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响大学生成才的心理误区表现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独立与依附的我往与封闭的矛盾;好学与厌学的矛盾;清醒与困惑的矛盾;克服大学生心理误区的关键是对大学生进行调适与塑造,使他们做到认识自我与控制自我相结合,完善自我与超越自我相结合。家庭、学校社会、学生自己要紧密配合,努力促进大学生健康心理的  相似文献   

2.
郭国胜 《考试周刊》2008,(5):135-136
本文列举了当前中专生考试舞弊的现状及部分特点,并从心理卫生角度分析其中既有社会和家庭的反面导向因素,也有学校政策因素,但主要是个人心理和动机不纯,引发学生考试作弊的侥幸、虚荣、逆反、赌博等不良心理;提出防治考试作弊.要在采取加强思想教育、加强考试管理、加强教风学风建设等措施的同时,还要注重调整中专生认知,对不良心理进行必要矫正.  相似文献   

3.
孩子在家庭中成长,父母是孩子的天然教师。父母的心理健康与否、家庭教育科学与否,会对儿女的健康成长产生重要影响。走出心理误区,消除负面影响,是家庭教育中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一、学生消费心理误区的表现——矛盾与冲突相交织 1.猎奇心理导致学生消费的摆阔心理 学生在消费活动中常常有一种猎奇心理,他们往往会被一些新产品和新食品以及一些五光十色的玩具、小玩意、图片、图书、服饰所吸引,总会不知不觉地“掏口袋”,对以前没参加过的一些商业性的促销和娱乐性活动也总想去尝试一下。学生消费具有摆阔心理,跟着名牌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特别是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跻身于“贵族学子”的行列。他们吃高级食品,喝高级饮料,穿名牌服装,戴昂贵首饰,逛精品商店,他们追逐的是豪华气派。他们中间普遍流行一套不成文的“四项基本原则”,即非名贵品基本不用、非畅销书基本不看、非高档店摹本不进、非名牌衣基本不穿。名牌代表着身价,再说穿上名牌使人无论从外表还是心理,都感到特酷,年轻时不穿名牌酷一下,太对不起自己。当然,在校园里,像这样盲目追求酷的学生虽不占多数,但也并非风毛麟角。虽然他们的消费来源依赖于家庭,但他们却有强烈的消费自主要求。学生的消费思想没有完全成熟,如果缺乏适当的消费心理指导,就会出现消费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5.
考试舞弊的潜意识在学生中较普遍地存在,考生在考场对现场监管等微观环境进行判断,会产生观望、从众、平衡、博弈、侥幸等心理,可能引发舞弊行为。在加强价值观引导的同时,认识和重视考试舞弊的微观环境动因,针对考生心理加强现场微观环境管理,是有效抑制考试舞弊现象发生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6.
周在天 《甘肃教育》2005,(12):10-10
一、中职学生的心理误区 一是从众、无奈心理。从心理学角度看,当个体的行为在群体压力下趋向于与多数成员的行为一致时的现象,就叫从众。由此而产生的心理叫做从众心理。许多学生进入中职也是受这种心理影响,是万不得已而为之,家长认为孩子上不了普通高中,年龄尚小,在中职学一段时间再考虑,显得很无奈;而学生则认为上什么学由家长来定,无目的性和主动性,认为别人都上学去了,我也要上学,显得盲从。反映在学校的具体教学上,教师认为学生难教、学生认为难学。  相似文献   

7.
社会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大学生考试舞弊现象赖以生存的社会心理背景是很深厚的,其原因也是多层面的。既有大学生自身认知上的偏差,也有大学教育中存在的弊端,与此同时,急功近利的社会浮躁心理也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深入分析和探讨这些问题对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建设,形成其稳定而科学的心理价值体系是十分现实而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朱素蓉 《考试周刊》2009,(36):14-14
对学生考试作弊的现象和心理,我们既不可处之泰然,更不必闻之色变,而是要认真分析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采取相应的措施,这样才能有效抑制这一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考试本身是教育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学业情况进行的考核。也是对教师教学活动的客观检验。但现实中人们对考试还缺乏应有的认识。在考试手段、管理方法和考试法制建设等方面还存在着问题。  相似文献   

10.
耿秀荣 《考试周刊》2007,(19):23-24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存在一些心理误区,它们会阻碍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和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克服这些心理误区,需要采用正确的对策。只有掌握了心理调节的技术和自我防御的方法,才能营造数学学习的健康心理氛围。  相似文献   

11.
学生写作的心理误区有五种。写作教学应针对学生心理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消除学生的心理误区,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2.
课程考核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是教学过程的关键点。对于高职高专类院校来说,考试在保证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整速器"作用和"导标"作用。因此,各类学院都提出要重视考试形式改革,严肃考风考纪。但高职高专学生对考试的看法和态度可能直接影响考试的状况和成效。本文从学生角度探讨他们的考试心理状态及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走出心理误区,积极主动地表达自我,与他人进行信息与情感的沟通,并由此提升学生参与口语交际活动的兴趣和能力。  相似文献   

14.
择业中常见的心理误区是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原因之一,正确的认识和分析这些心理误区,找到合适的调适方法,加以引导,消除误区,有利于大学毕业生的健康成长和就业,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5.
宋强 《华章》2011,(32)
笔者在长期的体育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之时,存在着形形色色的运动心理误区.这些心理误区,势必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运动机能的发展.因此,帮助学生克服运动心理误区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关耳 《教育艺术》2006,(9):67-68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教育工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高职院校(含中专)作为培养大中专学生素质人才的基地,大中专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他们学习能力、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以及人生价值的实现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意为先,而后行。”有什么样的心理意念,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举措。教师的心理意念直接影响到教育行为的最终效果。教师面对学生错误时的心理误区,以及跨越突破心理误区的对策,值得我们去分析、研究与关注。  相似文献   

18.
胡云 《辽宁教育》2000,(5):25-27
考考试心理不外乎两种 :健康与不健康。健康的考试心理 ,是我们对学生考试心理进行探讨和研究的最终目的 ,而不健康的心理则需要我们深入探讨。小学生的考试心理按时间来分可分为考试前的心理、考试时的心理以及考试后的心理三个阶段。对于小学生来说 ,不良的考试心理在考试前一般表现为试前的考试焦虑 ,即对于考试所表现出的紧张的内心体验 ;考试时的不良心理可表现为紧张、记忆卡壳等考试中的考试焦虑现象以及作弊等不良行为 ;考试以后的心理表现为如何看待考试成绩及对于考完试的心理调节。种种不良的心理给学生的考试带来了明显的影响 ,…  相似文献   

19.
走出大学课程考试的误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当前大学课程考试存在的误区,认为这些误区的存在是大学毕业生能力不强、素质不高的问题所在,是大学文凭贬值的问题所在,并提出了若干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针对学生在体育考试中出现的心理紧张和惧怕的心理,分析了产生的原因,并对所采取的几项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