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调查法等方法对麻粟坡县民族吹枪运动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吹枪是云南省麻粟坡县的苗族同胞.为了守护庄稼而制造的工具.它用薄竹做成枪筒,用木料制成枪套,合成了吹枪,子弹是用粘泥制成的弹丸.击发时,将弹丸塞入枪筒,用嘴对着枪筒吹气射击.吹枪运动发展至今,成为群众喜爱的体育活动.研究找出开展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加强宣传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在文化生态理论框架内,通过云南苗族“吹枪”这一典型个案来分析和探索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演变与其所处文化生态的关系,具体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特质和族群4个维度来展开相关分析。研究发现,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演变和发展,每一个过程都与所处的文化生态密切相关,且其基本特征也是基于文化生态影响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运用田野考察法、文献资料法、归纳法、演绎法对吹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吹枪创始人群在吹枪作用于生产劳动基础上融入"求越思想"后将体育因子植入生产劳动中,从而使吹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从吹抢生产劳动中剥离出来;在吹抢从生产劳动到体育的蜕变过程中以具有体育性质的吹枪活动能为吹抢创始人群带来更多的物质利益为驱动力,吹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源头是人类的"求越思想".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资料法、比较法等对改良后的中日传统体育吹枪(箭),从形态特征、技术技巧、竞赛规则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从枪箭的外观上看,改良后的日本吹箭器械更注重其使用的安全性,并保留了日本传统吹箭的特性.在箭靶的设计方面,中日两国虽然都借鉴了射箭等项目的竞技规则,但日本在计分方法和靶环颜色设计等方面形成了吹箭运动区别于射箭而独有的特色.在吹箭运动的技术技巧方面,我国的比赛姿势很独特,而日本更注重吹箭技术过程的规范性和健身性.在吹箭竞赛项目的设计方面,我国对吹箭竞赛项目的设计比较单一,参赛对象仅限于少数民族;而日本吹箭竞赛项目内容丰富,参赛对象不限民族、国籍,同时实行吹箭竞技水平等级制度.日本对吹箭的现代化改造可以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吹枪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苗族鸡毛毽进行历史回溯,探索其演变过程。结果显示,苗族鸡毛毽的内涵丰富深刻,社会功能独特,运动形式上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类似运动和而不同,与羽毛球有一定的传承关系,是板羽球的前身。  相似文献   

6.
苗族独木龙舟原始竞技的体育文化遗产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体育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经过多年周期性的田野工作,采集了"苗族独木龙舟竞技"的第一手资料.遵照<国际传统运动与竞赛项目宪章>,对其作体育文化遗产界定.研究认为,苗族独木龙舟竞渡属于体育文化遗产,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制的传统运动与竞赛项目特点.  相似文献   

7.
云南苗族妇女是生活在云南高寒、贫困边远山区少数民族中的一个特殊群体.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研究方法,对云南苗族妇女参与传统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云南苗族妇女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在家庭中的地位一般;(2)云南苗族妇女每天在田间劳作及家务劳动的时间较多,空暇时间较少;(3)云南苗族妇女一半以上空暇时间用于织布缝衣;(4)云南苗族妇女体育消费属低消费人群;(5)云南苗族妇女参与传统体育活动主要是在每年:固定的节日、固定的组织方式、固定的活动参与方式、固定的传统项目、固定的场所、固定的锻炼时间等进行;(6)制约云南苗族妇女参与传统体育活动的因素包括客观因素和自身主观意识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黔东南苗族、侗族传统体育习惯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惯法是独立于国家制定法之外,由某种社会权威和社会组织制定的,具有一定强制性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黔东南苗族、侗族传统体育规则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可以视同为习惯法。苗族、侗族传统体育习惯法带有祖先崇拜、生殖崇拜、农耕崇拜等意识;体育活动场地、器材受到习惯法的保护;体育活动中恪守禁忌,活动时间因应时节,参加者受资格限制,活动过程遵从秩序,民间自治组织和村寨头人具有组织权责,获胜者享有特殊权利,体育传承遵循成规。  相似文献   

9.
采用实地调查等方法,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为背景,对云南省施甸县布朗族舞龙文化的起源、流变与传承过程中制约因素分析研究。就布朗族舞龙文化活动的体育特质传承开发研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举措,为推动施甸县布朗族舞龙习俗与民族体育发展相结合寻找更好的切入点,提供一定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及逻辑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湘西苗族"赶秋节"的文化内涵、体育价值及其节日对当地乡土体育文化的建设进行分析。结果认为:当地政府的积极引导组织开展苗族赶秋节活动,从最初的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庆祝丰收年景不断向娱乐休闲的社会功能转型,赶秋节本身的体育价值逐渐呈现。苗族赶秋节是苗族人民传统体育文化继承和弘扬的纽带,是增强民族团结,增进友谊及加深感情的象征和尚武精神的集中体现,也为维持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的安全阀作用,也对民族地区的乡土体育文化建设和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苗族独木龙舟竞渡的体质人类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贵州苗族的独木龙舟是举世无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人类学"田野工作"(field-work)方法,对黔东南地区清水江及其支流巴拉河流域的37个苗族村寨独木龙舟竞渡的选手进行了体质形态的调查测试.结合体育人类学理论,进行了苗族独木龙舟竞渡选手与全国成年人、青少年以及国际标准竞技小龙舟运动员的体质分析;对苗族独木龙舟竞渡选手与贵州世居苗、侗、土家、布依等民族的体质形态进行比较,对其体质人类学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从而表明苗族独木龙舟作为一项旨在提高民族凝聚力和延续力的传统习俗,并无体育意识和健身动机,其运动形式可以视为体育萌芽,实质上,更应当作为一项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看待.  相似文献   

12.
李军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18(8):107-108,112
运用历史过程分析、社会调查和实地考察,对贵州台江苗族独木龙舟传统体育活动进行了研究,详述了该活动产生的民间历史文化背景及原生态表现形式。研究认为,苗族独木龙舟传统体育活动的产生与其生产生活方式和宗教活动密切相关,在现代社会中具有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发展地区经济、强身健体和娱乐身心等多种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3.
根据甘肃藏区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基本情况,对甘肃藏族传统体育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了甘肃藏族传统体育的基本特征及现状,阐述了在甘肃藏区藏族传统体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等,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对传统体育节日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以苗族传统节日“六月六”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有当地居民、旅游企业、政府部门、旅游者等相关利益者存在利益冲突,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发展。基于利益闲观者的利益协调路径提出了建立民族传统体育节日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旅游开发、陈列展览、生产性保护、教育传承以及构建文化符号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以期为日后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广西苗族芦笙舞是广西苗族同胞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娱神、娱人的舞蹈形式。其产生与发展与广西苗族人民的生产劳动、生活环境、宗教信仰、民族精神息息相关,紧密相连。以教育人类学的视角,在田野调查和文献资料研究的基础上,对广西苗族芦笙舞保护与教育传承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使广西苗族芦笙舞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更好地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云南少数民族体育资源产业化发展对策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采用实地考察、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云南省的少数民族体育资源及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云南民族体育资源极为丰富,但进入“商品化”领域的项目较少;在其产业化发展进程中,人们的思想观念落后,缺乏整体布局。为此,提出了云南少数民族体育资源开发逐步向商品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用历史文献资料、专家访问、村落调查、逻辑分析相结合等研究方法,对湘西苗族"百狮会"的社会变迁进行研究,分析其嬗变的原因,得出其发展的内在规律,从而为中国民族文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为世界民族文化现代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回族体育文化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组成部分,是在民族融和与文化冲突中形成和发展而成的体育文化,包含体育文化形式、体育文化现象、体育文化精神等诸多内容。作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的分支,回族体育文化以其独特的文化个性和民族传统体育的共性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诸多研究领域形成了具有一定普遍性的研究范式,作为回族特有的体育文化,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弘扬与传承、创新与发展,这是体育文化发展的趋势,也是文化传承和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