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学习要求:1.读出悠然神往的意味。2.领略科学之美、文学之美。3.尝试来点“化石吟”。学习重点:诗意的课文朗读和拓展材料的诗句拟写。学习课时:二课时操作程序: 第一课时“吟”诗切入首尾解读1.入课。诗歌难写,但会“吟”则可以出诗。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吟”也就是诗歌体裁的标志之一。试加回顾,我们是否学过带“吟”作标题的诗歌,诸如《石灰吟》《游子吟》《暮江吟》,等等(教师可不说出标题,期待学生报题,再予以综合归纳)。然后,让学生大声朗诵这些诗句。再提示这些诗歌皆是短章,表现手法不是抒情,就是描  相似文献   

2.
3.
【走近作家】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贯中为其字,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为施耐庵的学生。所著小说很多,据传有十七种通俗演义,其中以《三国演义》最为著名。  相似文献   

4.
【走近作家】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贯中为其字,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为施耐庵的学生。所著小说很多,据传有十七种通俗演义,其中以《三国演义》最为著名。  相似文献   

5.
郑仲仁 《学语文》2002,(6):14-14
[教学目的] 一、通过学习,丰富学生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二、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自由说想,感受其中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教学重难点] 透过对诗中突出信息的筛选、点拨,激发学生探求科学知识的欲望。[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6.
(本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单元。)教学目的:1.了解化石,增进对生物进化的兴趣;2.感受诗歌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教学重点:感受诗歌优美的语言,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7.
师:很高兴能在这个秋日的早上与同学们共度45分钟的语文时光.秋天是一个很容易让人怀想过往的季节.在进入课文学习之前,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发生在远古时代某个秋日的故事. (配乐播放幻灯片.师讲发生在一万年前的猛犸身上的悲惨故事.) 师:请看,这就是神奇的猛犸化石,它为我们解开生命的密码提供了最为科学的依据.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化石的世界,去感受它神奇的魅力.(屏显课题.)现在请同学们先朗读一遍课文,初步感知一下这首诗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方晓平 《学语文》2004,(1):24-24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语文》上册《化石吟》注释②“[最早的鱼儿怎么没下巴……最早的树儿怎么不开花]依次指无颌鱼类、鸟类的祖先、两栖类的祖先和被子植物”,这个注释中的“被子植物”似乎有误。植物主要分为四个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种子植物又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就是常见的绿色开花植物,约占植物种数的三分之二。查《辞海》(1979年版,缩印本,1802页)“裸子植物亚门”释为:“种子植物中的一亚门,或为独立的一门。心皮不包成子房,胚珠裸露,胚乳(即雌性原叶体)在受精前已形成…  相似文献   

9.
王景科 《留学生》2010,(1):62-62
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澳新分会周其森学长所著长篇小说《场客》自出版发行以来,在我国文学艺术界和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好评如潮。销量大增,在很短的时间内即将第3次再版,成为我国2009年长篇小说创作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诗的开头第1节和第2节的1、2句运用了一组问句,从个体到整体,由鱼儿、鸟儿、树儿推及整个世界,发出了一连串有趣的疑问:最早的鱼儿怎么没下巴?/最早的鸟几怎么嘴长牙?/最早登陆的鱼儿怎么没有腿/?最早的树儿怎么不开花?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上述6个问句,有人说是设问句,却没有说明理由;有人说只是一般的问句即疑问句,而不是设问,因为这些问句只问不答.那么,这些句子到底是疑问句,还是修辞方法中的设问句或者是反问句呢?下面我们来作一些辨析.  相似文献   

11.
十九世纪意大利作家乔万尼奥里(1838—1915)的《斯巴达克思》,是欧洲文学史上不多见的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它形象地再现了奴隶社会的种种矛盾及其必然灭亡的趋向,热情讴歌了“古代无产阶级的真正代表”斯巴达克思,以及奴隶们的宏伟气魄与丰功伟绩,同时传达了小说创作时期意大利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的呼声,赞扬了意大  相似文献   

12.
一、读一读师:徐老师很小就喜欢背古诗,先背一首给你们听听,喜不喜欢?生:喜欢。(师边背边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师:能读一读这首诗吗?(生自由读古诗)师:还没有完全读出诗的韵味,看样子对这首诗还不太理解。有哪些问题,可以提一提,问题搞懂了,自然就会把诗读得有韵味了。师:能提问题的学生才是会学习的学生。(生纷纷举手提出许多问题)师:这么多问题怎么解决?读了《黄鹤楼送别》你就会懂了。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读了后你会学到很多东西。打开书认真地读一读,根据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指名读)(师随即指导,尤…  相似文献   

13.
《雁门太守行》是李贺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每一句都有鲜明的色彩;第一句中的“黑云”——黑色,第二句中的“金鳞”——金色,第三句中的“秋色”,第四句中的“胭脂”和“夜紫”,第五句中的“红旗”,第八句中的“玉龙”——玉白色。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的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色调凝重,他们和黑色、秋色、玉白色等交织在一幅画面里,色彩斑斓,十分艳丽。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编排为科学教育单元,旨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求欲,培养科学精神,教学时必须体现这一目标。与此同时,也不能忽视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以避免将其上成单纯的科学课。【学情预估】科学显然是学生很感兴趣的话题。《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它以诗的形式写科学的内容,这正是许多学生所喜欢的。本诗所涉及的是古生物学这一自然科学门类。诗的开篇“最早的鱼儿怎么没下巴?最早的鸟儿怎么嘴长牙?最早登陆的鱼儿怎么没有腿?最早的树儿怎么不开花?”连续四句发问,激发了学生探求的兴趣。教学时即可从此四问入手导入文本。在教学…  相似文献   

15.
有人定位藏族作家阿来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是一部展现了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土司制度的浪漫神秘的诗化小说,是一部“以诗为史”的具有单纯性、传奇性和混沌性等特点的真正的史诗。小说以麦其土司的统治逐步走向崩溃瓦解——“尘埃落定”的过程,最终完成了对二十世纪上半叶川康高原土司家族统治生活画卷的描绘,这是这部小说所要表达的全部思想主旨。  相似文献   

16.
17.
18.
在中国文学史上,以描写红日东升伟大奇观而闻名于世者,大有人在;而以描写落日余霞壮美奇观闻名于世者,则不多见。王思任的游记小品《小洋》,可谓是一篇难得的描写落日余霞壮美奇观的绝妙之文。 作者是写游记的高手,其游记集《游唤》和《历游记》,描写山水园林,雕琢精工,语言新颖泼辣、明丽洁净,甚为时人推崇。故此文起笔就卓尔不凡。从恶溪至括苍,路程虽不远,却“舟行一尺,水皆汗也”。可见其行船之艰难,以至于每前进一步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以汗水漂船前进。两岸的山峰,直冲云霄,与苍  相似文献   

19.
20.
一、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姥姥佬爷天姥栲栳B.嗟来之食蹉跎搓板磋商C.心有余悸雨霁季节觊觎D.流言蜚语斐然扉页绯红二、下列各组词语的释义,无误的一项是【】A.云霞明灭(云霞忽明忽暗)因之(因为这)渌水(混浊的水)B.谢公屐(谢灵运穿的木屐)青云梯(直上云霄的梯子)暝(天黑、夜晚)C.殷岩泉(岸中的泉水在震响)石扉(石头门窗)青冥(天空)D.觉时(醒时)向来(原来)摧眉折腰(低头弯腰,即卑躬屈膝)三、下面对课文有关诗句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