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预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密度”框架式设计学习目标: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并能用密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讨论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一、内容概述本讲内容主要涉及密度、压强、浮力三个方面的问题.在有关密度的问题中:要求理解密度的概念;会测量物质的密度;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概念有关的物理现象.在有关压强的问题中:要求理解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会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会运用液体压强的规律和公式:了解流体压  相似文献   

3.
科学探究是物理学科重要的核心素养之一,探究活动兼具知识教学与能力教学功能。目前,物理教学中的探究活动存在"伪探究"与"试卷型知识理解"等现实问题。据此提出探究活动设计策略:在生活视域下创设问题情境,以知识为目标、生活为问题载体,打破知识与生活间的界限,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构建情境性问题;丰富证据来源,提供多样实验工具,激发多种探究方案;提供多种形式的学习"脚手架",激发学生自主性知识建构,促进探究活动结论的解释与交流;以问题为核心,问题、证据、解释与交流四者联动,相互支撑与反馈。  相似文献   

4.
以构建法生成概念为指导,通过"创设情境、分析模型、理解意义、实践应用"引导学生自主生成概念、理解概念并应用概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分析推理、知识迁移应用的能力,引导学生用数学方法解释生命现象,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初中物理本质上是一门实验的学科,要实现课程标准规定的三维目标,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从丰富的生活中了解物理现象并探究出物理规律,从而丰富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与运用。《汽化和液化》这一课例灵活地把汽化和液化的性质、沸点的知识与学生的现有认知体验结合起来,通过动手实验探究,让学生对本节知识点有了一个准确而全面的认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与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作用力和相互作用力的概念是相对的;②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本质含义,会解释有关现象;③理解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的异同点。2.过程与方法①观察生活中力的相互作用现象,思考其规律;②通过实验探究力的相互作用规律,  相似文献   

7.
化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直观信息、正确认识化学世界的窗口,是帮助学生认识化学规律、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提高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实验探究是化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探究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和深入探究课堂演示实验,以"做"为"形",以"思"为"神","做"与"思"有机结合,既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潜  相似文献   

8.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知识为基础,将密度概念生活化、形象化、逻辑化.突出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密度概念的不认同、不理解,对密度定义的死记硬背.依托建构主义理论,从密度概念的引入、密度定义两方面进行教学设计的实践,阐释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实现对密度概念、密度定义的内化.  相似文献   

9.
学生在学习物理之前,由于受生活经验的影响,会形成很多与物理现象相对应的物理前概念。这些"物理前概念"中有些与科学概念是一致的,可以定义为正向前概念,正向的前概念会促进科学概念的学习;另一些则与科学概念相违背,可以定义为错误前概念,这些错误前概念会影响正确概念的建立,影响物理学习的效果。错误的物理前概念形成原因各不相同,有的需要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有的要通过设  相似文献   

10.
正《辞海》中对理解的解释是:"理解是通过揭露事物间的联系而认识新事物的过程。"理解也是教育目标分类中的一个重要学习指标,数学课程标准中对"理解"这一目标层次的要求是:对概念和规律(定理、公式、法则等)达到理性认识,不仅能够说出概念和规律是什么,而且能够知道它是怎么得出来的,它与其他概念和规律之间的联系,有什么用途。所以,"理解"不是简单的知识"记忆""知道""照本解释"或者"照本运用",而应该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思考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能以多种  相似文献   

11.
提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我国新一轮理科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于生物科学素养的解释是:"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新课程标准提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理念之一就是期望学生通过对生物学的学习在STS领域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在教学活动中必须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做到理解数学概念、探究及应用数学结论.由于对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把握不准,在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反思.问题一:探究范围过于局限存在现象:探究范围局限课本要求的"一起探究"、"大家谈谈"、"做一做"中的原有内容,认为这样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殊不知教学任务是在每节课师生通过对有关本节课知识  相似文献   

13.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高考考试大纲对考生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要求是:(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相似文献   

14.
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是以物理实验作为根本出发点,帮助学生探究物理知识。正如美国大学校园的这幅条幅上所说"我听说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句话突出了"做"的重要性,深刻揭示出"探求的意义在于经历"。在于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看"实验,更要让学生有"做"的体验。自制小实验是通过利用生活中的廉价材料开展物理实验教学既可以通过利用生活材料、物品或器具做物理实验,又可以提高学生  相似文献   

15.
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化学》第一册第三章分子和原子第一节"分子"。 教学重点: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分子的定义。 教学难点:对分子微观行为的想像。 教学目标:认识分子,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和定义;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学会利用分子知识解释宏观现象,通过实例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感悟。  相似文献   

16.
密度是初中物理的重要概念,也是初二物理的重点和难点,密度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要真正理解密度的概念,学习时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知道密度是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 比值法是定义物理量的一种重要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也会经常遇到,掌握密度的知识对以后类似物理量的学习都有帮助.比值法的基础是比较,通过对彼此有一定联系的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揭示事物内在的本质东西.  相似文献   

17.
正【设计思路】探究式教学旨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对知识的真正理解,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本节课有两个关键点:一是通过演示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二是通过小组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教材分析与处理】教材通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演示牛顿管实验,建立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接着用打点计时器探究重力加速度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结合自由落体运动是特殊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初中科学教学中存在的忽视学生生活感受与体验等问题,从联系生活实际入手,对课堂教学如何促进学生"有意味"地学习科学,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措施:要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对抽象科学概念的理解;要通过生活事例,运用认知冲突同化抽象的科学知识,实现知识的建构;要通过解释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深入理解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19.
“密度”是初中物理最主要的基本概念,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认知达到理解层次的5个知识点之一;它是后续学习液体压强、浮力及高中气态方程等知识的基础,更是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科学方法的相关量.然而教学实践证明,密度作为学生开始学习物理接触较早的抽象概念,学生很难从物理本质上掌握这个概念.因此,密度概念引入教学的方法问题,备受教科书编者、课改专家以及一线教师的关注,也在有关刊物上发表了相关文章,这些文章一般都注重探究教学方式和体积相同时质量不等物理事实的丰富,而忽视了引入质量与体积之比的科学方法,更没有说清楚为什么要用质量与体积之比来表征密度概念,而这正是密度概念教学形成难点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20,(43):123-124
《生物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之一是"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它提出"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本文重点把初中生物学理论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重于启发引导学生,做个生活的有心人,用生活实例解释生物学知识,让生物学知识指导生活,达到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