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望天门山》是李白坐船行于楚江,望天门山时所作。它描绘了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深情。在诗人充满浪漫主义想象中,天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节诗歌赏析课,赏析的是《诗词四首》(《望天门山》《天净沙·秋思》《春夜喜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自由诵读、感知诗歌内容之后,我要求学生带着自己的想像、体验走进诗词的意境中,来描绘自己脑海中的画面。这时,同学们争先恐后地站起来发言:“一个傍晚,有一位背井离乡的人,牵着一匹瘦马,在一条小道上无精打采地走着。此时,乌鸦已经回到了自己的家中——路边的一棵枯柳树上。前面有一座小桥,桥下的溪水哗哗地流着,好像唱着《思乡曲》。路边的村落已经炊烟袅袅,他们已经做好饭了吧?面对此情此景,这位游子更加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  相似文献   

3.
李白的《望天门山》,有关书籍(包括教材)在阐释此诗时都指出了该诗绘景雄奇,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热爱之情的这一点。如“它描绘了望中所见天门山夹江对峙,楚江千回百折的雄奇、秀丽的景色,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江山的感情”(人教社《初中语文教学参考书》第三册,以下简称《教参》);九年制义务教材的参考书释此诗时也持此说。  相似文献   

4.
李白多次吟咏到赤壁之战,《赤壁歌送别》在送别友人前往赤壁时咏史伤怀,是赤壁诗歌中艺术性最高的作品之一,《江夏赠韦南陵冰》通过回想赤壁争雄表达了政治理想幻灭后的无奈,本文对这些诗歌进行考证和赏析,探索诗人独特的创作心态。  相似文献   

5.
李白多次吟咏到赤壁之战,《赤壁歌送别》在送别友人前往赤壁时咏史伤怀,是赤壁诗歌中艺术性最高的作品之一,《江夏赠韦南陵冰》通过回想赤壁争雄表达了政治理想幻灭后的无奈,本文对这些诗歌进行考证和赏析,探索诗人独特的创作心态。  相似文献   

6.
叶兵 《学语文》2006,(3):23-24
《天上的街市》是初中语文教材中传统诗歌篇目。苏教版对其作了如下的分析述评:全诗四节,一节“由地上的街灯写到天上街市。”二节“写天上街市”。“描绘了天街的美丽、富庶、繁华,以此着重表达了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三、四节“写天上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是“全诗的重点,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执著追求。”因此,全诗的主旨便为“这首诗借助联想和想象,描绘了天街美好生活图景,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七册中的《望天门山》这首诗时,我遇到了这样的情况:教材的“预习”是说这首诗赞美了雄伟的长江,而《教师教学用书》的“教材说明”却说这首诗是“诗歌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赞美了神奇壮丽的天门山景色,表达了作者乐观豪迈的情感”  相似文献   

8.
诗歌是讲究意境的,那么什么是诗歌的意境呢?“意”就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情感,“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意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诗人为了  相似文献   

9.
美点赏析《风铃》是余光中的一首抒情诗,诗人以风铃为载体,表达出一个游子对故人的无限牵挂和对祖国母亲刻骨铭心的思念。  相似文献   

10.
李白的诗歌是盛唐精神的体现。绝句《望天门山》作为唐代山水名作,反映出李白独特的文化个性,也代表着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诗人以细致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表现了天门山的动态、雄奇之美,寄寓了主体崇尚自然的性情和炽热的人间情怀。对山水的痴迷、游览和刻画是李白一生精神活动与诗歌创作的共同特征。在诗中,自然被李白生命化、艺术化,具有了崇高美,展现了诗人的开阔胸襟与自由精神。  相似文献   

11.
<正>诗歌创作,是在诗人主观情志的关照下依靠联想和想象完成的。所以,鉴赏者要学会跟随诗人的想象去揣摩诗人的写作内容、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写作目的,这样,考试作答才会有话可说。那么如何快速赏析和解答高考诗歌鉴赏题?简而言之,赏析解答诗歌要学会感悟、陈述"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的两种赏析方式和"三步"答题法。一、要能赏析"见山是山"的内容"见山是山",本出自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的参禅境界之一,我这里所说"见山是山"指的是赏析  相似文献   

12.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大诗人李白,选自《李太白全集》。天宝十三年八月,李白从金陵出发,准备游安徽宣城,途经天门山,写下了这首小诗。全诗紧扣一个望字,通过描绘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古典诗歌在表达情感上都比较委婉含蓄,所以诸多诗人在表达情感的时候往往会借助意象来传达情感,意象常常就成了诗人投射自己情感的载体。把握了诗歌中的意象,我们也就找到了赏析诗歌的一把钥匙,接下来我们将一起学习如何借助意象来赏析诗歌。一、学海拾贝(一)借助意象,描绘画面何为意象?意象即意与象的组合,是浸染了作者主观感情的景物,是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融合的整体。  相似文献   

14.
雪莱认为:"诗可以解作想象的表现".诗人运用想象,创造境界,将深意和情感熔铸于其中.读者体味诗歌时,把握其语言,运用想象,再造形象,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妙悟艺术形象所蕴含的情思.巴尔扎克指出:"真心懂诗的人会把作者诗句中只透一星半点的东西拿到自己心中去发展",谈的就是这个道理.王士?论诗:"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我们则要通过"一爪一鳞"想象出那个"全龙".这些经验之谈告诉人们赏析诗歌也要运用想象.《望天门山》共四句,句句写景,似纯粹写景之作,别无深意,但反复体验玩味,又觉别有天地."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楚江中断天门,天门开,碧蓝的江水浩浩荡荡由西向东流到灭门又折转向北.这两句状远眺天门的悠远之景,巧妙入题——"望天门山".开篇就揭出"望",情萌其中.首句天门之景,侧重写山.交  相似文献   

15.
诗歌语言具有凝炼、形象、跳跃性的特点,所以同学们在赏析诗歌时需要大声朗读,细细咀嚼,反复品味,理清诗歌结构,明确诗人思路,体味诗人感情。《致橡树》(板书)是一首爱情诗,诗人通过内心独自的抒情方式,表达了一种新型的爱情观。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诗歌,初步把握诗人的思路和感情。  相似文献   

16.
诗歌是情感表达的载体,海外游子的诗歌无处不在地流露出对中华故因的无尽依恋和剪不断的乡愁。该文研究了海外三位诗人诗歌中的乡愁特点,因离别故园的背景不同,他们的诗歌分别表达了家国破碎之痛、归化异国之苦和游子故国之恋。  相似文献   

17.
在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有两首诗词惊人相似地描绘了古今的农家乐:一首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另一首是现代诗人刘半农的诗歌《一个小农家的暮》。这两首诗歌都浅显易懂,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使人吟诵之后口有余香,农村优美的图景历历在目。小农家其乐融融、惬意纯真的田园生活,能使读者"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笔者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简要地赏析一下这两首诗词的异曲同工之妙。一、农家意味的自然风光农村风光宁静而祥和,历来为人们所向往,农家意味的自然风光充满着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18.
《静夜思》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思乡诗,真切地描绘了寂静的夜晚游子怀乡念家的真挚情感。诗人一改往日  相似文献   

19.
欧小蓉 《中学文科》2007,(12):71-71
赏析: 这是选自《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诗,笔者认为该诗的妙处在于可作两种不同的理解。 1诗抒写一个出游在外的游子的离愁。诗歌借助皎洁的明月来寄托作者的情思,诗人似乎在责怪月光太明亮,以至难以入眠。往下看,我们顿时醒悟,这其实不关月亮的事。那么,为何而愁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诗歌的特点是以意境这一种特殊形式来反映自然景观、社会生活和表达感情的。因此,诗歌教学要启发形象思维,使学生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意境。第七册《瀑布》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从声、色、形三个不同的侧面传神地描绘了瀑布美丽壮观,自然地流露诗人对祖国河山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教学中,我启发学生运用形象思维,想象诗人所描绘的瀑布的壮丽景色,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诗的意境,提高了教学效果。一、启发记忆,引导学生通过形象来理解诗题。理解诗的题目时,我这样启发学生:“请你回忆一下,在哪里见过怎样的瀑布?”有的学生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