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点说明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检测频率很高的考点 ,几乎每年必考。所谓“文中”一般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指全文 ,二是指词语的上下文。所谓“含义” ,一般指三个方面 :①词语在文中的指代意义。这一类词语又包括两种情况 ,一是指某些代词的指代意义 ,二是指某些非指代词的具体含义。②词语在文中的临时意义。③词语在文中的多重意义。这一类词语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是指某个词语在所给的材料中多次出现 ,而前后的意思不相同 ;二是有些词语在所给的材料中构成近义词或近义词组 ,但表达的含义不完全相同。为了提高这一方面的解题能力 …  相似文献   

2.
第一节记叙文阅读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如何准确地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呢?在弄清词语词典意义的基础上,具体的做法是:①联系上下文选择恰当的义项;②根据语境揣摩词语派生出来的新义,分析词语所隐含的内容;③准确指出代词所指代的内容,或指出某词语所指的对象或范围;④弄懂语境中词语的比喻义、借代  相似文献   

3.
在英语翻译实践中,某些常用词语正因为常用,人们往往容易望文生义造成误译甚至闹出笑话。为了引起对此问题的注意,本文集中探讨了五个方面的英语常用词语的翻译问题:①.Half、nearly等副词的强调含义的翻译;②.介词above,over,before,under等的引伸意义的翻译;③.人称代词的翻译;④.Why作感叹词时的翻译;⑤复合名词的新语义。  相似文献   

4.
[知识点概述]1.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所谓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有三种情况:①词语在本文的特定语境中临时具有的含义。这种含义既与词的基本义有联系,又是在特定语境中有所变化的。要理解它,一要对文章全局有整体把握,二要联系上下文。②指代词在文中指代的具体内容。要理解它,也必须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③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即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这个词好在哪里?不用行不行?要理解它,要联系文体、中心、作意、上下文来加以体会。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所谓重要的句子,主要指:①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语句;②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挈领性、过渡性、总括性)语句;③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精警的语句;④结构复杂、意思隐晦的难懂的语句。要理解文中的重要语句,首先要从本句  相似文献   

5.
王学华 《考试》2008,(4):4-12
第一关谋攻制胜之词语篇"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是现代文阅读与鉴赏的基础和前提。所谓"文中重要词语",是指在文中起着承载重要信息或关键信息作用的词语,它蕴涵了深刻的含义和丰富的信息。在阅读过程中应留心的词语主要有:①包含深层含义的词语;②集中体现文章主旨的词语;③集中体现作者立场态度的词语;④反映特定语言环境的词语;⑤具有象征、比喻、双关等作用的词语;⑥在行文结构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词语。  相似文献   

6.
一、考点诠释1.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说明文阅读中考查的词语往往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这些词语包括:①概括某一重要说明对象本质特点的词语;②概括性、指代性、比喻性的词语;③概念上容易混淆的词语。对重要词语的理解包括:理解概念的本质特征;多角度地解说某一概念;找出指代性词语的指代义等。  相似文献   

7.
“能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现代文阅读的第一个能力点。词语是知识信息的基本载体,只有对阅读材料中的词语,特别是重要的、关键的词语的含义能准确理解,才能准确而迅速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因此,在现代文阅读测试中,能否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中词语的含义的测试就成了主要内容之一。从近几年的高考测试情况看,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主要是词语在文中的指代义、多重义和临时义的指认和理解等。下面进行分类研究。一、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指代义及方法指代义的测试从内容上说,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代词的指代义,一是非指代词的指代义。从题型上说,一是选择判断,另一方面是自我寻找概括。例①人眼的光学系统跟照相机是十分类似的。但跟照相机只是把外界景物的图像映在照相软片上不同,人眼并不是把投射到视网膜上的图像一点不漏地传给大脑,而是对图像进行信息加工,抽取线段、角度、弧度、运动、色度或明暗对比等包含重要信息的简单特  相似文献   

8.
1、理解词语,分别写出字典义和课文义。①倔强:_____文中指:______②疲惫:_____文中指:______③浮现:_____文中指:______  相似文献   

9.
一、一件小事查宇典,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这些词语.惹出憎恶是非姑且辨字组词。 势 作二截·腔横装甩掉、〔露②:灌③〔魏、〔鑫⑤〔 三、解释“踌躇”一词在下面句子中的含义。 1、车夫听了老女人的话,却毫不片躇。 2、《子夜》中的吴荪甫原来是一个常常以胜利者自居,踌’世满言的资木家、 四、用下列词语造句。 ①诧异②装腔作势③僧恶①耳闻目睹 五、为什么说“耳闻目叱的所谓国家大事”“增长了我的坏脾气”,“教我一天.比一天看不起人”?看不起哪些人?这反映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老女人摔倒是不是装腔作势?认真钻研课文,说说…  相似文献   

10.
英语成语的语义特征包括:①语义的晦涩性;②语义的整体性;③语义的两重性;④结构的固定性;⑤形象化的表现力。英语成语的翻译可通过:①直译法;②借用法;③意译法等方法来进行。  相似文献   

11.
【考点解读】 中考试题中对词语的考查主要涉及这四个方面:①正确理解和运用课内外常见的词语;②了解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辨析常见的同义词、多义词、反义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③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及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2.
虚词“之”的用法如下:1.作代词用,相当于“他”、“他们”、“它”、“它们”。2.作结构助词用:①相当于“的”②宾语前置的标志③用在主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附:3.作动词用。相当于“到……去”。虚词“其”的用法:1.作代词用:①相当于“他”、“他的”、“它的”。②相当于“那”、“那些”。2.作副词用,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大概”、“难  相似文献   

13.
【考点导航】“常见文言实词”是指考查的范围,即:①大纲规定的120个实词;②《语文》课本及读本中出现频率较高,特别是课本课后练习题中强调的实词;③重点是古今异义(词义扩大、缩小、转移及感情色彩的变化),一词多义(词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通假字,单音词和复音词(联绵词、偏义复词),词类活用。“在文中的含义”是指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在文中”(即语境)是正确理解含义的前提。“理解”是指通过掌握文言实词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方式有“显”和“隐”之分:“显”是指判断加点实词含义的正误(或直接写出其含…  相似文献   

14.
一、导读要点: 缜密清晰的写作思路;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率直恳切、质朴平易的语言特点。二、导读内容及步骤: 1、默读课文,初知文意。 2、以先后顺序给每一自然段作标记:①——⑨。 a、词语评点: ①中两个“以”均作连词:前表目的,后表结果。“引喻”一词,其意不是“引用比喻”,而是指说话,系同义合成词。②中的“异同”,属偏义复词,只取“异”义。“偏私”一词,同义合成词,非“偏于私见”。⑤中的“痛恨”,是痛心遗憾的意思。⑥中的“卑鄙”,是低微的意思,指身份地位。⑦中的“谨慎”,有认真和慎重两个方面的含义。⑧中  相似文献   

15.
一、读拼音,写字组成句子rèlièqìngzhùbéijīngshēnàochénggōng.()二、在下列词语()中用错的字下划“——”,并改正过来(橱)房饭(婉)(侮)(辱)(鼎)志(晶)盛(魅)梧(彻)底(排)(徊)负(荆)请罪三、按要求,找出同类词语写在一起(可填序号)1.“兴”字读音相同的词语归类:①兴旺②兴趣③兴建④兴致勃勃⑤兴风作浪2.“完”字意思相同的词语归类:①完全②完美③完工④完整⑤完竣⑥完璧归赵3.把词语分为四类。①动静②剥削③虚实④恶劣⑤慈祥⑥好丑⑦心惊肉跳⑧一言九鼎⑨神机妙算⑩来来往往用在好的…  相似文献   

16.
成语是整个儿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其实际含义通常是字面以外的意义,即所谓特定含义。如果排斥特定含义,主观地另作解释,这样释出的意义,就是成语的非成语义。如“高山流水”源于伯牙鼓琴的故事,本谓乐曲高妙,比喻知音或知已。如果用以表达“高山上流下水来”的意思,此义就是非成语义。运用这种非成语义有它特殊的表达作用。下面谈谈它的表现方式和特点。从成语的形、音跟义的关系来考察:用其形而排斥其特定含义者大体上有三种,①附会字面,②多义换用,③双关曲解;用其音而排斥其特定含义者,主要有一种,谐音换字。  相似文献   

17.
一、看拼音,写同音字。()记磅()()语wàng()想bó()雾yàn()丽()盛()览()会二、比一比,组成词。谋()堵()篇()瑞()凉()煤()睹()编()端()谅()三、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有几种解释,请你选出最确切的一种,在后面括号里打上“√”。疾驰:①疾病()②痛苦()③速度快()④痛恨()绝招:①断()②独特()③走不通()④一定()化险为夷:①破坏建筑物()②平安、平坦()③灭掉()目之所及:①达到()②赶上()③比得上()四、按要求写词语。1郾你对“鸟的天堂”感觉怎样?请用四个成语来形容一下:2郾写出四个描写人物品质的成语:3郾请写出表现人物不同表情、情感和心理的…  相似文献   

18.
谈几(jǐ)     
几是什么词?它有怎样的用法?语法书上对“几”解释不一。我经过反复思考,初步对“几”有点认识,现提出来,以就高明. 一、几是词 1、代词(疑问代词): ①这儿种了几棵树? ②今天几号? ③今天星期几?  相似文献   

19.
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指出:考生要“能够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音、义”。今年高考语文试卷上的第3题是这样的: 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他_____不决地仁立着,缓缓环顾四周的房屋和院中的景物;②他们学习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决心统筹安排,因地制宜,____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③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她____成一个阔太太,打扮得珠光宝气。  相似文献   

20.
【考点讲解】《考试大纲》对现代文阅读的基本要求有三个层面——理解、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能力层级分别是B、C和E。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其中“理解”有两个具体要求:第一是“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第二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分析综合”有五个具体要求,分别是: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⑤“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在这七条要求中,有两条一般放在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