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2.
汪曾祺先生的文字向以"文俗而雅"著称,《金岳霖先生》(以下简称《金》文)也不例外;但究竟如何而"俗",又"雅"到何处,却缺乏细致的研究。其实,"文俗而雅"并不能准确全面地概括《金》文的语言风格。"俗"谓语言通俗;"雅"即高雅,不同凡俗。而《金》文的语言则是平淡至极却意味隽永,不是"俗""雅"两个标签可以随便贴得住的,"平淡"和"通俗"自有不同,"隽永"与  相似文献   

3.
《归园田居》第一首是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田园诗中最著名的一首?  相似文献   

4.
《归园田居》第一首是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田园诗中最著名的一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从“少无适俗韵”到“守拙归园田”)概述退隐原因。一开头,诗人就好象和一个知己朋友促膝谈心:“我这个人哪!从小就没有适合世俗的性情,生来就喜爱这清静的山野。唉!也怪我一时糊涂,竟然陷…  相似文献   

5.
白描是归有光《项脊轩志》的主要艺术特色。他在作品中不用富丽堂皇的词藻,更无繁琐的铺陈,而是抓住融有感情色彩的事物的本质和特征,运用最经济与简炼的笔墨,或描绘出一种场面,或绘画出一种渲染气氛的景色,或议事则如口出,从而给读者一种生动、形象、内涵丰富的艺术感受。该文是运用白描的典型篇章,现谈谈它的艺术特色。 描绘景物:寓情于景 文中有两处对项脊轩及庭院的景物描绘,用白描写得极生动。先是把它的原来景况和整治后的情况对照着素描,表达作者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的思想感情。“项脊轩,旧南阁子也。”以旧字擒题,  相似文献   

6.
自古以来,秋似乎和文人结下了不解之缘,现当代散文中写秋颂秋的亦属多见,但真正有生命力的文章却为数不多。而《故都的秋》正是这为数不多中的一篇。在我看来,正是无处不有处处存在的平民意识为文章注入了永不枯竭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7.
淡到浓时     
李琦 《新读写》2011,(9):58-58
有一种“淡”,是对世事的淡定,却是最幽的心境:“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相似文献   

8.
苏轼中年以后根据自己的创作实践和对其他诗人的艺术评价,在诗歌领域内建立了著名的"枯淡论",他的"枯淡论"进一步发展了我国古代诗歌崇尚平淡的理论,对后代的诗歌理论及画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叙述了一件往事,以及带给“我”的一段思想感情的经历,在矛盾与冲突中展现浓浓的兄弟之清。“我”向来不喜欢放风筝,甚至嫌恶放风筝,并且把自己的这种思想强加于小兄弟身上,致使有一次粗暴地将弟弟精心制作的风筝给毁掉了,随着岁月的流失,我已是中年人,我偶尔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因而作者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后悔、煎熬,以致渴望能得到补救,于是我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一同和他放,但亦无济于事,当我提及此事时,弟弟却已全然不知,全然忘却。所以,每当我想起这件事时,  相似文献   

10.
孙艳 《语文知识》2015,(2):16-22
师:今天我们穿越到90年前,走进鲁迅回忆故乡春二月放风筝的情景中。首先,我想听一听同学们是怎样朗读这一段文字的。生:集体读文章第二小节。(平淡而无感觉)师:我想问一下同学们,读了这一段以后,你们读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呢?生:我觉得是一种祥和温馨的画面。师:很好。你通过哪些字眼读出来的呢?生:比如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  相似文献   

11.
师:上课前,我先问一个问题:最近的作业多吗?生:(很整齐的)多!师:有没有觉得作业少的?觉得自己作业少的同学举个手好不好?(没有学生举手)师:看来大家意见很一致。那么作业多到什么程度?XX,你来说说。生:反正就是不停地做啊做。师:“不停”,呵呵,“不停”这个词比较模糊,我们精确  相似文献   

12.
长者对幼者的精神“虐杀”——《风筝》着力表现的这个主题,是与鲁迅对现实社会一贯持有的理性、批判精神相一致的,也是与作者从《狂人日记》肇始的对传统文化的清算、批判精神一脉相承的。透过摧毁一个“将要完工”的风筝这一件生活小事,于习焉不察中见出传统文化里潜藏着的“  相似文献   

13.
《风筝》一文回忆了关于风筝的一段往事,解剖自己,批判了戕害儿童成长的封建思想,和这种思想赖以存在的社会制度。本篇写于1925年1月24日,最初发表于同年2月2日《语丝》周刊第12期。开头第一节,点明地点、季节,素描近景、远景;即景抒情,引人寻味。地上积雪未化,空中秃树“丫叉”(丫叉用作动词,使形象更为逼真),远处风筝浮动,严冬之中有春意。为什么“惊异和悲哀”呢?这就紧扣读者的心弦,使人急于寻根究底。第二节因风筝引起联想,想到“久经诀  相似文献   

14.
(一) 全日制初中语文课本第一册选用的鲁迅先生的作品《风筝》,是一篇优美的、战斗的散文诗。此文从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中选来,作于1925年1月24日,最初发表在《语丝》周刊第十二期上,副题为《野草之九》,署名鲁迅,后收入《野草》。《野草》是鲁迅先生重要的作品之一,共收集了23篇散文诗,创作于1924年9月至1926年9月。这段时期,我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都很严重:一方面,美、英、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先生的《风筝》写于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四日,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五年二月二日出版的《雨丝》周刊第十二期,一九二七年四月编入散文诗集《野草》。“因为那时难于直说,所以措词就很含糊了”(《〈野草〉英文译本序》),同《野草》中的其它作品一样,对《风筝》的理解不是一下子就能吃准的。为此,我们就几个具体问题谈谈不成熟的想法。  相似文献   

16.
浓和淡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境界。 你也许喜欢玫瑰的娇艳,那种浓烈,有着火焰一般的生机。  相似文献   

17.
18.
38年过去了,往事淡如烟。 38年过去了,往事浓如血。 38个春秋,我始终站在讲台上,面对着一张张不断变换着的面孔,述说着不断发展着的世界。那一双双凝神专注的眼睛,那一声声天真纯净的笑语,是我在半天里一口气上4节课的动力,更是我生命不竭的源泉。讲台,是我纵横驰骋的天地。在这里,我讴歌文天祥、史  相似文献   

19.
茅盾曾评价《百合花》的人物描写很有特点,认为其人物形象是由淡而浓的。小说对通讯员的描写、"我"对通讯员的情感、小媳妇对"我"们的情感都是一个不断浓化的过程,品析中看到了人性美和人情美。  相似文献   

20.
孟浩然《春晓》质朴平淡,细品后却浓如甘醇。它的艺术魅力在于《春晓》在平淡之中给人们提供了依稀隐约、淡远朦胧的美学境界,有极强的空灵的美感。《春晓》更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诗人把自己淡薄的心情转注到客观事物上,并将这些意象作为文化积淀和观念的载体。诗中充满了一种东方式的惮悟,也充满了超脱、宁静的意趣。《春晓》隐约、淡远的境界带给我们极强的审美愉悦。整首诗的风格像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然而它的艺术魅力则在于悠远深厚的美学韵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