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体系结构之中,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这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也是语文课程内容的一个新亮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创新实践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正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是一种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通过语文学习活动与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的新型语文课。它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探究能力,是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在语文学科课程改革中的体现。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语文的学习方式,把学生从被动、接受式的学习中转变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来,确立了新的课程观和教学观。  相似文献   

4.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特色和亮点,它突破了课堂中心,教师中心的学习模式。新课标提倡学生要开展综合性学习,认为其"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它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2008,(9):23-24
综合性学习是此次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特别注重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结合,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成为语文课程改革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是,语文综合性学习也是对语文教师的挑战,尤其是我们农村小学,课程资源相对缺乏,开展综合性学习有困难。但是,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农村小学同样可以把综合性学习开展得有声有色。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在语文学科课程改革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在新课程改革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必须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以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为目标,从而深入探究小学语文教学。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要遵循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理念,就需要重点培养小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当下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思想,这种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对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然而,如何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打造综合性学习课堂教学以及有效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成为当下小学语文教师所面临的严峻课题。以此问题为出发点,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简要谈谈构建小学语文低段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语文综合性学习"最能突显《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与要求。中考考试说明中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出的要求是:"能将语文知识与能力综合运用于语文实践中,实现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结合,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通"。  相似文献   

9.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结构体系之中,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相并列,构成语文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笔者尝试把“合作学习策略”运用到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去,不仅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参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而且能拓宽学生的社会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0.
语文综合性学习源于语文课程,基于语文教材,是"体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的活动性学习方式。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和其它教育资源,设计和开展相关的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一、依托语文教材资源,进行综合性学习语文教材是语文学科最基本的也是很重要的课程资源,是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很重要的凭借。语文新课  相似文献   

11.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体系分为"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大板块。综合性学习可以说是语文教学中的亮点和难点,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通过多年的高年级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小学高年级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有效地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一、挖掘教材,开展综合性学习苏教版语文教材,蕴含了丰富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充分挖掘,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2.
语文综合性学习课注重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调动学生内在的潜能,使学生能跨学科学习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将其他课程融入语文课程中,加强了它们之间的密切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语文课堂也因此而变得更加开放且丰富多彩。综合性学习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语文的综合性学习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的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突出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每一个单元后面都有"综合性学习",作为初中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  相似文献   

14.
罗明智  孙建平 《教师》2015,(1):42-43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以拓宽学习、增加实践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以"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为原则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这种学习方式一旦全面铺开,必将给语文课程带来开放而充满活力的新面貌。而以浩瀚的信息量、快捷的传播速度、强大的沟通功能见长的现代信息技术,一旦用于语文综合性学习,必将大大拓宽学生语文学习与运用的领域,在不同学科、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一、对教材设置综合性学习板块的认识 设置"综合性学习"板块,尤其是高年级段大综合性学习的编排,起到了改变语文课程学习环境,转换学习方式,整合学习资源,构建课内外、校内外融合的语文教学体系,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综合运用和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发展的作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排的一大特色,是小学语文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17.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目前已经推进到了高中阶段。新课程重视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倡导语文课程与学生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形成语文实践能力,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语文综合性学习课注重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调动学生内在的潜能,使学生能“跨学科学习”“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将其他课程融入语文课程中,加强了它们之间的密切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语文课堂也因此而变得更加开放且丰富多彩。综合性学习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9.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它主要表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因此,综合性学习成为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这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年级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起步阶段,要认真落实"四个加强",为今后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一.加强知识的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包括哪些内容?狭义的包括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广义的知识观,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