱情的名作去欣赏的:  相似文献   

12.
莱辛从拉奥孔雕像群入手,通过对画与诗艺术规律的比较,驳斥了温克尔曼主张“诗画同一”和崇高“单纯静穆”的观点。证明雕像群中的拉奥孔之所以不哀号,是为了遵循造型艺术的特殊规律。  相似文献   

13.
《诗大序》是我国诗歌理论的第一部专著,也是先秦时期儒家诗论的总结。儒家的“诗教”说要求诗歌密切联系现实,讽刺时政,启示后人用诗歌作为批判现实的武器。“诗歌”说指出的诗歌对政治的影响和社会教育作用,今天亦有其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作为当今乐坛天王周杰伦的金牌词作人,方文山创作的歌词因独具古典诗歌的意境之美而深受广大乐迷们的喜爱,他的歌词往往能把听众带入到一种"歌中有诗,歌中有画"的情境当中。  相似文献   

15.
优秀古诗,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源远流长。它聚严谨、纯粹、精微为一体;纳山川、人物、意境于一身;熔艺术、音韵、真情于一炉,可谓尽善尽美。不仅如此,它还有无限趣味,最典型就是回文体诗。回文体诗起源于魏晋时期,一般只能全首回读。随后逐步发展,到南宋时期,被称文诗坛双璧之一的张孝祥首创上下句回文,如诗:  相似文献   

16.
席幕容,是台湾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的女诗人,其诗常以清新淡雅的笔调,率真的情感打动了千千万万读者。《邂逅》一诗借捕捉的那种不期而遇的瞬间,来抒发诗人不尽的离愁别绪的感伤。  相似文献   

17.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1]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2]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3]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4]  相似文献   

18.
魏晋时期同时出现了"以《诗》为经"和"以《诗》为戏"两种矛盾的现象,分别体现了宗经和离经两种相反的倾向性。"以《诗》为经"表现出对《诗》的态度是尤为宗崇的,"以《诗》为戏"则显示出一种戏谑和幽默的态度,二者是不同性质的语言游戏。"以《诗》为经"显然是有汉一代经学意识形态的延续,而"以《诗》为戏"则反映了魏晋之际《诗》文化的新风貌。《世说新语》较为真实地再现魏晋史实,对上述《诗》文化面貌也有很好的记录与反映。在"以《诗》为经"的大文化环境下,"以《诗》为戏"显得相当特殊,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9.
何其芳的散文集《画梦录》获得了国际国内的广泛赞誉,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画梦录》成功的原因:一是作者的散文观念决定了他的作品最后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基本面貌;二是童话般的梦幻世界的制造,其所受西方童话和中国神话与传说的影响巨大;三是艺术制作手段高超,尤其是"意象经营"的"诗的营构"的手段,它迎合了中国人特有的品味细节、幽回曲折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特色鲜明。蕴涵深厚,是世界绘画艺术中的一朵奇葩。所谓“画分三科”(人物、山水、花鸟),实际上概括了字宙和人生的三个方面:人与入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自然界各种生命之间的关系。三者整合成宇宙,体现了艺术的哲学蕴含。我国素有“诗画相通”的传统,宋代的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总结绘画创作时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苏轼评价王维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历代“咏画”、“观画”的佳作很多,当代著名诗人王家新上世纪80年代以《中国画》为题创作的组诗.广受好评,其中的一首《鱼》可谓出类拔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