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钱塘江观潮     
庄令晔 《新读写》2014,(5):63-63
妈妈的外婆家在海宁的钱塘江畔.一月十九日,我们去看望舅公,顺便去钱塘江观潮。  相似文献   

2.
钱塘江观潮     
农历8月18,正是观钱塘江大潮的好日子,我有幸随爸爸到盐官去观潮。听导游阿姨介绍,钱塘江潮的形成与杭州湾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有关。杭州湾是钱塘江的入海口,它外宽内窄,出海处宽达100公里,而往西逐渐收缩为几公里左右,在平面上形成一个巨大的喇叭形。潮水涌来时,一路上越往西越受到两岸地形的约束,只好涌积起来,潮头越积越高,好  相似文献   

3.
《观潮》     
自读导言1.读懂读通文章,积累一些文言词句。2.整体把握文章,学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3.品读赏析文章,感受其自然美、人情美。自读程序1.认读。(1)读准字音。艨( ) 艟( ) 倏( )泅( ) 舸( ) 雉( ) 溯( ) 僦( ) 绮( ) 溢( )(2)读懂词义。①同义词释义联读。略略不相睹( )略不沾湿( )虽虽席地不容闲也(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皆皆披发文身( ) 皆出酒食( ) 既而既而渐进( )既而儿醒( )②生词释义点读。珠翠罗绮溢目 倏尔黄烟四起方其远出海门③通读句子,指出其修辞手法。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2.…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 :1 .认同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2 .知道课文把钱塘江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是观察的结果。3.理解“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并选择造句 ,理解、积累并运用描写潮水的语句。4.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4自然段。5.能给课文分段。第一课时教学要求 :1 .学习课文 3、4自然段 ,知道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2 .知道作者把钱塘江大潮写得雄伟壮观 ,有声有色 ,这是观察的结果。3.理解、积累并运用描写潮水的语句。4.能有感情地朗读 3、4自然段 ,并熟读成诵部分语句。5.理解词语 :天下奇观、天水相接、沸腾、横贯、山崩地…  相似文献   

5.
钱塘江潮是我国的著名自然奇观之一,历来有不少文学作品描写过它。《观潮》这篇笔记的特点,是以高度精练的文字绘制出一幅历史生活的画卷,生动地再现了南宋时期观潮的盛况。文中着重描写的是水上表演,在其前后则分别以潮的声势和观潮人群的场面为衬托,结构精巧,主次分明。作者又善于用恰当的比喻来描绘事物的形象,使人觉得种种景物如在眼前。  相似文献   

6.
1 前言 <观潮>是小学语文的一节教学内容.本文记叙的就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相似文献   

7.
南宋词人周密的《观潮》一文,描绘了钱塘潮涌的雄伟景象和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展示了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技术。它既像一幅风景画,又像一幅风俗画。自然美、人情美交织融汇于一体,使读者目不暇接,  相似文献   

8.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设计理念:本设计以朗读为主线,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按不同层次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课文内容。课始,抓住课题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通过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了解潮水形成的原因,为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做铺垫。  相似文献   

9.
《观潮》选自鄂教版语文第7册第19课。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章思路清晰,文字生动,表现力强,是一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  相似文献   

10.
《观潮》选自鄂教版语文第7册第19课。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章思路清晰,文字生动,表现力强,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的1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并背诵部分语句;3理解并运用“天下奇观”、“水天相接”、“沸腾”、“横贯”、“山崩地裂”、“浩浩荡荡”、“人声鼎沸”等词语。教学过程一、理解课题,感知课文师:今天我们学习《观潮》,课文所描写的浙江钱塘江大潮可称为“天下奇观”,“奇观”是什么意思?这里的“观”与“观潮”中的“观”意思相同吗?(学生快速查字典)生:“观潮”中的“观”是“观看”的意思,而“奇观”中的“观”是景象的意思。“奇观”就是“奇特的景象”。师:那“天下奇观”…  相似文献   

12.
教学要求:1. 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汹涌而来的壮观气势,领略“天下奇观”的景象,体会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2. 学习并掌握本课按事物本身发展变化的顺序,有次序地观察,有条理地叙述的方法。3. 学习本课的生字词,注意读准“沸、堤、号、霎”等的字音,掌握“屹、鼎”等的字形。  相似文献   

13.
《观潮》一文描写的是南宋时期农历八月十八日杭州城南举行的观潮盛典。对于北方内陆的学生来说,仅仅通过学习课文就真正了解钱塘江潮的奇伟壮丽,那是很困难的。要让学生走进课文所描写的情景交融的境界,教师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很重要。笔者从资源共享、重点赏析、美读体味等几方面进行了尝试。一、资源共享1.课前指导学生预习,利用网络、图书馆等各种渠道查找有关钱塘江潮的资料。2.展示资料,资源共享,互相交流,增加知识储备。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选出较为出色的资料在班里展示。资料一:多媒体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把浙江省放大,…  相似文献   

14.
最近由武汉出版社推出的《文海观潮》一书,是任蒙近几年以随笔形式撰写的一部关于写作的论集,全书17万字。作者既事创作,又善评论,且思想敏锐,同时在多种文体的写作和研究上均有成就。此书“上编”部分,汇集了作者对杂文、新闻、评论等文体功能的认识体验和对其写作奥秘的探讨成果。谈文说史,不离创作。“下编”谈诗,是作者第一部诗论专著《诗廊漫步》的续篇。  相似文献   

15.
《观潮》一文,动态描写,跌宕有序,高潮迭起。那些形象化的语言,有声有色地突出了钱塘大潮的磅礴气势。在重点描写大潮的动态时,作者循着从静到动、从远到近、从“听”到“看”的顺序,从潮来之前的“平静”,写到结尾那“水涨两丈”后的“恢复平静”,文思不绝,一气呵成。在“细心观察”方面,这是一篇很有特色的范文。在学生按要求预习课文的基础上,第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并重点讲读了第二段。大致过程如下: 师:(书题)你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请你们告诉  相似文献   

16.
17.
18.
教材简析及教法提示:《观潮》是一篇讲读课文。它记叙了“我们”到宁海县盐官镇观看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景象的情形。作者按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运用准确、贴切的比喻,抓住潮水到来的声势,具体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奇观,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全文可分两段:“揭示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和“观潮经过”。其中观察经过可分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三层,第二层是全文重点。作者根据观潮的顺序,由远及近,先声后形,把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交织在一起写了出来。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的】引领学生感受钱塘海潮的奇伟磅礴,体味自然的伟力美、人的精神美和地域的风情美。【教学重难点】紧扣语言因素,感知、评赏四幅画面。【教学步骤】一、导入讲述有关钱塘海潮来由的传说:忠勇的吴国大将伍子胥,因吴王夫差听信谗言疑心他谋反,被迫自杀。死后,其悲愤仍不可遏止,于是便乘着素车白马在钱塘江上奔腾吼叫,形成汹涌澎湃的钱塘潮。二、研读课文1.初步感知。(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正音。(2)提问:文章题目叫“观潮”,那么作者看到了哪些画面?2.细部研读。(1)学生依据自己对四个文段的喜爱程度自由读。读到自己喜欢的文段时,大…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的】引领学生感受钱塘海潮的奇伟磅礴,体味自然的伟力美、人的精神美和地域的风情美。【教学重难点】紧扣语言因素,感知、评赏四幅画面。【教学步骤】一、导入讲述有关钱塘海潮来由的传说:忠勇的吴国大将伍子胥,因吴王夫差听信谗言疑心他谋反,被迫自杀。死后,其悲愤仍不可遏止,于是便乘着素车白马在钱塘江上奔腾吼叫,形成汹涌澎湃的钱塘潮。二、研读课文1.初步感知。(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正音。(2)提问:文章题目叫“观潮”,那么作者看到了哪些画面?2.细部研读。(1)学生依据自己对四个文段的喜爱程度自由读。读到自己喜欢的文段时,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