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德育》2015,(5):81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科学园小学成立于2003年,坚持"服务文化——适性教育"的办学理念,服务师生成长,满足家长社会需求。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集体""中国教育学会课程改革实验学校""南京市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南京市星光基地学校"等称号。学校形成了以机器人、跳绳为品牌的科技教育、体育特色,拥有近200m~2的机器人活动中心。2009年以来,先后组织学生到丹麦、土耳其等国家和我国香港地区参加国  相似文献   

2.
正碧波中学坐落在苏州吴中经济开发区,东临澹台湖,北依大运河,南面东太湖。在教育局和开发区的高度重视下,于2001年建成,已成为开发区初中优质教育的窗口之一。学校占地33076.5m~2,建筑面积12768.4 m~2。有24个班级,学生1032人,专任教师101人,吴中区级以上骨干教师33人。设备齐全,教育装备达到江苏省Ⅱ类标准。碧波中学依水傍湖,取名碧波,与水有缘。因此碧波中学承载"智慧启迪"的教育传统,挖掘"水文化"与学校教育的内在联系,确定以"水"的形象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参照,确立了以"水之源、水之德、水之品、水之魂、水之智"为主的研究内涵。  相似文献   

3.
棉种场学校,可以说是目前海门市内最小的学校。全校总共只有13位教师,70位学生。就是这样一所微型学校却经常有大手笔、大举措:2009年,在世界机器人大赛中荣获两项冠军;2007年教师节,茅永琴校长荣获海门市十大感动教育人物(群体);谢娟老师荣获南通市中小学优秀班会课设计评比小学组一等奖的第一名……  相似文献   

4.
姜晓华 《江苏教育》2014,(11):21-23
<正>教育的本质在于"文化育人",文化育人的关键在于学校的文化建设和文化力的形成。优秀的学校文化蕴藏着一股巨大的隐性教育力量,师生正是在"崇尚美好人性,塑造完美人格,追求幸福人生"的学校文化的熏陶中形成自己的价值观、科学和人文精神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的。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国际学校是一所年轻的学校。  相似文献   

5.
2009年,江苏省海门市特殊教育学校参与了由朱永新教授发起的新教育实验,成为全国特殊教育学校中为数不多的新教育实验学校。学校通过借鉴普通学校新教育实验的经验,并结合特殊教育的特点,以文化立校、启迪心灵、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标,着力打造"心教育"学校文化,确立"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人人进步"的共同愿景,将"爱心铸就师魂,耐心见证师情,信心成就未来,恒心创造奇迹"作为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6.
顾云辉 《江苏教育》2014,(11):41-45
<正>江苏省海门市实验小学创建于1906年,前身是"能仁学堂",校训是"能仁致远"。近年来,学校以江苏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资助课题《以"能仁"为核心的学校文化的深度建构研究》为抓手,坚持继承与创新同行,努力培塑师生的"能仁人格",把让每位师生拥有"不断生长的道德和带得走的能力"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不懈追求。学校把文化追求落实到课堂研究、课程建设、队伍管理等实际行动之中,让师生共同享受文化建设的芬芳,使百年名校焕发出蓬勃生机。  相似文献   

7.
隗鹏 《山东教育》2011,(Z2):2+129
文登实验中学建于1994年,现有教职工240余人,在校生3100多人。建校至今,学校始终遵循"潜力无限、发展无限,自强不息、我能成功"的校训,着力打造"道德型管理文化、合作型教师文化、自主型学生文化",营造学生、教师、学校共同成功的教育生态。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  相似文献   

8.
学校教育不仅是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文化的一种生命机制,学校文化与学校教育同质相关。尤其在当今,人类正置身于多元文化激烈撞击的复杂环境,任何一种理性的学校教育观念,都不单单是对教育的认识,也是对学校文化新生命的探究。学校文化的冲突、变迁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学校文化的现代化呼唤"素质本位"的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9.
王新华 《教师》2013,(2):21-21
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其中又以教师文化为核心,因此,重视教师文化建设,是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的基本保证。一、树立教师终身从教情怀,提升教师精神境界在时代日益发展的今天,要求教师必须从"从事教育工作"向"热爱教育工作"转变。而要促使教师实现这种转变就必须依靠教师不断提高自我修养,  相似文献   

10.
《甘肃教育》2014,(23):F0004-F0004
正靖远县第六中学(原靖远县乌兰中学)始建于1984年6月,位于县城西大街,是靖远县规模较大的独立初中。学校占地面积30915m~2,建筑面积18062m~2,活动场地7200m~2。学校有教学班45个,学生2000余人;教职工196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8人,中学一级教师64人。校园绿草如茵,环境幽雅,布局合理,每个角落都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学校始终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办学方向,以实现"一流的  相似文献   

11.
孙丽 《辽宁教育》2012,(12):55-57
宁远镇小学中心校地处钢城鞍山西郊、宁远经济特区中心,是一所高标准建设的窗口学校。学校现有教学班29个,学生1235人,教职工98人,其中省特级教师1人,鞍山市首席责任教师4人,中学高级教师14人,小学高级教师74人,小学一级教师6人。中心校占地20000平方米,文化艺术长廊别致典雅;操场平坦宽阔,周围垂柳环绕,四周的草坪美如绿毯",飞向新世纪"、"书海扬帆"等塑像玲珑别致。校园文化氛围浓厚,并形成"团结、奋进、严谨、求实"的优良校风。学校以素质教育为根本,以双语、群体、文化和艺术教育为特色,以美育教育为核心,有力地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学校多次荣获国家、省、市级先进单位。近年来,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与艺  相似文献   

12.
<正>沈阳市第一○七中学位于大东区滂江街,是大东区办学规模最大的初级中学,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现有教学班33个,师生1400余人,同时也是沈阳市首批命名的对外开放窗口学校。几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教育部门"双有"先进单位、省体育工作先  相似文献   

13.
黄蜀红 《辅导员》2013,(20):5-5
<正>2013年8月28日,2013新华网"大国教育之声"基础教育系列访谈在新华网二号演播厅隆重举办了第一场论坛"区域推进学校文化建设让每一所学校都精彩"。来自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的四位访谈嘉宾大齐学校校长王立庆、黑沿子小学校长高绍山、第一实验小学东校区校长么守歧、辉坨小学校长孙然分别对各自学校的幸福文化、海洋文化、和融文化和红色文化进行了生动的阐释。大齐学校校长王立庆认为,学校文化实际上在  相似文献   

14.
学校文化对学生道德行为的养成有重要的作用,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主要从学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建设等四个方面入手。要用美的形象和愉悦的机制来克服道德"说教"的枯燥与抽象的弊病,变"说教"为情感渗透,让学生们在春风化雨中得到心灵的净化,提升道德境界。  相似文献   

15.
学校传承与构建学校文化,创设与改造校园环境,着力构建以"尊重"为核心的学校文化系统,并把"尊重文化"有机渗透到学生教育、教师发展和学校管理中,将其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重点,以期构建文化育人的德育体系、教学体系和管理体系,驱动学校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学校文化建设是一项涉及校园环境建设、学校人文管理及学科文化的系统工程,它渗透于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需要全体师生的参与和管理。我校是一所有着浓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学校,其前身为淞南学堂,是为了纪念昆山历史上从石浦走出的第一个状元卫泾而创办的。近年来,学校以"状元文化"为载体,促进学校多元发展,以培养"合格+  相似文献   

17.
杨再隋 《人民教育》2012,(24):41-42
何谓"水育文化"?我理解,"水育文化"就是依托水的性质、特点、功能,彰显水的性情、精神、韵致,促进师生精神成长的学校文化,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结合,是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联通,也是真善美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和谐统一。"水育文化",贵在"文化",重在"育人"。水可益智、水可育德、水可炼志、水可怡情、水可养心。水厂路小学让学生了解中外著名的江河湖海,知道黄河流域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18.
《甘肃教育》2012,(1):2
甘肃省张掖中学创建于1917年,2001年与原张掖市育才中学重组新建,2004年成为甘肃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十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省级文明单位"、"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状"5项国家级和38项省市级荣誉称号。学校现占地面积约7333  相似文献   

19.
"信息不对称"与"学校文化"都是新近出现的理论,现就以下几个方面作简要叙述. 一、"信息不对称"的基本论点 信息不对称理论因对市场经济的研究荣获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一理论可推广至其它许多领域,如管理领域.其基本论点有二.  相似文献   

20.
正学校文化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创建具有独特品质魅力的学校文化,是提升教育内涵的重要方面。学校文化是土壤,孕育着学校精神;学校文化是根基,生长着学校特色;学校文化是力量,提升着学校品质。用文化引领教育,用文化经营学校,是一流学校走向成功的基本策略。我校在文化立校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以"山"为切入口来建设学校文化,名曰"仰山文化",形成了"三寻三求"的学校文化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